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盐城乐聚社区

楼主:一抹彩虹 - 

[群文沙龙] 赵本夫之《安丰的两个女人》

[复制链接] 127
回复
6984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65

主题

2434

帖子

8156

积分

宣威将军(从四品)

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8156

人气网友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5-8-2 14:3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安丰的两个女人
赵 本 夫
      安丰古镇是全国名镇,至今仍保留着许多古建筑,大多是清代和民国乡间的遗存。从石街、老房、门面看,当年的安丰是很繁华的。如今的安丰依旧繁华,而且肯定比历史上还要繁华。镇领导介绍了很多安丰发展的经验和举措,听来很受鼓舞。其中两个女人的故事,很让人觉得新鲜。
      一个是通过“选美”选出来的年轻貌美的联络处主任。据说当初的“选美”搞出很大动静,也引发很大争议。用这种“选美”的方式,来选拔联络处主任,许多人不能接受。但镇领导不管如何争议,还是坚持做了,而且做得很好,最终风波平息,大家都接受了。从这件事可以看出安丰镇领导不寻常的思维和工作方式。这种方式,完全不同于过去考察干部查三代的老模式,而是带有某种时尚性,突出一个“美”字。“美”当然要年轻貌美,让人看了赏心悦目。同时这个“美”又包含内在的美,比如文化、性情、接人待物等素养。一个地方领导,敢于用年轻女子,敢于用年轻貌美的女子,这在过去几乎是官场大忌,马上会让人想入非非,接着传出种种流言。但安丰镇的领导不怕。因为他们是出于公心,是为了安丰镇的形象。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只是中国人过去不敢说。现在有人这么说了,也这么做了,其实是做到了大家的心坎上。如今安丰人可以骄傲了,说明安丰就是出美女,这样漂亮又懂事的姑娘多了。
      另一个女人是一位一百零五岁的老人,据说她也是安丰镇的形象代表。这里环境好,水好土好空气好,人长寿。八、九十岁的老人很多,这位一百多岁的老人只是一个代表。见到这位老人,去安丰参观的同志,都凑上去和老人合影。老人也乐哈哈配合。我没有去合影,是怕老人太累。但我感到了亲切,因为我家也有两位老人,母亲九十岁,岳母九十五岁,身体都很好,我的曾祖母活到一百多岁才去世。看到这位一百零五岁的老人,我很感动了,安丰镇领导的真性情,他们既有时尚,又有传统,但都以人为本。

本文作者系中国作协委员,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当代著名作家




本帖评分记录贡献 收起 理由
盐城越野行走 + 30 很给力!我要给你32个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2434

帖子

8156

积分

宣威将军(从四品)

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8156

人气网友

沙发
分享到: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08:5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一抹彩虹 于 2015-8-3 08:53 编辑


    有一年在苏州吃喜酒,让我有些想不明白,参加婚宴的本地人,突然间全改口说起了河南话。这些可是地道的苏州老乡,开口皆吴侬软语,怎么会像说相声似的玩起了河南话。原来他们祖上是河南移民,在苏州已传了很多代,平时都说苏州话,唯独遇到婚丧喜庆,赶紧操练一阵家乡方言。
      一般人印象中,苏州是天堂,这里有许多“入侵”的外来人口,也是情理之中。不过事实并非完全这样,苏州人也会走,也会远离家乡。元末战乱,苏北地区人口骤减,根据史料记载,朱元璋当皇帝那阵,扬州城中土著居民只剩了四十余户,淮安城中剩下了七家,偌大的一个盐城地区竟然找不到土著。那年头,随便逮个人问问,都说自己来自苏州。
      在依诏令“自姑苏迁徙淮南安丰场”的移民中,有个人叫王伯寿,此人没留下什么故事,生平也谈不上任何显赫,唯一可说的是一百年后,他的一个叫王艮的后人突然有了名声。安丰属于淮南的东台,这里的老百姓十有八九要跟盐打交道,王艮幼时经历,和今天的民工十分相似,读过几天书,辍学,十四岁去盐场烧盐。然后到十九岁,开始经商贩盐,当时这绝对是个好买卖,不过三年时间,立刻脱贫致富。
昔日盐商与今天暴富的房地产大鳄相比;经济实力文化知识恐怕都有过之无不及。王艮显然不满足仅仅当个富翁,童年读过的经史子集渐渐起作用,二十五岁时途径曲阜,进谒孔庙,他情不自禁地鄙视起盐商生涯,于是说了句非常励志的格言:“夫子亦人,我亦人也。”      
      孔子是人,我也是人,他能怎么样,我就能怎么样。在此一千多年前,项羽看到出游的秦始皇,产生了第一个念头,是“彼可取而代也”。过去形容某人厉害,常说这厮胆识过人,王艮敢说这种大话,基本上也就是文化人中的西楚霸王。王艮的文化程度并不高,用今天的话说,既不是书香门弟出身,也没什么科举文凭,他的学问全靠自学。
      王艮是“泰州学派”的创始人,千万别小看了中国思想史上的这一学派。当年王艮在东淘精舍讲学,开门授徒,四方精英纷纷前来就学,一时间,“家藏王氏之书,人传安丰之学”成为时髦。《王艮五传弟子师承表》中,共收录了487人,为人所熟悉的有思想史上的狂人李贽,有写《牡丹亭》的汤显祖,还有上海徐家汇最早的业主,后来成为天主教徒的徐光启。
      我对王艮的学问所知甚少,只知道他的中心思想,是“百姓日用即道”。大学问一定深入浅出,以人为本,这是最高的境界

