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盐城乐聚社区

[纪实中国] 我省采用DNA采集和人像识别技术 帮流浪乞讨人员回家(转)

[复制链接] 0
回复
29528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8-10-21 08:17:1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帮流浪乞讨人员回家 江苏启用DNA采集和人像识别技术

2018年10月19日 07:26
来源:交汇点APP 作者:唐悦








0人参与 0评论


10月18日,江苏省民政厅召开全省电视电话会议,部署《江苏省加强和改进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江苏也是全国第一个落实中央意见,出台行动计划的省份。
根据部署,江苏将全面加强流浪乞讨人员的寻亲服务力度,利用好72个救助站的闲置床位,转变对流浪人员的照料模式,全面提升救助服务质量。
据统计,江苏近几年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数量呈逐年递减之势,过去的三年分别救助了6.1万人次,5.9万人次和5.1万人次。今年前9个月共救助3.3万人次。而中央和省级相关救助补助资金额度基本保持不变,今年还有较大增加。在此情况下,江苏将用三年时间,全面提升救助服务质量,发挥救助管理机构的保民生、兜底线作用,确保财政资金使用高效。
根据部署,江苏将对72个救助站实施定期精准考核。除个别地区情况特殊外,2019年要实现流浪乞讨人员100%托养在公办机构的目标。
寻亲,既能帮助救助对象重返家庭,又能有效衔接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从根本上解决最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保障。民政部对寻亲服务提出了新要求:必须在24小时内将无法查明身份人员的信息上传全国救助寻亲网,必须在7个工作日内书面报请公安机关采集DNA,必须大力培养专业人才、打造专业队伍,必须利用社会力量和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寻亲,必须做好接送返乡的最后一公里服务。
为此,江苏行动计划特别针对加强寻亲服务提出了明确要求。江苏省民政厅副厅长沙维伟介绍,下一步,将与公安部门就DNA采集和“人像识别”技术进行对接,提升民政救助站专业识别寻亲能力;尽快建立省级层面寻亲工作协作机制;完善跨省寻亲协调机制;筹划建立省级寻亲专家库。
对于救助对象中无法寻找到亲属的长期滞留人员,计划明确要求:超过3个月,仍无法查明身份的受助人员,按照程序报请政府进行安置,分类供养。这是救助管理政策的深度转型。
今后,所有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全程都要留痕,2020年基本实现管理服务电子化。计划还明确了县级民政部门责任,2020年要建立回访制,对本辖区受助人员的回访率要达到30%,对未成年人要实现回访全覆盖。通过回访制度治标治本,以达到大幅减少重复流浪的目标。






[责任编辑:王晓]




我不是好人,一辈子没有做过坏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