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战役中的“特殊部队”和“秘密武器”2019年05月29日 10:09
来源:江苏档案
0人参与 0评论
1949年7月录制的《淮海战役组歌》黑胶唱片 淮海战役中,我军有一支非常特殊的部队,他们仅有数十人,手中的武器不是枪炮,也不会冲到第一线与敌人进行面对面的厮杀,却为夺取战役的最后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淮海战役结束后,我军准备押送56名国民党高级军官战俘赴后方,陈毅司令员前来“送行”,要求文工团唱几首歌,每唱完一曲,这些特殊的观众就热烈鼓掌。一名战俘当场颇有感慨地说:“听了你们的歌,证明我们是必败无疑的了。你们解放军,能文能武,人才出众,战争还没结束,你们的歌已写出来,唱起来了,真叫人佩服,佩服!” 淮海战役中这支特殊而又神奇的部队,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政治部文艺工作团(简称三野文工团)。他们的秘密武器就是鼓舞斗志、激励部队英勇战斗的歌声。为战俘“送行”时演唱的歌曲,就是诞生于淮海战役战火硝烟中的《淮海战役组歌》。 三野文工团战地演出 三野文工团女兵 江苏省档案馆馆藏6544张黑胶唱片中,有3张三野文工团演唱的《淮海战役组歌》,每张黑胶唱片均有2张片芯,共收录合唱歌曲6首,唱片录制于1949年7月7日至8日。这是1949年上海解放、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大中华唱片厂后录制出版的首批唱片。历经70年的岁月,这些唱片保存完好,播放正常。打开老式留声机,随着唱盘缓缓转动而传出的声音,音质虽然不能与现代音响设备相比,但其中洋溢着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革命乐观主义情怀,仍然使人心潮澎湃。 《淮海战役组歌》黑胶唱片的片芯 1948年11月6日,闻名中外的淮海战役打响,三野文工团跟随部队投入了战斗。部队领导号召文工团员们深入基层、全心全意为部队服务,发扬战斗化的工作作风,即编即演短小精悍的文艺节目,积极反映部队的生活面貌,歌颂战斗中涌现的英雄人物,用以鼓舞斗志,为争取战役的胜利贡献力量。因此,三野文工团在阵地上、在行军途中、在我军筑成的坚固包围圈中开展了活跃的火线文艺活动。 军旅画家陈其1982年创作的油画《英雄赞》重现了淮海战役中三野文工团火线演出的场景 在整整65天的淮海战役中,三野文工团的文艺工作者们用音符记录战争进程,他们一共创作了40多首歌曲,并且选择其中7首有代表性的歌曲,配上朗诵,连成一组反映淮海战役全过程的联唱——《淮海战役组歌》。录制唱片时,又增加了3首歌曲。 1、《序曲:争取更大胜利》(向憎词,余频、何仿曲) 2、《乘胜追击》(韦明词,沈亚威曲) 3、《抢占运河》(汪岁寒、向彤、闻达词,陈大荧曲) 4、《捷报!捷报!歼灭了黄伯韬》(沈亚威词曲) 5、《挖工事》(陈大荧词曲) 6、《狠狠的打》(佚名词,沈亚威曲) 7、《歌颂淮海胜利》(张锐词曲) 后期增加三首歌曲 8、《向南进军》(宋珑词,龙飞曲) 9、《涉水打碾庄》(茹志娟词,龙飞曲) 10、《全歼黄维兵团》(佚名词,张锐曲) 江苏省档案馆馆藏黑胶唱片中收录的是其中6首:《序曲:争取更大胜利》、《乘胜追击》、《捷报!捷报!歼灭了黄伯韬》、《挖工事》、《狠狠的打》、《歌颂淮海胜利》。 1949年7月出版的《淮海战役组歌》歌谱 参与《淮海战役组歌》创作的张锐等同志曾经多次满怀激情地回忆组歌的创作过程: “不怕困难,不怕饥寒,逢山过山,逢水过水,乘胜追击,迅速赶上,包围它!歼灭它!这些口号已成为全体指战员的共同意愿和钢铁决心。在这种战斗气氛中,大家都感到需要把每个人心里想的全唱出来,于是反映追击的歌曲就创作了十多首。其中,沈亚威同志谱写的《乘胜追击》一曲集中而形象地表达了这种情绪,很快就在部队中流传开了。” “部队占领了运河铁桥,我们有些同志就立即赶到那里,经过一夜功夫,强占运河铁桥的歌曲就谱写出来了。” 国画大师宗其香1951年创作的油画《淮海战役——强占运河铁桥》(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首歼黄伯韬的喜讯传来时,部队真是群情振奋。