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盐城乐聚社区
标题: 【史海钩沉】文庙与上冈中学 [打印本页]
作者: 东台到济南班车 时间: 2016-12-13 09:00
标题: 【史海钩沉】文庙与上冈中学
1930年,上冈人孙仲强回乡创办私立鸿文中学,上冈历史上第一所中学,学校设在上冈文庙。他的回乡,纯粹出于一种对家乡的热爱。在说鸿文中学之前,我想先花点笔墨说说上冈文庙。
新兴场盐务衙门曾设在上冈,按逢场立社的惯例,要建文武庙。文庙在镇南,始建于宋、扩建于清,后来毁于文革,如今连遗存都没有。文庙一共有九十九间半庙宇,有东西厢房,分前殿、大殿和后殿,供孔夫子及72贤士、3000弟子的牌位。中间有天井隔开,天井里有紫藤、白果等树。东南端有魁星楼阁,东北处有文昌宫。镇东的公地为庙产,作义学之用。鸿文中学最初是一个班,30多名学生,开有国文、数学、美、体育等课程,不收学费,用的是庙产收入。
这是上冈中学最初的影子,孙仲强成了上冈中学历史上的第一任校长。孙仲强,原名孙毅,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现在的东南大学),出生书香世家,祖父、父亲均为前清优禀贡生,在上冈有名望。孙仲强回乡办学之前,在天津南开中学、淮安第九中学、严氏女中等学校做过教师及训导主任,还做过盐城甲种师范学校校长,后应盐城名士宋泽夫的邀请,做了亭湖中学的首任校长。他的弟弟孙严,又名孙畏民,在学校教美术,画松鹤极有名气,教数学的,有做过北师大讲师的吴际云,又名吴以庆,北洋大学毕业的刘景曾,又名孙小楼,还有徐襄鲁。在这座文化相对荒漠化的小镇,他们算是贵重金属般的知识分子了。1932年,孙仲强对时事失去信心,辞去教职,在上冈南郊开辟果园,取名劳园,意为劳动者为贵,过起了采菊乐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
农历1938年3月26日上午9时左右,一架日本飞机在上冈镇上空开始第一次轰炸,上冈中学成了一所流动学校,开始了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涯。时而易名,时而迁移,时而停办,时而又复课。这是一份上冈中学的历史变迁资料:
1937年,建湖县立中学上冈分校,上冈文庙
1939年,盐城县立第一中学补习团,上冈文庙
1941年,盐城县中学上冈分校,上冈镇
1945年,海南中学上冈分校,钟庄镇,上冈镇
1946年,苏皖边区第五行政区第二高级中学,上冈镇
1947年,建阳县初级中学,上冈镇
1949年春,盐射联合中学,冈东镇
1949年秋冬,陈村初级中学,恒济镇肖家庄
以上这只是一份很粗略的资料,在这段时间里,为了躲避轰炸和屠杀,师生们还先后去过上冈附近的福慧庵、卢公祠、周家灶、朱家墩、舍利寺、李二庙、宝塔的北郑庄和南郑庄、庆丰北秦庄的秦氏宗祠,还去过冈东镇、恒济镇的肖家庄。老师领着学生们,一边逃亡,一边上课,没有真正的课堂,学生多半寄宿在当地的祠堂寺庙或农户家里,一直在动荡不安中艰难的生存着。学生把老师当作父母一样,可以托付所有信任,老师把学生当儿女一样,可以奉献全部生命。
因为一直有不少人在努力,在断断续续的办学路上,上冈中学像一株生命力顽强的小草,只是偶尔的凋零,却从未消失。在战火纷飞的岁月,一群带着思想与新知、担心成为亡国奴的年轻人来到上冈中学,他们的参与使上冈中学的师资力量异常强大。他们是:唐君鄂,上海政法大学毕业,做过上海日报社、新华社、《时事新报》记者。唐君照,上海复旦大学毕业。唐小石,中央大学毕业。唐仲衡,上海政治大学毕业,建湖第一位共产党员。严寿昌,中央大学毕业。陈宗泽,金陵大学毕业。颜不落、严健春(严景琪),暨南大学毕业。李登第,暨南大学毕业。赵敬之,毕业于上海劳动大学。陶官云,东南大学毕业。王大同,复旦大学毕业。其中的唐君照、唐小什、陈宗泽、赵敬之等,还有地下党的身份。他们几乎都是青衫长袍,围着一条白围巾,斯文儒雅,写得一手好毛笔字,有才情,也有激情。尤其是那唐小什,帅得堪比徐志摩。
1941年,学校被管制,进入日伪奴化教育时期,有日军派来的翻译教日语。在严密监视下,老师偷着给学生讲四书五经,唱《大刀进行曲》、《保卫黄河》、《你的家乡在哪里》、《我的家住在在松花江上》,他们在文庙大成殿东山墙外办《火花》墙报,走上街头散发传单,公演抗日话剧《三江好》、《放下你的鞭子》。在那个年代,这些举动背后隐藏的都是灭顶之灾,唐小什、陈宗泽被通辑,陶官云被辞退。
上冈中学的清苦生活是我们难以想像的,赵敬之先生写过这样一首诗鼓励大家:大地当饭桌,粗糁裹腹乐。神龛作铺枕,佛爷共睡觉。廊檐屋山头,上课带歇脚。风雨路同行,星月伴我行。后来,有的学生去了盐城抗大五分校,有的参加华中鲁艺,还有的去了解放区,寻找内心的理想与光明,这种苦中作乐的生活态度影响了他们一生。一位四十年代在上冈中学读过书的学生,在九十岁高龄的时候,回忆起上冈中学来,依然饱含热情。他清楚地记得,1945年秋,申德辉烈士棺船经过串场河时,学生们在唐君鄂校长的带领下,沿河两岸凭吊。他还清楚地记得,哪一个老师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哪一个生动犀利?哪一个委婉平和?哪一个活力激昂?
