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俗话叫“一问三不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这句话来形容一个人对某件事情或者某个问题一无所知。
不过,你是否想过,这句俗语中既然明确了是“三不知”,就说明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有三个方面都不知道、或者说不了解,那么,“一问三不知”,说的到底是哪“三不知”呢?
历史剧照
有的朋友很幽默,会说:这还不简单吗,三不知,就是你我他都不知,就叫“三不知”。这话虽然很幽默,乍一听也似乎还真有点道理,不过,这样就将“一问三不知”的意思曲解成了“一个问题没有人知道怎么解答”,并非这句话的真实意义。
在《左传》当中有个故事,在战国时期,晋国出兵攻打郑国,当时呢,齐国和郑国结盟,所以齐国就派大将田成子驰援。
历史剧照
田成子手下有个叫荀寅的谋士,这个荀寅打探到一个情报,说晋国方面准备出动一千辆战车来阻击齐国的军队,声势浩大,于是便劝谏田成子说:齐国来势汹汹,咱们实力悬殊太大,将军最好还是退兵,免得跟郑国一起倒霉!
田成子听了之后勃然大怒,说:我们和郑国结盟,早就约定同进同退,别说齐国出动一千辆战车,就是来一万辆,咱们也不能临阵脱逃背信弃义,况且我们早有全方位的准备,你什么都没搞清楚就劝我退兵,简直是在扰乱军心、居心何在?
历史剧照
那么这场战争最终的结局是怎么样的呢?就在荀寅劝谏退兵几天之后,晋国方面就主动退兵了,因为齐国在田成子的部署之下有非常完备的战略计划,晋国自知难以取胜,于是赶紧结束了战争。
从田成子驳斥荀寅的那段话当中可以看出,齐国之所以出兵的原因,是因为齐郑两国之间早有结盟,关系到双方的共同利益。
而战争发展到面前的这个状态,虽然晋国大兵压境,但是田成子早已经做好了应对的准备,对于结果,田成子也是胸有成竹。
历史剧照
但是,荀寅却完全不了解状态,只听说对方来势汹汹,就贸贸然劝他退兵,所以,当荀寅了解完情况之后,就反省说:我三不知而入,不亦难乎!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对事情的起因、过程以及结果这三个方面,都欠缺了解和考虑,就冒冒失失地劝谏退兵,难怪会被大将军训斥一通自取其辱!
“一问三不知”,就是从荀寅自我反省的这句话当中提取出来的,任何事情都有三个关键点——事情的起因,也就是开始阶段;然后是事态的发展,也就是过程;最后是事件的结论,也就是结果,当然在结果还没有到来的时候,他也肯定有一个预判,或者推断性的结果预测。
历史剧照
我们要真正了解一件事情,必须要掌握这三个关键点,或者说要对这三个方面有所全面的了解,才可以发言。如果一问三不知,也就说明我们对这件事情一无所知,那这个时候,就最好闭上自己的嘴巴,不要胡言乱语。
在现代语境里面,一问三不知,往往是贬斥一个人不作为、尸位素餐的表现,他明明应该要去搞清楚某些问题或者某些状况,但却消极地不去了解和处理,在学习和工作中用稀里糊涂混日子的态度对待,最终导致了对其所面临问题一无所知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