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盐城乐聚社区

[煮酒论史] 没有普通话的古代人们怎么交流?(转)

[复制链接] 0
回复
438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8-11-3 12:18:2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没有普通话的古代,人们该如何交流?2018-11-02 20:30隋唐/秦始皇/帝国

在咱们中国广袤的土地上,
无论走到哪里,
只要能讲上几句普通话,
总能和人无障碍交流,
哪怕是一口川普或是……
带着洋儿味的普通话。
你有没有想过,
讲普通话虽然是咱们如今
再平常不过的事儿,
寻常到在我们还不记事起,
就已经学会了这项技能。
但在没有普通话的古代,不同地方的人,
应该讲什么话才能交流呢?
想统一语音?
咱先统一文字吧
咱们都知道,起源于甲骨文的汉字,
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就实现了统一,
这极大地降低了帝国内部的交流成本。
不过,这只是文字,
想必大家对
各地许多听不懂的方言也是非常头痛。
有人可能会说:
要是秦始皇把语音也早早统一了,
那岂不是美滋滋~
不过啊,这事可能有点难为秦始皇了……
我好不容易把文字统一了,
你们还不满足啊?
虽说这位千古一帝决心够大,手段够狠,
但当时的通讯并不发达,
也没有咱们现在的语音设备,
要把当时天下人的口音也统一起来,
实在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那……为什么文字能统一呢?
其实啊,当时能熟练使用文字的人,
仅限于官吏和士(知识分子),
而普通的“黔首”,基本用不上文字。
所以,只需要搞定一小部分“体制内”人员,
就能现文字的统一。
但,统一语音就不一样啦。
古代“普通话”的起源与发展
汉语方言纷繁复杂,自古已然。
《说文解字》里就曾提到:
“诸侯力政,不统于王……
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根据西汉扬雄所著
《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的记载,
汉初的方言就已经达到了十来种。
方言太多,还差别很大,
于是人们需要一种在一定范围内,
大多数人可以交流的语言。
这就出现了所谓的“通语”,即通用的语言。
扬雄的《方言》最先提出了这个概念,
并与方言对应。
不过,这种通用的语言
实际比“通语”这个概念出现的要早得多,
各个历史时期通语的具体称谓也不一样。
先秦时期的通语叫“雅言”,
《论语·述而第七》里说:
“子所雅言,《诗》《书》《礼》,皆雅言也。”
不过,这里所说的雅言,
更多的可能是指一种书面语。
《方言》一书的宋刻本
孔子当时周游列国,
三千弟子来自全国各地,
语言不通,如何讲学?
答案就在这里——雅言授课。
到了秦汉时期,多称“通语”,
隋唐时期多称为“汉音”。
至宋元时期,
则称为“正音”“雅音”。
一直到了明朝才叫做“官话”,
并且沿用至清末。
不会说“通话”?
想当公务员可就难了
自通语诞生之日起,
官方对使用这种
“普通话”的要求就日益严格。
在“雅言”时期,
还说不上什么官方的约束和规范,
更多的是从俗从众而已。
但到了秦汉的“通语”、
隋唐的“汉音”以后就不同了,
陆续出现半官方或官方性质的
规范约束加之于通语。
《魏书·咸阳王禧传》中,
就记载了一次孝文帝就推广“普通话”
征询咸阳王禧意见的对话,
孝文帝说道: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年三十以上,
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
三十以下,
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
而对于故意不说正音的人,
则要处以降爵黜官的惩罚。
那个时候,在正式场合学通语,
说通语已经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质。
到了“官话”阶段更是如此。
所以说啊,这古人沟通起来,
也没有咱们想象中的那么麻烦。
不过,
虽然我们的“普通话”是全国统一标准,
但是地方的乡音也依旧是很萌的存在。
譬如“阿拉宁波人”,
一听就很亲切了。
那么你家乡又有什么有趣的方言呢?
在文末留言区与我们一同分享一下吧~
来源:天一阁(ID:nbtianyige)


我不是好人,一辈子没有做过坏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