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盐城乐聚社区

[煮酒论史] 中国王朝灭亡的历史统计以及中国历史上各朝代灭亡的前兆

[复制链接] 21
回复
313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71

主题

1331

帖子

4523

积分

定远将军(正五品)

Rank: 10Rank: 10

积分
4523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6-8-2 17:17: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言:确切地说,中国是世界历史上的亡国专业户。在世界历史上,古巴比伦、古埃及、古罗马也亡过国,但人家通常只亡一次。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人家每亡一次,由于侵略者的人数太多,都足以改变当地的人种构成,因此再亡国就是下一拨人的事了,与前一拨人没啥关系了。但在中国,汉族始终是华夏大地的主体民族,因此中国人亡国,其实就是汉族人在亡国。

        中国人既然是亡国专业户,亡来亡去也亡出了一点规律性。要是连这点规律都没人去总结,那么中国来亡来亡去的两千年历史算是白有了。中国历史上出现过多次朝代更替:夏亡于桀的暴虐;商亡于纣的暴虐;周亡于幽王无道(荒淫无耻,暴虐);秦亡于暴政;西汉灭于王莽之乱;东汉灭于曹丕;然后入晋,进入了中国历史上最糜烂,最不思进取的时代;接着是长久的动乱和分裂;统一天下的隋朝因多次征战和暴政灭亡;唐朝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盛世,最终因安史之乱造成国力衰弱,国家分裂而亡;宋朝亡于外敌入侵;元朝亡与朱元璋的农民起义;明朝亡于外敌入侵;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先后经历了秦、汉、隋唐、宋、元、明、清这几个主要的朝代,然而,他们却都没有跳出兴亡周期率,在一番兴盛过后都相继灭亡了,几乎,每个朝代灭亡的原因都因暴政,不得人心造成的,但其中,其灭亡的原因还有哪些重要的因素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331

帖子

4523

积分

定远将军(正五品)

Rank: 10Rank: 10

积分
4523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8-2 17:18:32 | 只看该作者
中国王朝灭亡的历史统计
1、亡于诸侯叛乱(3次):夏朝、商朝、东周、
2、亡于外族入侵(7次):西周、西晋、后唐、后晋、北宋、南宋、大顺朝
3、亡于农民起义(4次):秦朝、新朝、元朝、明朝
4、亡于权臣篡夺(14次):西汉、东汉、曹魏、东晋、刘宋、北魏、西魏、东魏、南齐、南梁、隋朝、唐朝、后汉、后周
5、亡于兼并战争(6次):北齐、南陈、后梁、辽朝、金朝、南明
6、亡于党派革命(1次):清朝
秦朝“废分封,立郡县”以后,诸侯叛乱灭亡王朝绝迹。
     王朝头号死敌是权臣篡夺(14次),其次是外族入侵(7次),这说明“内忧”才是根本,“外患”只是枝节,所谓季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因此,防止内部出现“强人”篡夺最高权力,成为王朝“维稳”重要法则,这也是历代王朝注重“内部经营”以图消弭权力膨胀的重要原因,这也是中国古代重视权力制衡不断分解执政官(宰相)权力的内在因素。
      农民起义直接推翻了秦朝、新朝、元朝、明朝,严重动摇了东汉、东晋、隋朝、唐朝、清朝,这也迫使统治者不得不实行让步政策,从而缓和社会矛盾,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不过,农民起义领袖如果不能迅速向王朝领袖转化,从“乱民”、“流寇”升格为“王师”,那么只可能为他人作嫁衣裳。
      外族入侵都是在王朝内乱期间,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不过两宋是例外,这是因为两宋“守内虚外”,百万国防军沦为治安军,从而“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先后亡于女真、蒙古之手。
     结论:王朝要保证千秋基业,首先要“权力制衡”避免权臣篡夺,其次需要“重视国防”制止外来威胁,再次要“善待百姓”防阻官逼民反,这样庶几可以长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331

帖子

4523

积分

定远将军(正五品)

Rank: 10Rank: 10

积分
4523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8-2 17:18:55 | 只看该作者
浅析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灭亡的原因——统治残暴,相权过大

从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来看,秦朝的统治是相当残暴的,受商鞅变法的影响,统一后的秦朝依然是严刑峻法,稍有不慎便上酷刑,诛连九族,并且劳民伤财,修筑阿房宫,使当时的百姓在繁重的徭役下难免产生反抗的情绪,最终在一次次的斗争中灭亡。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丞相权力过大,虽说是三公九卿制,但权利依然侧重于丞相,人们都说是奸臣赵高灭亡了秦国,然而赵高没有丞相李斯这个靠山,怎能让自己的计谋一步步得逞?在自己当了丞相后更加大权在握,变本加厉,滥杀大臣,导致众叛亲离,使秦朝一步步走向灭亡。