作者为当代著名作家,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2434

帖子

8156

积分

宣威将军(从四品)

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8156

人气网友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8-3 22: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可以有。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2434

帖子

8156

积分

宣威将军(从四品)

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8156

人气网友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07:35:16 | 显示全部楼层
赵本夫有好几部作品被搬上了银幕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2434

帖子

8156

积分

宣威将军(从四品)

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8156

人气网友

5#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07:4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阳光华华 发表于 2015-8-5 19:04
大学问一定深入浅出,以人为本,这是最高的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2434

帖子

8156

积分

宣威将军(从四品)

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8156

人气网友

6#
 楼主| 发表于 2015-8-6 09: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黄东成之《叩访安丰明清古街》


叩访安丰明清古街

黄 东 成
        时下,媒体流行一个极为时尚的词:申遗。即申报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各地但凡有古迹遗址、古代建筑、古俗民风或名人故居,几乎都申遗。即使没有任何古迹古存的地方,也要想方设法造出个古迹来,或某朝帝王曾暗访经此伫留,或某古诗人醉酒吟诗处,一个目的,争取申遗。目的不是为了保护遗产,而是旨在借此招商引资,发展旅游。奇怪的倒是,有些真正有古代遗存的地方,却没有申遗的动静。   
        东台有个安丰古镇。古镇有条明清老街。街长七里,是古镇安丰的主动脉。应当地政府之邀,我们采风团一行专程前来叩访。当镇领导领着我们穿过繁华商业区宽阔的水泥马路,走进已有几百年历史的古老街巷,眼睛顿时一亮,追寻着岁月没有来得及抹去的遗痕,我仿佛走进了时间隧道,古镇的往昔象一轴画卷在眼前展开。   
        安丰东临黄海,西襟里下河,原为斥卤烧盐之地,镇建于唐代开元盛世。明清时期安丰盐业极盛,是闻名南北的“淮南中十场”盐场之一。全场灶户19000多户,灶丁48000余人。据镇长介绍,当年安盐运销全国,串场河中南来北往的运盐船川流不息,船家为了来回过桥靠码头便利,盐商们每次均在船舱内放置些石板带到安丰,日积月累,铺就了这北起下灶星月桥,南至盐坝盈宁桥的七里长街。街两侧分布着“九坝十三巷七十二庙堂”,大小店铺星罗棋布,四面八方商贾云集。走在历经时光打磨风雨侵蚀凹凸不平的老街上,一不留神,便踩踏出历史的平平仄仄,我仿佛又看见街两边挂金字招牌的老店晃动的店招,又听见五匠百工走街串巷肩挑筐担的叫卖声。经千千万万盐工的草鞋踩踏磨光的麻石板,虽已参差不齐坑洼不平,两边的门墙也已陈旧且墙面斑驳,丝毫看不出当年繁华盛况,却引领我们走入了古老悠长的时空纵深。也许可贵正在于此,老街未着意进行人工修复,始终保持着原貌的苍老容颜,因此留给后人更多想象空间。
老街人家门前聚着三三两两的老人、妇女,好奇地注视着我们这一行外地来的男女,两条摇着尾巴的小花狗在我们脚边钻来钻去,镇长一边介绍一边跟他们打招呼。其实,古镇,老街,不少地方都有,且都大同小异,安丰吸引我们眼球的,是街两边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群。这里的许多民居至少都有百年以上历史。那高高低低的灰墙,连接着青苔抹缝的墙脚,使老街通向久远年代深度的记忆。一位老人指着已住过四代人的木结构住房说,他家的房子是明末清初的建筑。门板上雕刻着“暗八仙”,厢屋木门上还有郑板桥手书对联:“一帘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屋梁上镶嵌着一朵雕工精美的木花,据悉这在江南也很少见。当代著名汉语言学家周法高在街北的故居,是一座宋末元初的古建筑。除此之外,汪氏大院、鲍氏大楼、曹家大院、陈氏大院等处都有二三百年以上的历史。老街上宋元明清4个朝代的古民居建筑遗存近20处,规模这么大、保存这么完好的古民居建筑群,即使在全国也十分罕见。
      在镇长的向导下,我们参观了位于街南的吴氏家祠。那是明末清初著名布衣盐民诗人吴嘉纪的家祠。安丰灿烂的盐文化,可谓是安丰古镇之魂。吴嘉纪是安丰的代表性人物。他的诗骨气奇高、风格独特、感情真挚、语言质朴。他生活在贫苦的灶民中间,所居旧宅,残破简陋,自称“陋轩”。他一生写了1400多首反映盐民疾苦的诗篇。结集取名《陋轩诗》。诗中“多怨忧之音”,如“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被清庭列为禁毁书;时人推崇他的人品诗风“冰霜高洁,刻露清秀”。我发现,他的故居还有后人在居住。天井里烧着高香,即当地一种高近两米层层摞起如宝塔形的香火。问镇长,方知这是本地习俗,家中有孩子考学校,祝祷能够录取。细看高香上,果然写着一副对联:“苦读十年功,金榜题名时。”大概也算是古为今用了。
      历史的沧桑重重叠叠,踏在老街石板上的足音,仿佛一阙古典诗词悠扬的尾韵。今天,安丰早已今非昔比。古镇已是奔小康的现代城镇。被评为全国百强之一的东台市是苏北唯一的县级中等城市,可以想见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安丰是东台市的一个大镇,屡被评为江苏省重点中心镇、江苏省文明镇、江苏省科技示范镇、江苏省新型示范镇。尽管如此,在城市化进程中依然保持着它古朴的古镇风貌。还完好保存着已被列为盐城市文物保护单位的明清古街,殊属不易,耐人寻味。   
      其实,保护古镇老街也曾有过争议。据镇长介绍,前些年,安丰进行第三期城镇改造,部分古建筑已划入拆除范围。听说要拆除这些被称为安丰“文化命脉”的老街,居民纷纷提出质疑,建新楼可以另辟空间,为什么非要破坏历史文化遗存呢。说得极是,历史文化资源不可再生,更难以复制.申遗,保护历史文化遗存,使之传于后代,比多建几栋新楼当更有意义。

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国家一级作家





本帖评分记录贡献 收起 理由
湿地树人 + 50 新盐城的成长有您的参与会更精彩!
盐城越野行走 + 30 很给力!我要给你32个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2434

帖子

8156

积分

宣威将军(从四品)

