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盐城乐聚社区

[煮酒论史] 薛岳的家族有多牛?(转)

[复制链接] 0
回复
384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8-9-12 12:04:3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869文章5.8亿总阅读

0

  • 分享到

  • [url=][/url]




薛岳的家族有多牛,出了一个上将,五个中将,三个少将2018-09-12 09:09蒋介石/教育/岳飞

在评书时代,很多人都听过一部非常有名的评书《薛家将》,讲的是唐朝名将薛仁贵、薛丁山、薛刚、薛葵祖孙四代,个个都是忠肝义胆、功勋卓著的顶级名将,统称“薛家将”,与“杨家将”、“呼家将”鼎足而三。
当然,“薛家将”很大程度上是演义出来的,说书人嘛,听众爱听什么他就讲什么,越传奇越受欢迎。
但在近代史上,还真出了一个“薛家将”,在功勋上足以跟唐朝的“薛家将”相媲美。
一看到这个姓,熟悉近代史的人应该都能猜到是谁了,不错,就是薛岳的家族。
要介绍“薛家将”之前,咱先来看看薛岳这个人。
薛岳1896年生于广东韶关乐昌县,父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但对孩子们的教育非常用心,还给大儿子起名为“薛仰岳”,取仰慕岳飞之意。(后来薛岳自己把“仰”字去掉了,因为不光要“仰慕”岳飞,更要身体力行,自己做岳飞。)
1907年,11岁的薛岳考入了广东陆军小学。请注意两个东西,一是“1907年”这个年份,就在薛岳开始从军的时候,湖北出生了一个男婴,名叫林彪;湖南也出生了一个男婴,名叫粟裕。另外,还有萧克、王平、宋时轮、王建安、傅秋涛这五位开国上将,也都是出生于1907年。
第二个要注意的是广东陆军小学,只办了5期,但出来的名将却非常多,比如叶挺、张云逸、邓演达、陈铭枢、陈济棠、蒋光鼐、张发奎、吴奇伟等等。
薛岳最高光的时刻,无疑要数长沙会战。起初,蒋介石并不打算死守长沙,毕竟淞沪会战的惨痛刚过去不久,老蒋也学精了,没必要跟日军硬拼一城一地,保存实力巧妙周旋才是长久之道。其实这也是当时很多人的想法,“论持久战”就是集大成者。
但薛岳不同意,极力主战,有点像当年岳飞的做法,蒋介石还派了陈诚和白崇禧去劝他,也劝不动。
有一天深夜,薛岳突然给蒋介石打电话,是宋美龄接的,薛岳激动地说:“我就要在长沙打,打败了我自杀,以谢国人;打赢了算我抗命,你们枪毙我!”
第二天,宋美龄给他回电话,说:“伯陵兄,委员长讲过了,你要有这个信心你就在这里打,这个时候我们难得有这样的信心,有这个信心我们为什么不要呢?你这不是抗命,现在委员长重新下个命令,配合你。”
顺便提一句,薛岳的夫人跟宋美龄是结拜姐妹,关系非常好,所以薛岳敢跟她说这些话。
不得不说,这一仗真正打出了中国人的尊严,四次会战双方共投入了将近200万人,在整个抗战中人数最多、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最终中国军队赢了三次,共歼灭日军十几万人,震惊世界!
战后,蒋介石亲赐薛岳青天白日勋章,并宣称:“长沙会战大捷之意义非比寻常,予敌人战略之打击也影响深远,尤其薛长官以下各 军、师、团、营、连长,以迄全体官兵人人抱定必死的决心,才能缔造此一光荣之胜利,不仅可以告慰全国民众,而且也可以告慰世界友邦。”
不过,抗战胜利后,薛岳却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在恢弘壮丽的解放战争中,很少见到他的身影。至于原因,薛岳的侄子说是因为他不想同室操戈,还曾提过这样一个建议:以山海关为界,关外交给共产党经营,关内由国民党管理,谁管理得好谁就是老大。
可想而知,这样的思想是不能被蒋介石接受的,所以也注定了他的没落。
但薛岳的才能毕竟摆在那儿,老蒋后来任命他为“徐州绥靖公署主任”,掌管几十万精锐,与陈毅、粟裕的华东野战军对抗。如果薛岳能一直做下去,淮海战役的结局还真不好说,但薛岳刚做了一年多,就被调走了,换上了一个“猪将”刘峙。
薛岳的侄子回忆说,当时薛岳正在吃饭,听说刘峙到任后,长叹一口气,说:“完了,半壁江山就快没了。”
等到1949年老蒋重新起用薛岳时,天下大局已定,任凭薛岳精心构筑“伯陵防线”,也早已无济于事,被四野邓华兵团轻松搞定。
去了台湾后,薛岳被解除了兵权,只担任一些闲职,到1998年去世,活了102岁高龄。
好了,介绍完了薛岳,再来看看他的“薛家将”。
薛岳有五个弟弟,其中三弟名叫薛仲述,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五期,后来又去了法国学习空军,回国后又考入了陆军大学,可见学习能力非常强。毕业后,薛仲述去了大哥薛岳的第九战区,担任作战科上校科长。
当时,薛岳的四弟薛叔达也在作战科当中校参谋,五弟薛季良在长官部特务团当少校团附,可谓一门忠良。
有薛岳这位大哥的提携,再加上他们自身的努力,后来薛仲述和薛叔达都当上了军长,中将军衔,薛季良也当上了副军长,少将军衔。
兄弟四人,一个上将,两个中将,一个少将,在近代史上绝无仅有。
这还只是薛岳的亲兄弟,在网上还有一篇文章,整理了薛岳的堂弟、族弟,光是有名有姓的,就有三个中将(薛仰宗、薛诚义、薛坚励)、两个少将(薛仰仁、薛纯武)、六个上校,都在抗战时期有过不错的表现。
这样的“薛家将”,值得我们重新提起来。




我不是好人,一辈子没有做过坏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