——郡国并行,重用外戚

汉朝自统一后,汉朝也曾仿效秦朝实行郡县制,但之后为了凸显尊严,巩固统治而实行了郡国并行制,实质上是郡县制与分封制的结合,大肆分封诸侯,重用外戚,但其结果非但没有巩固中央集权,反而爆发了七国之乱,地方诸侯权利过大,严重影响了中央集权,在与诸侯的较量中,由于连年的征战,耗损了国力,导致汉王朝走向灭亡。

——藩镇林立,危及中央

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无论科技、武器、农业都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唐朝的灭亡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于藩镇,唐朝统一后在全国设藩,将臣子封为节度使,去管辖各个地区,最终导致地方权力严重膨胀,引发了安史之乱,从此之后,唐王朝在一次次的动乱中(如:黄巢起义、王仙芝起义)风雨飘摇,最终灭亡。

——重文轻武,兵力不足

宋朝借鉴唐朝的覆灭,为防止藩镇割据的重现和大臣、外戚、女后、宗室、宦官的擅权,镇压劳动人民的反抗,以及防御辽、夏等侵扰,把政治、军事、财政大权最大限度地集中到朝廷,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包括职官、军事、科举、法律等制度,并实行三司制,使中国古代自宋朝中央集权完胜地方分权,地方分权再无力与中央集权相抗衡。宋朝统治者认为,要加强统治,就必须削弱武将的权利,为此实行收精兵,杯酒释兵权,武将没有了兵权,使得宋朝在战斗中兵力弱小,兵与将配合能力差,在与夏、辽、金、蒙古的战斗中处处被动挨打,一味求和,经过几年的战斗后终被打垮。

——民族歧视,统治黑暗

早在元朝建立之前,成吉思汗时期,成吉思汗便率蒙古铁骑屠戮中原,每攻克一城便要屠杀汉族百姓,在成吉思汗后,统治者对汉族人民更加不平等,汉族人们远远比不上一头牲畜,把汉人当作奴隶,直至忽必烈时期,元朝建立,忽必烈改制,要求实行汉制,情况才得以缓解,但汉人的地位依然低下。忽必烈后,元朝统治黑暗,民不聊生,最终爆发了人民起义,推翻了元朝。

——财政危机,用人不当

在宋朝解决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后,另一个矛盾也凸显出来,那就是皇权与相权,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因胡惟庸党案而诛杀胡惟庸,废除了存在1600多年的丞相制。明朝在一段时间的发展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然而,在这繁荣的背后却隐藏着危机,由于土地高度集中,大地主隐匿赋税,明政府财政收入逐渐减少,再加上征战,军饷的增加,郑和七下西洋,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逐步加深了财政危机,出现财政危机就要增加赋税,导致了农民起义。然而,明朝灭亡的还一个原因是用人不当,先是一个严嵩,后是一个魏忠贤,这两个人都在不同时期把持朝政,为非作歹,滥杀大臣,扰乱了明王朝的统治秩序,而真正能使明王朝富强的“张居正改革”却在张居正死后全部废除,可见明朝中后期用人方面是多么的不当。

——闭关锁国,统治腐朽

清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可谓达到了顶峰,为了提高效率,设立了军机处。可就在这样一个权力高度集中的统治下,也没能摆脱被灭亡,清朝的灭亡就在于闭关锁国,盲目自大,沉醉于天朝的美梦中,而与此同时,西方国家的实力却不断壮大,经过工业革命后,西方国家殖民侵略的野心不断膨胀,终于在1840年将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在与西方国家的战斗中,清政府连连败退,签订条约,割地赔款,由于国库空虚,清政府不得不加大农民赋税,导致失去民心,最终亡于辛亥革命。

俗话说,得民心者的天下,统治者的政治制度,民心向背,决定了统治的太平与动乱,从秦至清,历朝历代统治者随借鉴前朝的兴盛与衰败,但中央集权却在不断加强,越来越束缚人民的思想,并没有改变根本的封建制度,成为历朝历代灭亡的最主要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331

帖子

4523

积分

定远将军(正五品)

Rank: 10Rank: 10

积分
4523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8-2 17:19:26 | 只看该作者
在这些朝代更替,聚散变迁的过程中,可以得出每个朝代灭亡的规律和一些前兆