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8156

人气网友

7#
 楼主| 发表于 2015-8-7 16:29:59 | 显示全部楼层

薛德华之《安丰老街》

本帖最后由 一抹彩虹 于 2015-8-7 16:32 编辑

薛 德 华

      1300岁的安丰老街,由北而南,延展七里,凸凹绵长。
      有人说,它原先是条小白龙,经常在安丰上空飞来飞去。自从唐代薛仁贵征东,在安丰开挖水系八卦,它晕头了,飞不过去,从云空中掉落下来。善良的安丰人,焚烧起炊草鸡毛,小白龙才借着浓烟,乘势腾空。它留恋这片淳朴的土地,把自已腾挪的身影,化作七里长街。又与天上飞龙感叹此事,从那时起,再没有龙卷风经过安丰。
      旧时的安丰老街,在传说中起身,穿行在悠悠岁月中。从北极殿的龙头开始,越过龙颈般的星月桥,在里下河平原上,顺着神奇的韵律,一路弯曲蜿蜒向南。依次铺排开北玉街、民生街、南石桥街,集聚出成丛的明清建筑,成片的乌青屋面,连结起青砖小瓦马头墙,飞檐翘角花槛窗,一路石板,一身龙鳞。直到盐灶河口,龙尾顺着河阶,曳入河中。
      这样奇幻的起点,宏大的场面,常常让去老街流连的人们,产生梦幻般的视觉。跨过北极殿前星月桥,踏上古老沉凝的街面,眼前的景致,便是断断续续的明清画面。老街两侧,挤满层层叠叠的蝴蝶小瓦,石径边的砖瓦檐墙,小巷侧廊,木排门板,镂花格窗,融进了徽派风格,又溢散着里下河的韵味。从斑驳磨损的印痕上,很难读出它们的具体年代,丰富故事。老街用麻石板铺成,经过时光反复辗滚,已经参差不齐,高低不平,但打扫得干干净净,光滑妥帖。踩踏在街面上的零碎脚步,不时发出古拙的音响。顺路走去,穿过北玉街留靴离任的四圈门,远远的,便望见王家巷鲍氏大楼端然耸立。越过高大的马头墙,幽深庭院间,长满丛丛蒿草,连结着堂屋间镙底方砖、冬瓜梁、方格窗,铺排开聊斋的景致。接着,许多旧日风景,沿街次第打开。
      北玉街东大坝巷口,开着何福恒南货店。门楣上,用黑底金字书写店名,十分醒目。两侧站牌,写有“浙宁纸箔”、“南北杂货”、“山珍海味”、“桐油麻丝”、“南北果品”的字样。店门上方,悬挂过街横幅,直接将店名写在上头,街上来往行人,老远能看清店家招牌。南货店主要销售食品、海味、纸张、桐油等物品,统称南路货,北路货。店堂间没有刻意装修,放着几把厚重木椅,几排封口瓮坛。曲尺形柜台,当街而立,闪动着荸荠漆的光点,明明亮亮,照见人影。屋顶冬瓜梁上,悬挂玄坛菩萨龛儿,龛旁贴着对联:“执金鞭降龙伏虎,捧玉旨招财进宝”。店堂中间的木龛里,供着关公像、财神像,点着香火蜡烛,晃动的火苗,一闪一闪地,牵动菩萨眉眼鼻沟的暗影,让人陡生敬畏之心。
      向南走去,王二烧饼店里,光着上身揉面酵的师傅,见到客人多起来,十分来劲。把面团撂向空中,摔落在案板上,叭叭作响。又低头在案板上辗面皮,木响子嘀嘀嗒嗒,在手上旋转自如,再动作很大地填进包芯。烧饼店里,什么季节用什么包芯,大有讲究。新菜油上市时,菜油做的花焦烧饼,香喷喷的;八月半一过,有萝卜丝烧饼;春节以后,是野菜烧饼;野菜场过去了,就做葱油、豆沙、韭菜烧饼。老主顾们来订做草炉烧饼,有大葱油糖做的“龙虎斗”斜角饼,又甜又咸;有生板油插酥的薄脆饼,香软可口。师傅在面饼上涂一层糖稀,撒上芝麻,探身拱进炉膛,把面饼贴到炉壁上。炉膛里填上草木灰,焐上炉盖。抬起头来,笑嘻嘻地跟顾客东一句西一句有一句没一句扯野,好一会才回过头去,吱儿哟的铲出烧饼。
