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盐城乐聚社区

[群文沙龙] 68岁老人编出2000多页字谜秘藉(转)

[复制链接] 5
回复
1125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6-9-20 10:33:2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68岁济南老人吴高亮编出两千多页字谜秘籍
2016-09-19 08:59 来源:齐鲁晚报  我有话说



  文房四宝,打一出版名词;夏冬春,打一工具……这些都是传统的灯谜,属于谜语的一种。每年正月十五或八月十五一些传统活动上经常能看到它们。这些构思奇巧的灯谜,让人琢磨起来十分有趣,68岁的济南市民吴高亮就是一个灯谜爱好者,他琢磨灯谜已经琢磨了大半辈子。
  文/片 记者 刘雅菲
  从琢磨谜底到琢磨怎么制谜
  几乎每个人都有过猜灯谜的经历,看着谜面和谜目,猜出谜底的那一刻,可是相当有成就感。吴高亮从小就喜欢这个,“只要是我看到的灯谜,基本都能记住,大多数的灯谜我都能猜出来。”吴高亮说,就这样慢慢地,他的兴趣从猜谜底变成了研究这个灯谜是怎么来的,谜面和谜底到底是个什么关系,一些构思巧妙的谜语,能让他回味良久。
  灯谜其实是谜语的一种,谜语最初起源于汉族民间口头文学,是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生产劳动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后经文人的加工、创新有了文义谜,一般称民间谜为谜语,文义谜为灯谜,也统称为谜语。
  “民间谜,一般不需要有文化就能猜出来,而要想猜出灯谜,则必须要有一定的文化。”吴高亮为记者举了个例子,“一间小寺无门窗,寺内百八秃和尚,别的功夫他不练,各个练就头顶墙,头顶墙皮猛一蹭,和尚脑袋放红光。”吴高亮表示,这就是一个民间谜,只要认真想想,即便是不识字也能根据它的特征猜出这说的是火柴。
  但是在开头所说的“文房四宝,打一出版名词;夏冬春,打一工具”,则属于灯谜,也就是文义谜,这两个灯谜的答案分别是工具书、铁锹。
  写了两千多页整理猜谜方法
  “这两个灯谜的谜底虽然揭晓了,但很多人也不一定明白为什么是这么个谜底。”吴高亮说,猜灯谜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而这也是灯谜的魅力所在。为了让人们都搞明白灯谜的谜底和谜面到底是个什么关系,他决定把自己知道的制谜、猜谜的方法整理出来,“掌握了理论和其中的方法,再来看灯谜的时候,就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要搞明白灯谜,得先了解谜格,而谜格就是要猜谜的人,按照规定的格式,把谜底字的位置、读音、偏旁进行一番加工处理后,来扣合谜面。“谜格一共有400多种,此外灯谜还有60多种谜法,掌握了谜格和谜法,也就掌握了解开这些谜语的钥匙。”
  吴高亮说,“文房四宝,打一出版名词”,其实用的是一种叫“上楼格”的谜格,每种谜格都有其固定的格式,“上楼格”的谜底需要三个字以上,最后面一个字提到首字前连下读。
  “这样一看,谜底工具书其实就是‘书工具’,文房四宝就是书写的工具呀。”“夏冬春,打一工具”用的则是“徐妃格”,谜底需两个以上同偏旁的字,去掉相同偏旁后切合谜面,这样一看,谜底铁锹去掉偏旁其实就是失秋,“只有春夏冬,可不就是失了秋嘛。”
  这些灯谜当中的百转千回,让吴高亮十分痴迷。他拿出了厚厚的一摞书,在这些书的文字上面,他又用笔重新书写了关于灯谜的内容,他把这些内容取名为灯谜宝典。分为谜语知识、谜法与谜例、灯谜故事等,一共2273页。
  年过半百失独担心后继无人
  “现在虽然也有一些灯谜的书,但大都是一些谜例。”吴高亮认为,像他这样以谜法、谜格来分类编制的书籍,市面上很难见到。
  这些资料都是吴高亮退休之后编写的。虽然能编出这么多灯谜知识,但他只有小学文化,在济南沙发厂做了大半辈子的保管工作,编写这些书既是为他的兴趣,也是为了填补晚年的空虚。2003年,吴高亮唯一的孩子因病去世,只有他和老伴一同生活,这些灯谜也就成了他生活当中最好的伙伴。
  今年68岁的吴高亮为自己取了个笔名叫“金谷溪”,他说取这个名字的意思是自己已经接近古稀之年了,他希望自己喜欢了一辈子的灯谜,能够发扬光大。但他现在看到的灯谜的传播,已经不像自己小时候那样了。
  在吴高亮看来,灯谜是中国文化宝库中一块瑰宝,而他也想为这块瑰宝的传播尽自己的一点力量。“我也没有孩子,也不知道把这些资料传给谁,就希望能有人把它整理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灯谜。”




我不是好人,一辈子没有做过坏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