一.土地的过度集中

王莽之乱前的西汉政权,土地集中非常严重。成帝时,外戚王氏独揽大权,红阳侯王立在南郡占肯草田几百顷之多,连贫民开辟的熟田也一并占夺。哀帝宠臣董贤得赐田两千余顷,死后家财斥卖,得钱达43亿之巨。唐朝末年,宰相路岩的亲历边咸,其家财可以供全国两年的军费。明朝神宗时,皇室庄田大两万一千多顷,潞王在湖广占地四万顷,以及官绅也争相置产,达到“有田者十一,为人佃者十九”的程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331

帖子

4523

积分

定远将军(正五品)

Rank: 10Rank: 10

积分
4523
5#
 楼主| 发表于 2016-8-2 17:19:39 | 只看该作者

二.儒家思想的盛行

儒家思想盛行是一个王朝由盛转衰,乃至灭亡的重要征兆。汉武帝的独尊儒术,很快就有了王莽之乱;唐开国时以道家思想治理天下,李唐也自称老子李耳传人,到了中后期韩愈,李翱就开始支持儒家思想;宋朝以法家思想立国,到南宋时儒家思想和儒学盛行,其典型成就是理学。当一个王朝快要灭亡之时,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方向不一致,整体和个体矛盾突出,需要协调,儒学思想刚好可以完成这些工作;同时,由于社会矛盾激化,人性暴戾,仁义也就显得非常需要,而对于刚刚建立的国家,人心思定,仁义是自觉行为,不需要特别强调。所以不是儒家思想导致了王朝的灭亡,而是快要灭亡的政权需要儒家思想。只有快要灭亡的王朝才需要儒家那些虚无的礼仪来维持秩序,这些虚无反映了整体愿望和个体思想的根本分歧。现在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中的虚无和儒家礼仪的虚无是相同的,其作用是为了维护官员的面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331

帖子

4523

积分

定远将军(正五品)

Rank: 10Rank: 10

积分
4523
6#
 楼主| 发表于 2016-8-2 17:19:53 | 只看该作者

三.各种法令曾出不穷,执行起来盘根错节

秦亡于严刑苛法,宋朝,明朝末期也都有同样的问题——政府腐败,执行力差,各种法令执行不下去,只好制订更多的法律来维护社会稳定。然而由于法律过多,执行起来盘根错节,往往更加大了人治的成分。同时,大量法律的出现,也是各种势力博弈的结果。每一个势力集团根据自己的利益制订法律,并把他们强加到人民头上,而执行的时候,真正强势集团都会得到保护,而受到法律制裁的还是弱势群体。各朝代初期,低税,养民,抑兼并;后期,人口增长,不抑兼并。大地主官僚拥有大片土地,百姓无立锥之地。百姓-官僚-地主-官方的三方对立。官方一有动作,官僚把自己的损失转到百姓身上。忍无可忍,灭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331

帖子

4523

积分

定远将军(正五品)

Rank: 10Rank: 10

积分
4523
7#
 楼主| 发表于 2016-8-2 17:20:07 | 只看该作者

四.新宗教,新文化的出现

东汉末年的太平道,元朝末年的明教,清朝末年的拜上帝教都是这样的例子。

宗教是人们在对现实世界失去希望之后,向虚无世界寻找的精神寄托。当王朝更替之时,社会急剧动荡,民生凋敝,人性的丑恶面都被表现了出来,原本很多的信念,信仰统统遭到了破坏,人们只好寻求新的精神慰藉,同时也为新的政权提供精神支持。尽管很多时候宗教实现不了政权的更替,但他们反映了人们对现实的失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331

帖子

4523

积分

定远将军(正五品)

Rank: 10Rank: 10

积分
4523
8#
 楼主| 发表于 2016-8-2 17:20:19 | 只看该作者

五.大型奢华工程的出现

秦之长城,隋之运河,都是典型的代表。在看起来,长城运河都是有价值的,但在当时,这反映了国家和民众,整体和个体利益上的根本分歧。所以这些流芳后世的工程,造就了两个短命的王朝。另一方面,由于财富过度集中,上层阶级了解不到下层阶级的苦难,大造奢华工程,穷奢极欲,造成了本就不多的社会资源的浪费,更加加剧了矛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331

帖子

4523

积分

定远将军(正五品)