      相去不远,是养和堂药房。坐北朝南,两开间门面,布局与老街上其他药店相比,别具一格。小坝巷头的门楼子,与药房店面齐平,门楼嵌刻“悬壶济世”四个大字,恰好做了养和堂的装饰招牌。药店门口,竖立斗大的金字招牌,横刻“江南一脉”四字,以示源远流长。牌匾下面,印记着百年光阴的杉木铺门,一块挨一块,排列在淡淡的阳光下。店堂里,两端竖着大药橱,上端嵌雕花板,橱窗内排列白底青花瓷罐。中间一顶小药橱,上档错落有致排放小颈“扎口瓶”,下档是钱柜。店堂中间放置大柜台,台面上排着五六只配药时压处方的盖方。旁边敦着小柜台,与大柜台成丁字形,小柜台上摆放几只紫砂盆,养殖鲜金钗、鲜石斛药材盆景。两个店员,站在柜台边用捣筒捣药,捣筒在斑斑驳驳的柜台上移来移去,把有节奏的声响,撂到石板街面上,引得行人伸头扩颈地张望。木质柜台经受捣筒长年累月摩擦,纹理外露,倒象老人的经络,裸露着岁月的沧桑,把来往行人的思绪,牵扯得斑驳悠长。
      乌龙巷口的蓬莱村茶馆,是个老字号,为安丰老街上招待客人的高档去处。茶馆门口,悬挂三盏大红灯笼,写着“蓬莱村”三个黄字,两层廊檐台上去,回廊曲折,雀替门楣,雕出花样,十分雅致。散座席上,摆放两溜方桌,接待寻常百姓,雅座包厢,招待商贾宾客,雕花杉木窗格,镶嵌彩色玻璃,不时有丝竹之音,从隔扇间传送出来,伴随着淡淡油烟味,袅袅菜肴香,生出许多诱惑。木柱回廊间,地板一响,听得有人吆喝:“雅座请——”,“菜来了——”,桌子板凳在木地板上一阵响动,渲染着蓬莱村的气氛,连接起许多旧日生活。
      蓬莱村茶馆的早市,是清茶点心、生姜干丝、蟹黄包、鱼汤面、虾油面之类,还有一道煮干丝,加虾米、香菇、鸡丝、肴肉丝、笋片制成,色香味俱全,美味可口。中午晚上,以酒菜为主,分散席和菜、雅座筵席两类。和菜是六碗八碟,六个烧菜,八个冷碟,讲究一点的,再加四个“耍碗”,也就是四个炒菜。雅座筵席,菜肴的花样更多,有鱼肚、鱼翅、鱼唇。安丰古镇地处水乡,盛产鱼虾蟹蚌,蓬莱村最出色的菜肴,是鱼饼、虾球、炒蟮片、芙蓉蟹等水中之物,还有从海边送来的新鲜海味。
      蓬莱村的师傅,个个精明强干。管账先生丁瘸子,门槛忒精,只要店员上菜时,喊出菜名,随即落笔记账,用餐结束,就可以报出价钱。店员大鼻子,头上有硬功夫,能顶三层面碗,再加三笼点心,走在地板上,咚咚咚咚——,疾步如飞,边走边喊:“来喽——”,既是与过往的顾客打招呼,也是一种炫耀。有人数着他头上的面碗,一层六碗面,三层十八碗,乖乖隆的咚!惊叹得直伸舌头。怪不得天长日久,大鼻子头发掉光了,头顶光秃秃的。茶馆里为了聚集人气,专门约请评话艺人说书,每天下午空档时,说上两个钟头。茶馆跑堂为听众送热手巾把子,买烟添茶。蓬莱村早市食客盈门,下午书场满座,晚上生意兴隆,在里下河名声远播。