五十年代,很多名校毕业的年青人带着支持苏北教育的使命来到这里,他们有的来自苏南,有的来自更远的地方,有的一呆就是一辈子。上冈中学还是一个农村中学的模样,没有名校的亭台楼阁,也没有图书馆什么的。大城市的优越便捷,小地方的落后困顿,对比强烈。老师住的是草巷宿舍或是教学楼中废弃的阁楼,几平方米的空间,几块木板、两条长凳就是一张床,地面潮湿、屋顶漏、门窗透风,都是寻常事。他们没有大城市的优越感,有的只是对教学和学生发自内心的爱。他们靠的就是一支粉笔,一颗真诚的心,过得清贫且富有。
杨屏东老师,无锡人,建湖中学语文教学的第一号人物,会拉京胡、手风琴,我的父亲也做过他的学生,至今提起,依然觉得佩服,听他的课是种享受,让人舍不得下课。讲课极好,博学的金之愚先生今天提到他,仍竖起大拇指。我读过李开伦先生怀念杨屏东老师的一篇文章,那字里行间的师生情,如同父子心。沈兆光老师,北大中文系毕业后分配至贵州,又从贵州跋涉而来,说一口漂亮的普通话,写一手飘逸的行书。工作严谨,简直到了一丝不苟的程度,平时写错了字,裁好纸条,粘上胶水,然后重新书写。学生的簿本,用到最后都是平展整齐的。沈老师业余喜欢摄影,兼职学校的摄影师,每年的毕业照拍摄是他的第二职业。爱人厉彦珠老师原在上海市教育局做秘书工作,为了沈老师,自愿来冈中做一名普通的语文老师。患难与共的夫妻,情义永远是第一的。反右运动和文化大革命运动,是一个时代不堪回首的岁月,上冈中学作为牛鬼蛇神的集中营,同样在一片黑暗之中。可敬的是,面对扭曲的世道,他们的灵魂依然散发着洁净的气息。外语老师任启智,沈阳人,曾是南京军分区司令刘亚楼的翻译,苏联诗人马亚可夫斯基的诗集中有他的译作,这样一个人物级的人物,到上冈中学做一名普通教师,依然认真的对待每节课,依然有一身傲骨,因批斗中拒不认罪,被人推倒,从此落下残疾,他是反右运动中受迫害最重的。黄浩年老师,武汉人,中外历史讲得如同游龙戏凤,被学生尊为黄教授,除了讲课,还能导演话剧。讲究生活饮食的细节,活得洁净仔细,他的生活方式被当作资产阶级生活作风加以批判,关牛棚、批斗、游街示众、监管劳动,受尽屈辱。李锡九老师,扬州人,学校唯一的生物老师,兼学校的义务花匠,他从家乡带来琼花,植在校园里。这样一个有草木情怀的人,因在上课时对学生说,“你们的父母辛勤劳动,黑汗流流,面朝黄土、背朝天,你们不能忘本呀!”竟被列成罪状,说是污蔑劳动人民毒害青少年,接受批斗,后又遣送回乡。在荒唐的政治运动中,杨屏东老师也被打成右派,只是杨老师一直不解的是,既是成了右派的人,政治上是没有任何前途的,可是又怎么能当老师呀?老师这个职业多神圣,可是要培养国家未来的职业呀。都被迫害了,还是这样纯真善良的思维方式,现在再也找不到这样的人了……
(转载于彭淑玲的博客)
作者: 预测专家 时间: 2016-12-13 09:22
好文
作者: 物是人非 时间: 2016-12-13 11:09
作者: 仓中青 时间: 2016-12-13 14:43
知上冈中学,不详知上冈中学,今天涨知识。谢作者转者。
欢迎光临 新盐城乐聚社区 (http://xycsq.com/) |
Powered by Discuz! X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