Rank: 10Rank: 10

积分
4523
9#
 楼主| 发表于 2016-8-2 17:20:33 | 只看该作者

六、模糊性

中国历代亡国前,社会上的一切都模模糊糊、含含糊糊。如意识形态与社会实际相背离,朝廷在颂扬太平盛世,而社会实际却矛盾丛生;又如政策与实际严重脱节,朝廷每下一道指令都高屋建瓴、冠冕堂皇,但实际上都离题万里、贻笑大方。这种似是而非、驴唇不对马嘴的模糊状态,最为集中体现是在官场。清朝官场流传着一首著名的词,名曰《一剪梅》,写的就是这种状态:

仕途钻刺要精工,京信常通,炭敬常丰。

莫谈时事逞英雄,一味圆融,一味谦恭。

大臣经济在从容,莫显奇功,莫说精忠。

万般人事要朦胧,驳也无庸,议也无庸。

八方无事岁年丰,国运方隆,官运方通。

大家襄赞要和衷,好也弥缝,歹也弥缝。

无灾无难到三公,妻受荣封,子荫郎中。

流芳身后更无穷,不谥文忠,便谥文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331

帖子

4523

积分

定远将军(正五品)

Rank: 10Rank: 10

积分
4523
10#
 楼主| 发表于 2016-8-2 17:20:46 | 只看该作者

迷信有兵在

——这也是历代王朝的崩溃的一个共同特点。

关于王朝更迭的规律,人们研究过无数次,但统治者总是不知道见微知著,而只迷信“有兵在”,最终一败涂地,江山变色。历史永远是现实的一面镜子,光靠强制力维持政权是不够的,还需要人心,这就是政权合法性的基础问题。没有根本的民主和法治的政治制度,和谐社会同样会言之凿凿,行之缈缈。人相信“有兵在”,于是不断地给武装力量加码,高投入,发展和利用一切先进的强制手段,期以不变应万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331

帖子

4523

积分

定远将军(正五品)

Rank: 10Rank: 10

积分
4523
11#
 楼主| 发表于 2016-8-2 17:20:59 | 只看该作者

. 安全感的丧失

刑事案件不断,偷盗、抢劫、杀人事件不断,老百姓怨声载道,甚而私刑泛滥,那么,国家权力体系,特别是**机器,就得不到重用。若警匪勾结,或**的所作所为就像土匪,那么就更糟。参考赤眉绿林起义、瓦岗起义、安史之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331

帖子

4523

积分

定远将军(正五品)

Rank: 10Rank: 10

积分
4523
12#
 楼主| 发表于 2016-8-2 17:21:13 | 只看该作者

.民不畏死

人都难免一死,但如何面对死亡,却关系到社会的安定。若百姓认为生不如死,或生死无差别,那么,这样的社会就一定出问题。一群人如果对生命没有敬畏,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都不尊重,他将变得十分可怕。民不畏死,何以以死惧之?形成这样的人群,有经济上的原因,更有社会的原因。在中国的历史上,这群人最容易揭竿而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331

帖子

4523

积分

定远将军(正五品)

Rank: 10Rank: 10

积分
4523
13#
 楼主| 发表于 2016-8-2 17:21:27 | 只看该作者

十.天灾频繁。

人有命运之定数一个国家一个朝代同样也有命运之定数,也就是说先须大乱而后得大治也。然能有大治之人必是天降圣君,既是天降就必得天助!所谓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也。翻开我国历史:元朝末年,朱元璋出世 ,朝廷昏庸腐败,此时大旱天灾,蝗虫蔽日,盗匪四起。百姓饥死;各地掲杆起义者层出不穷。东汉末年朝廷衰败,道德丧伦,天灾四起,兵荒马乱等不胜枚举。不多年一个个帝王政权都相继崩溃了。这一系列天灾会进一步推动一个朝代的没落与灭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331

帖子

4523

积分

定远将军(正五品)

Rank: 10Rank: 10

积分
4523
14#
 楼主| 发表于 2016-8-2 17:21:48 | 只看该作者

十一.百姓被禁声

没有新闻自由和思想自由,对一个国家是相当危险的一件事。不能说真话,那就只能说假话,或选择沉默。周厉王动用卫国巫师,当他的秘密警囗察,成功地做到了路无谤者,其结果是百姓起来推翻他的统治。清朝的文字狱令人毛骨悚然。大凡在专制政权末期,其对民众思想的控制尤其严厉。老百姓不能正常说话,自然小道消息、谣言就大行天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331

帖子

4523

积分

定远将军(正五品)