      紧邻蓬莱村,张步宽绸布庄三间门面,雕花门楼,水门汀地面光洁照人。店堂上方,用樟木雕刻“福禄寿”三星拱照,作为店徽,“张步宽绸布庄”六个大字,金水髹漆,光彩照人。店堂内进深很长,却宽敞明亮,两厢玻璃格货橱里,陈列着五颜六色的绸缎布匹。低档的有色织布、印花布、黑哔叽、骆驼绒、花呢、直贡呢布料;高档的有府绸、拷纱、香元纱、织锦缎、真丝杭罗等绸缎。店堂朝外安放一座特大穿衣镜,光洁明亮。店容店貌,在老街上首屈一指。店堂员工十多人,各司其职,有条不紊,顾客来来往往,店员忙上忙下。柜台里安放一台留声机,不时播放雅致曲调,到老街石板上流淌。
      老街接近尾声,又是一派景象。水码头边的吴岳山茶社,为来往货船客人歇脚之处。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茶社,两间门面,十来张茶桌,有茶客进门,随意坐下,只要喊出红茶绿茶,有人就应声过来,拎着一把长嘴茶壶,几只青瓷茶盅,为茶客斟满茶水,由客人喝茶谈心。里下河茶社大都用下雨时等的天水,清冽可口,天水不够时,把河水隔夜贮存在水缸里,放进明矾,用竹竿搅动,烧出茶水,没有腥气和污泥味道。经常泡茶社的人有个习惯,通常坐在固定位置,不像在蓬莱村听书,往场子前头乱拱。茶客临时有事离开,不用关照,将茶壶盖子翻身扣好,伙计就不会撤去。茶社里东聊西扯,七嘴八舌,没有冷场时辰。跑堂的不时过来,提着大开壶续水,茶客很讲礼道,用手指在桌面上轻轻叩击,表示谢意。据说这个习惯,来自下江南的乾隆皇帝。
      与茶社相邻,是爿老虎灶,榻子门卸了半边,老虎灶上热气腾腾。水开后不光供隔壁茶客饮用,还顺便给附近人家冲热水。五十多岁的胖子师傅,用铜勺子从汤罐里舀出滚开的水,经过大小漏斗,灌入来客的竹壳水瓶、汤焐子、锡水壶。老虎灶上的水,是用砻糠木屑烧的,灶房堆了半间砻糠。这砻糠用船运到码头,再用人力挑进灶房,砻糠不重,挑起来晃荡晃荡的,象扭秧歌。灶上进砻糠的口子,挤在汤罐旁边,师傅用铁钩子挑开封口盖板,放进大漏斗,再用箩筐盛着砻糠,一点点地往里倒。又趴到灶头底下扒拉,出掉砻糠灰。老虎灶上的活计辛苦,师傅忙上忙下,进砻糠、出灶灰、冲开水,水滚了一时没人冲,还要舀到保温木桶里储存。胖师傅常年穿单衣,系围裙,脸上碰着煤灰,滴着汗水,对待来客,却一律笑意盈盈,象个大肚笑佛。冲茶喝茶的客人,在雾气蒸腾中,总能领受到一份老街的温淳。
      老街延伸进二十世纪,南来北往的人们,不时走上石板路,东张西望,寻找早年依稀的光点,褪色的记忆。过往的岁月,在老街上垂直横穿而去,划出一块街面,铺设宽阔的柏油路面。现代车辆绕不开石板街,老街豁出口子,千年古韵,也随着马路流向范公堤,流入里下河深处。现在,老街上的人们,又在抚摸延展着老街,连接起久远形态,归拢起丰厚底蕴,掸扫它的尘埃,梳理它的妆束,把它恭恭敬敬地捧向1300年历史,捧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的史册。而后,转过身来,迎着初春阳光,踏上凹凸绵长的青石板路,走进充满温情而又豪迈的新时代……