消息传到哪里,哪里就沸腾起来。最先拿到捷报的同志,到处奔走相告,沈亚威同志所写的《捷报!捷报!歼灭了黄伯韬》一曲,正是及时捕捉了这种情绪,在短时间内连词带曲一气呵成的,这是作者和广大指战员共同喜悦和自豪的艺术表现。歌曲谱出后,我们立即在部队演唱和教唱,受到广大指战员的热烈欢迎。战士们这么快就能听到颂扬他们战绩的歌声,真好似得到最大的奖赏。” “黄伯韬兵团被歼后,徐州敌人惊恐万状,纷纷向西逃窜,我们部队在永城东北又迅速地把敌人包围上了。为了困死敌人,部队日以继夜地加固工事,抢修战壕。陈大荧同志当时正在阵地上和战士们一块儿挖工事,为了鼓舞同志们克服疲劳,连续作战,特地创作了《挖工事》这首歌曲,生动地反映了战斗生活中的一个侧面。” “胜利接着胜利。随着战役的发展和向前推进,我们新创作的祝捷歌曲也不断涌现。南线部队英勇顽强地歼灭了蒋军精锐主力黄维兵团,战役第二阶段结束了,我立即谱写了《全歼黄维兵团》一曲。” 著名画家王流秋1951年创作的油画《淮海战役——第三阶段总攻包围圈》(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战役发展到第三阶段,邱清泉、李弥、孙元良三个兵团被围困在我军强大的包围圈中。蒋介石三令五申叫他们突围,但他们无法越过我们筑成的铁一般坚固的阵线。敌军面临着土崩瓦解的局面,包围圈里没吃没喝,混乱一团。我们广大指战员对敌军充满了蔑视、嘲笑的情绪,个个摩拳擦掌,只等一声令下,发起总攻,聚歼敌人。《狠狠地打》这首歌就真实地反映了部队战士们的这种情绪。当沈亚威同志在屋里刚写出第一段唱词时,我就在打麦场上开始教唱,边写边教,速度很快,也好像冲锋打仗一样。晚上我们已经在阵地上给部队演唱了。战士们听到这样生动、活泼、富有风趣的歌曲,那个高兴劲儿真是无法形容。发起总攻的那天下午,我正在写一首瓦解敌军的歌,歌曲还未写完,炮声已响起来了,总攻一开始,敌人一触即溃。" 就这样,《淮海战役组歌》伴随和激励着三野部队打赢了淮海战役,打过了长江,打进了上海,打出了一片新天地,充分证明了在革命战争年代,文工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是不容忽视、不可小觑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三野文工团于上海大中华唱片厂录制《淮海战役组歌》的前一天,即1949年7月6日,文工团的部分团员远赴北京,在第一届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汇报演出音乐会上演唱了《淮海战役组歌》,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领导人均亲临现场观看。演出博得了观众极热烈的掌声,毛主席十分满意地对身旁的吕骥(后担任全国音协主席)夸赞说:“三野仗打得好,歌也唱得好!”并对三野文工团在解放战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 1949年7月6日,三野文工团在第一届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汇报演出音乐会上演唱《淮海战役组歌》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们重温70年前录制的《淮海战役组歌》,这些曾经激励我们先辈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英勇战斗的大气磅礴、激荡人心的歌声,必将激励我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奋勇前进! 参考资料: 1.沈亚威,《关于淮海战役组歌的创作问题》,《人民音乐》1951年第S1期。 2.张锐,《淮海战役中的火线文艺生活》,《人民音乐》1977年第4期。 3.何酉先,《“三野仗打得好,歌也唱得好”》,《大江南北》2008年第1期。 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作者:周彤 编辑:李扬
[责任编辑:施金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