新盐城乐聚社区
标题:
数学学霸做题时是怎样思考的?
[打印本页]
作者:
海园李
时间:
2016-6-3 15:18
标题:
数学学霸做题时是怎样思考的?
本帖最后由 海园李 于 2016-6-3 15:26 编辑
数学学霸做题时是怎样思考的?
然后是有没有见过类似的题目。然后将考题和见过的那道题目关联一下。
如果都是否定的,那么才会转到波利亚或者其他人所说的流程中的,什么转化条件啊之类的。
我原来也一直以为“数学思维”啊什么的,当然这个东西确实很有用,但后来才发现,做得快、用来解决80%的考试题目的,说到底就是因为见过。
数学不好的人,一个是见过,但没有记住,太多人都是这样的。
所以,“穿着黑色西服的张三”和“穿着黄色马甲的张三”,在他们看来是两个人,但在数学好的人看来是一个人。这个“见过”是瞬间完成的,对于绝大部分题目都可以一瞬间完成,所以一般不察觉,我原来也不察觉,直到后来有人问我:“我也按照你所说的,什么条件转化之类的,为啥我做不出来呢?(或者为啥我还是想不出来咋做呢?)”
哈哈,其实我是运气好蒙对了!!!
我竟然不敢相信……
然后我就分析思路的过程,发现:
比如中考的第一道选择题,集合题,你要谈什么“数学思维”吗?
所以,做过、见过类似的题目,这个是根基。
解题不可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
所以,看到题目的第一瞬间,一定是“是否见过这道题”或“是否见过类似的题目”,只不过这个思路太快,所以被忽略了。
(2)有30%的题目,大概是“可以通过转化,很快归到已经做过的类似题目”上。
我想起一个笑话,说有个数学家失业了,去当消防员。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然后总管考他:“如果有个房子着火了,按照什么步骤去灭火?”这个数学家很流利的回答出来了。
总管很满意,就开了个玩笑,问数学家:“那么如果你看到一个没有着火的房子呢?”
数学家说:“那我就把它点着了,这样就转化成一个已知的问题了。”
虽然是笑话,但我觉得,其实解题的时候的思维方式,其实就是这样。
不过是绕了个弯而已。
而学得好的人,是这样的思维的:转化一步,“啪”就到了自己熟悉的题目上了。
学得差的人,是这样的:转化一步,不认识;再转化一步,还是不认识;再转化一步……
在实战中,如果是这样,那么这往往已经开始走错方向了,甚至开始往回走了。
(3)最后大概有20%的比例的题目,可能是真考察数学思维的。
但我觉得中考试卷中,真正的比例要比20%小。
比如几何的题目,只要不出在压轴题,我觉得是考计算能力和熟练度的,和数学思维也没啥关系。
选择题和填空题的最后一题,以及最后的压轴题,也只是有一定的概率会出到所谓的考察“数学思维”而已,50%?比例说不准。
最后就是这个问题了:如何定义数学学得好的人?
数学家?高考状元?数学满分者?数学天才(高斯)?
放在情境中,我认为自己还是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的。当然,你要限定上面这几类人,我就不吭声了。
然后就是我本科学的不是数学专业,所以虽然我感觉应该差不多,但我不敢乱说,所以只能说至少高考前是这样的。
最后,我再看了一下波利亚的那个思维流程,其实他和我说的是一回事啊。
他把“审题”放在了前面,然后就是“看有没有见过(类似题目)”。
如果说到“数学好的人和数学一般的人在思维上的差异”,我觉得是“抽离模型”的差异。
数学好的人,直接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应该是比较强的。
[
(1)“三方面凑”,指的是“条件”、“结论”、“知识点”(该考点的公式等)
(2)到了最后一步,我这种水平的人就只能是看运气能不能解出来了。有时候灵光一闪就想到了,有时候想上几个小时也想不出来。
虽然会使用一些技巧,但也基本上是看天的了。
PS:到达这一步的时候,很容易进入“忘掉时间”的状态,不知不觉之间,很可能就几个小时过去了。所以我很少做这种事情。(生而有涯,学而无涯,以有涯追无涯,狗带)
(3)绝大部分题目,其实根本到不了最后这一个阶段。
包括有些所谓的“压轴题”,用一些常规的转化和技巧就解出来了。
而这些,都是平时的时候训练、归纳总结出来的。
中考是要拿分的,不能指望到时候的“灵光一闪”。
(4)我的意思就是说:学得好的人,在解题的时候,最先出现在脑海中的,仍然是“见过没有”,只不过太快了,平时意识不到……
文章转自网络
170DDA3BC61B563F9957F3F428526A2F.png
(33.17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2016-6-3 15:17 上传
真诚 努力 爱心
欢迎光临 新盐城乐聚社区 (http://xycs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