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盐城乐聚社区

标题: 六本书带你在人性世界里走一遭(转) [打印本页]

作者: 昧思居主    时间: 2017-12-7 08:02
标题: 六本书带你在人性世界里走一遭(转)
六本书带你在人性的百态中走一遭2017-12-06 21:29小说

书探选书 · 第三十三期
书探成员:秦夙玉
不可避免的是——纵使每天我们会静看夜空中比全世界人口都要多的璀璨群星,却依旧不能预知或阻止其中的一些去面对陨落的命运——也许,它们真的会对应着某个人呢?所以,当那些巨子伟人身上,曾迸发出星云爆炸一般闪耀的精神及行动上的感召,又有谁能无动于衷!唯有茨威格,能将十四个纪实故事写成这样让人只想一口气读完的颂歌;唯有附以同样寻求不朽的豪情,才能在字句间都激荡着无以言表的壮阔。拿破仑、斯科特、西塞罗······即使他们命运轨道上的星辰走到尽头,将随着记忆中的时空渐行渐远,但它们曾经同陈天宇、辉映闪耀的样子,将会永远是宇宙间最独特的风景,是人类本身的渺小和不断超越自我所作出的盛举之间,最鲜明的对比和陈说。
书探成员:不系之舟
《我们都是食人族》是法国人类学家克劳德的晚期作品,收录了他在1989-2000年间,于《共和报》上发表的十七篇文化随笔。因报刊所限,每篇文章皆篇幅短小,但深入浅出,颇为精悍绝妙。
作品中,克劳德就“被文明掩盖的食人行为”、“割礼的价值体系”、“圣诞老人文化滋长的土壤”等问题,以结构主义对其进行深入探索,从独到角度下刀,分离表皮与内在,将鲜活生动的文化机理摊于人前。当然,任何一场解剖,都势必伴随着乳嫩表皮与其覆血肉间或许略显残酷的撕裂,符号作为结构主义的根本,如亮红血泡般在骨肉缔结的深层现象联系上久存或破损,呈现出相似或迥异、但一定触目惊心的术后成果。而这一成果,并非人人都能接受。
所有人都清楚,研究个体,远比研究整体更为准确且趣味纷呈,但你敢于去做那个操刀人吗?
书探成员:阿嘉
《天使望故乡》是“迷惘的一代”托马斯·沃尔夫的代表作,也是他的半自传体小说,在出版这本书之前,他郁郁不得志,多次向出版社投稿,却屡屡遭拒,直到斯克里布纳出版公司决定出版他的长篇小说,他的生活才有了好转。
沃尔夫擅长将个体的成长联系到社会的命运,他通过时间意识与地域意识的变化,来呈现出社会对个体的影响。书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孤独,他们在孤独的深渊里蛰伏着一动不动,他们的生活犹如上了发条的玩偶,机械地手舞足蹈着,看似井井有条的日子,其实每个人都被利益无声地操控着,丧失了理性,他们在历史车轮的碾压下,变成了卑微的尘土,然而尤金背负着巨大的使命,与巨大的孤独感做着斗争,他将哥哥的亡灵化为利剑,将那片看不见的虚无的孤独一剑封喉,最终以昂首挺胸的姿态走向了前方。
书探成员:辰
和契诃夫、莫泊桑相比,欧·亨利或许稍显逊色,有人甚至说欧·亨利的作品只是小把戏。但时间依然多情地眷顾了他,多年过去,人们依然不曾遗忘欧·亨利。本书包括欧·亨利的59个短篇小说,虽然有些小说的情节略显雷同,尤其是那些著名的所谓“欧·亨利式结尾”。但笔者仍然认为书中至少有10篇作品可以名垂青史,而且放在当今时代也不会使读者产生丝毫的疏离之感。欧·亨利的蓝墨水掩饰不了他对于以洛克菲勒(他会对其进行点名批评)为代表的有钱人的嘲讽,对于普通人的讴歌,对于美好人性的赞美,对于金钱万能的鞭挞。撇开这些板起面孔批判现实的作品,有很多没有明确意旨却让人一见难忘的作品,比如《使圆成方》、《苹果之谜》等等,这两篇作品非常适合第一代城市移民和对女性欠缺的读者阅读,作者一方面会带你领略其想象力的极限,另一方面会奉上人生的金石良言。欧·亨利的作品或许才是真正的成人童话,他会让你在他的小说世界里找到作为现代人的共鸣。
书探成员:李狗嗨
《我,机器人》是艾萨克·阿西莫夫创作的以机器人为主题的短篇小说集,由书中人物机器人心理学家凯文博士的回忆串联而成。著名的机器人学三大法则出自其中的一篇《转圈圈》。
一、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因不作为而使人类受到伤害。
二、除非违背第一法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
三、在不违背第一及第二法则的情况下,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
这一开创性的概念在人类社会关系基础之上提炼而出,被认为是第一个关于人工智能的行为准则,在后来的几十年被众多的科幻作品所遵守。然而这三大法则并不是给人们摆脱人工智能恐慌的安慰剂,在书中本应在三大法则下相安无事的人与机器闹出了或悲或喜的故事。三大法则的漏洞频出将人们妄图完全掌控机器人的幼稚幻想拍得粉碎,也让机器人的“人性“部分显露无疑。我,机器人,究竟哪一方更应该被称为“人”呢?阿西莫夫借助科幻这种架空题材最终要探讨的也正是这个问题。
书探成员:安东
“指匠”这一概念既是小偷的暗称,亦暗喻了书中各种手指上的工作:书写、织补、更衣、亲抚、誓言……当两个女孩以抚摸完善对彼此的了解,如两根手指的挤压与贴合,欲望生长,缠绕,变形,流动,吞吐,陷于轮回。一切尚未言说的和已经表白的都在这一个画面里了。人物之外,萨拉·沃特斯的书写在暗潮涌动的欲念之上织盖了一张阴谋相扣的大网,使情节在层层推进之时具有更加摄人心魄的力量。这让我重新找回了那种被一个故事打动的感觉。文本在叙述上同时具有天真和成熟的气质,当其中那些珠玉般的比喻在文字中现形,譬如问题似饼干渣在舌尖翻滚,譬如黑暗有了欲望的形状,画面的边缘便从书页中浮现出来,欲念蒸腾氤氲。而在这流动的盛宴之后,作者为我们所安排的结尾不仅满足了读者“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心理需求,也将庸俗的道德准则剥离了出来,做出了女性思想解放的一步尝试:让一颗珍珠认识了自己。
▼点 击 购 书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作者: 饕餮先生    时间: 2017-12-9 14:12



可以看一看!

作者: 昧思居主    时间: 2017-12-10 07:45
饕餮先生 发表于 2017-12-9 14:12
可以看一看!

没时间,要玩游戏、、、、、、





欢迎光临 新盐城乐聚社区 (http://xycsq.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