                                                                                                                          作者系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东台市作家协会主席




本帖评分记录贡献 收起 理由
盐城越野行走 + 30 很给力!我要给你32个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2434

帖子

8156

积分

宣威将军(从四品)

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8156

人气网友

8#
 楼主| 发表于 2015-8-8 07: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绝对的,我知道,我也吃过多次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2434

帖子

8156

积分

宣威将军(从四品)

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8156

人气网友

9#
 楼主| 发表于 2015-8-10 15: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确实不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2434

帖子

8156

积分

宣威将军(从四品)

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8156

人气网友

10#
 楼主| 发表于 2015-8-11 18:35:26 | 显示全部楼层
桂子 发表于 2015-8-11 14:16
安丰确实是个让人流连忘返的地方。

是的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2434

帖子

8156

积分

宣威将军(从四品)

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8156

人气网友

11#
 楼主| 发表于 2015-8-11 18:35:36 | 显示全部楼层
盐城越野行走 发表于 2015-8-11 18:22
也是一个人杰地灵的所在。

这个绝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2434

帖子

8156

积分

宣威将军(从四品)

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8156

人气网友

12#
 楼主| 发表于 2015-8-13 16: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版主在拉客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2434

帖子

8156

积分

宣威将军(从四品)

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8156

人气网友

13#
 楼主| 发表于 2015-8-13 16:48: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必须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2434

帖子

8156

积分

宣威将军(从四品)

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8156

人气网友

14#
 楼主| 发表于 2015-8-14 08: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必须有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2434

帖子

8156

积分

宣威将军(从四品)

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8156

人气网友

15#
 楼主| 发表于 2015-8-16 07:48:0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绝对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2434

帖子

8156

积分

宣威将军(从四品)

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8156

人气网友

16#
 楼主| 发表于 2015-8-17 08:59:18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2434

帖子

8156

积分

宣威将军(从四品)

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8156

人气网友

17#
 楼主| 发表于 2015-8-25 18: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微笑2046 发表于 2015-8-24 15:02
这两天看到古街上有人在拍电影。

是的,为申报中国最美宜居小镇拍摄专题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2434

帖子

8156

积分

宣威将军(从四品)

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8156

人气网友

18#
 楼主| 发表于 2015-8-27 07: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芳草碧连天 发表于 2015-8-25 21:50
已经拍摄了好几天了。下雨天都在拍呀。

是的,要的就是那种感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2434

帖子

8156

积分

宣威将军(从四品)

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8156

人气网友

19#
 楼主| 发表于 2015-8-27 07: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盐城越野行走 发表于 2015-8-26 13:53
有时就要拍雨中的景致。

正是如此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5

主题

2434

帖子

8156

积分

宣威将军(从四品)

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8156

人气网友

20#
 楼主| 发表于 2015-8-27 07: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恰如其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