Rank: 10Rank: 10

积分
4523
15#
 楼主| 发表于 2016-8-2 17:22:02 | 只看该作者

十二.贫富差别巨大,权贵集团把关国家政治

中国历史上每一个朝代的末日都有这样的例子:如清朝的和绅慈禧;东汉的董卓张仁;南宋的秦桧;西汉的王莽上官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331

帖子

4523

积分

定远将军(正五品)

Rank: 10Rank: 10

积分
4523
16#
 楼主| 发表于 2016-8-2 17:22:29 | 只看该作者

十三.国家之乱始于性乱

隋朝的杨广后宫3000。商朝时的苏妲已她有妩媚摄魂的外表,却有一颗阴毒残忍的心!她为摄取后位不择手段,临死前还不忘施展媚术。妲已乱商,陷害忠良,极尽残忍之能事,“炝烙”之刑自商出。纣王一世枭雄,被其玩弄于掌股之间,令五百年成汤江山灰飞烟灭。还有周朝时的褒姒,倾国倾城,晶莹剔透,冷若冰霜,难得一笑。烽烟戏诸候,她终于笑了,可爱之极,灿烂之极。周幽王也笑了,不过他因她最后的一次笑,骊山角下,成了幽王永远的归宿褒姒,也落了个自缢身亡的结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331

帖子

4523

积分

定远将军(正五品)

Rank: 10Rank: 10

积分
4523
17#
 楼主| 发表于 2016-8-2 17:22:49 | 只看该作者

十四.不自量力与外强对抗

一个国家的军事实力不足以与外强对抗,却又不自量力,只要适当的国际环境一经形成,那就必然灰飞烟灭。夜郎自大的教训,在历史上不断被重复。萨达姆的伊拉克曾号称世界第四军事强国,但美国一入侵,仅以一二千人死亡的代价,就让拥有2500多万人的貌似强势的一国政权,被彻底摧毁。

——这不能不让这个世界重新认识专制独裁的虚弱本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71

主题

1331

帖子

4523

积分

定远将军(正五品)

Rank: 10Rank: 10

积分
4523
18#
 楼主| 发表于 2016-8-2 17:23:03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历代王朝兴亡四字歌》

中华民族,历史悠长。三皇五帝,传位禅让。

夏建王朝,始立家邦。汤伐夏桀,灭夏建商。

武王伐纣,西周胜强。幽王贪色,身死国丧。

平王迁都,东周洛阳。春秋五霸,齐桓宋襄。

晋文秦穆,还有楚庄。战国七雄,彼此逞强。

秦楚齐燕,韩赵与梁。赢政统一,自称始皇。

反秦暴政,陈胜吴广。楚汉相争,胜者刘邦。

刘建西汉,长安称帝。王莽篡汉,改朝更制。

绿林赤眉,农民起义。刘秀兴兵,反莽杀敌。

重建东汉,洛阳登基。黄巾军起,分崩离析。

魏蜀与吴,三国鼎立。司马代魏,西晋是立。

五胡乱晋,掳走怀帝。睿都金陵,东晋续继。

齐宋梁陈,南方更替。北十六国,五胡分治。

继有北魏,北周北齐。南朝北朝,隔江对峙。

北周杨坚,取代周帝。自立隋朝,南北统一。

灭隋建唐,高祖李渊。一代女皇,武氏则天。

安史之乱,黄巢造反。朱温灭唐,建梁都汴。

五代十国,分裂重现。南北十国,各自苟延。

中原五代,梁唐晋汉。迨至后周,匡胤夺权。

赵建北宋,仍都于汴。稳定北方,统一江南。

西夏辽金,觊觎中原。金袭汴京,靖康国难。

高宗南渡,南宋临安。蒙古崛起,成吉思汗。

忽必烈时,灭宋建元。一统南北,大都在燕。

洪武灭元,建明应天。成祖永乐,移都顺天。

阉党乱政,自成造反。明帝崇祯,自缢煤山。

闯王进京,四十二天。三桂请兵,清帝入关。

康熙宏略,皇舆拓展。鸦片战争,列强侵犯。

太平天国,昙花一现。戊戌变法,维新百天。

辛亥革命,领袖中山。缔造共和,宣统交权。

王朝统治,从此绝断。自夏至清,年计四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9#
发表于 2016-8-3 23:39:48 | 只看该作者
难逃宿命。
西域恋歌,响遏行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16

帖子

62

积分

仁勇校尉(正九品)

Rank: 2Rank: 2

积分
62
20#
发表于 2016-8-4 09:17:24 | 只看该作者
大明的结论不对,大明是亡于东林党之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