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盐城乐聚社区

地名与历史时期江苏海岸变迁的相关研究

查看数: 3248 | 评论数: 4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5-6-27 00:51

正文摘要:

地名与历史时期江苏海岸变迁的相关研究                                     盐城 ...

回复

金猪 发表于 2015-6-27 19:35:59
小苦菜花 发表于 2015-6-27 10:33
怎么的好看呢?请金子说说来听听呗

我看到了我没有看过的家乡历史。
小苦菜花 发表于 2015-6-27 10:33:20

怎么的好看呢?请金子说说来听听呗
金猪 发表于 2015-6-27 10:15:06
好看。好看。
小苦菜花 发表于 2015-6-27 00:54:58
盐城、南通一带海岸线的东移轨迹


         海岸线在不断地东移。大约在7000年以前,扬州以东是辽阔的大海。苏北一带,南临长江,北有淮河、古黄河(黄河入海口原在今滨海,后改道山东,至东营入海),千百年来,沧海桑田,形成广袤的苏北平原
         长江、黄河入海的泥沙,借助潮汐回流,不断沉淀。但这种沉淀并不是均匀分布,海平线也不是平行向东推进的。南边的长江口和北边的淮河、古黄河泥沙沉淀较快,这造成了苏北地区南北两头高、中间低洼的地势,海水容易倒灌,人们就挖河修堤。大约在一千多年前,唐朝的李承任淮南节度使判官时,率众从现在的海安向北至盐城地区修筑捍海堰,以此挡住海水,保护堤西的农田。带泥沙的海水不再大量进入堤西,那里的地势也不再增高,变成了比四周略低的平原地区,因此又称里下河地区。捍海堰大堤以西,有淮河充沛的淡水资源,加之兴修水利,成了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
         海边有大量盐场,淮盐远销全国各地。运盐的河道,又称“盐渎”,成为盐城的旧称。这些水路,也是由西向东逐步发展起来的。早在西汉时,吴王刘濞为了运盐通商,就在扬州和泰州之间开凿邗(读hán)沟支线,后又延伸至海安、南通,名为“通扬运河”。
        范仲淹任西溪(东台)盐仓监期间,曾率众重修捍海堰,后人称之范公堰(堤),即今天的204国道阜宁(庙湾)至东台富安(虎墩)段。运盐需要,又将筑堤形成的河流疏浚和延长,使沿途各个盐场串起来,得名“串场河”。孔尚任曾经监修蟒蛇河,形成昭阳(兴化)至冈门(盐城龙冈)的运盐水道。
        串场河和通扬运河,将黄海滩涂上的各个盐场与外界联通起来,成为当时苏北淮盐外运的主要水道,至今仍然在发挥其经济、便捷的运输功能。
        海岸线还在不断地东移,使得我们拥有广袤的滩涂,盐城的未来可以为子孙后代留下丰富的土地资源……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