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让人愈发向往农村的春耕秋收。如今秋分已至,全国上下陆续进入了农忙时节。农业乃国之根本,第一套人民币中有不少图案设计取材于农业生产,当中三枚恰与丰收有关,它们在藏界广受追捧。
“贰佰圆” 绰号“割稻”
第一套人民币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胜利进军的形势下,由人民政府所属国家银行印制发行的唯一的法定货币。第一套人民币自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共12种面额62种版别,其中200元共有5种版别,其中有一种称为“割稻”,它发行于1949月10日20日,于1955年5月10日停止使用。
“割稻”券尺寸为13.3厘米×7厘米,主色为蓝灰色,正面左侧印有农忙时节,农民俯身割稻的场面,画面简单但纵深感极强,给人稻田一望无际之感。
“割稻”券的特别之处在于,它的印刷工艺是由第三印制局采用凹凸印各一色的方式进行印刷的。第一套人民币虽然发行年代较早,印刷条件有限,但防伪技术却十分有效。以“割稻”券为例,防伪方法是做暗记,在纸币的正面左上角,“中”字是位于正面的年号上方的花饰中还有背面圆字右上角,“行”字是在正面右上角,“山”字是在正面右下角左右两端及其背面右下角花卷上,背面的佰字中也有一个“工”字。
据悉,“割稻”券的市场认可度较高,其全新品价格在万元以上,仍有一定上涨空间。
“伍佰圆”券 绰号“大收割机”
第一套人民币“伍佰圆”共有6种版别,其中有一种俗称“大收割机”,它发行于1949年10月20日,整张票面通过庞大的苏式联合收割机,展现出解放初期农业发展给乡村带来的全新面貌。
“大收割机”券尺寸为13.4厘米×7厘米,主色为豆绿,正面所描绘的是:收获时节,一缕缕淡淡的晨雾如绸带般飘在湛蓝的天空中,农民驾驶着履带式收割机在田野间收割麦穗,田边静谧的村庄安逸而祥和,远处工厂的烟囱清晰可见,表示工业生产也在繁忙有序地进行,整个画面传递出丰收的浓厚气息以及工农业发展带给人们的无限自豪感。
“大收割机”券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第一套人民币中首次正面出现公元纪年的纸币。当时受印钞造币设备、纸张等多种因素影响,第一套人民币很多品种的年号、年版沿用了中华民国的纪年方式,尤其是纸币的正面,大多印的是中华民国年号。
据了解,“大收割机”券自1955年5月10日退出流通领城后,存世量就大减,到目前为止全新品相的“大收割机”券十分稀少,其市场价格在3400元左右。
“壹仟圆”券 绰号“马拉车”
第一套人民币“壹仟圆”券也有6种版别,其中反映秋收的一种被称作“马拉车”,它发行于1949年,比“大收割机”还要早一些,票面上所反映的是当时乡村的面貌。
“马拉车”券尺寸为13.4厘米×7厘米,主色为黄、蓝二色,正面描绘的是:丰收时节,一望无际的麦田里,两个头戴草帽、手拿镰刀的农民正在收割;大路上,一辆牛车,装得满满当当、结结实实,两头牛并排拉着麦草往家走,手拿长鞭的农民正驾驭着牛车。天空飘着朵朵云彩,好天气保证着好收成。从图案中也能看到时代的变化:麦田的尽头,是一座工厂,烟囱里冒出白烟,看来正在紧张生产;悬挂空中的电线,笔直竖立的电线杆,点缀在麦田之间。
“马拉车”中的暗记比较特别,有的票面上除了“中国人民银行”外还增有“西安”暗记,因而被称为“西安版”。
“马拉车”券于1955年5月10日停用,存世量较少,目前全新品市场价格在4000元左右。
“伍萬圆”券 绰号“小收割机”
第一套人民币中面值最大的是“伍萬圆”券,此券有两种版别,其中一种被称为“小收割机”,它发行于1953年12月(1950年5月-8月印刷),于1955年4月1日停用,是第一套人民币中发行时间最晚、流通时间最短的票券。
“小收割机”券尺寸为14厘米×7.5厘米,主色为绿色,正面描绘的是丰收时节,麦田里一片忙碌景象,一台由拖拉机架着的背负式联合收割机正在工作。只见车轮滚滚,收割机所到之处,尽是成熟的麦穗,一位农民在车上悠然地看着麦穗被收割,滚滚麦粒落入车中;画面的背景,是升腾而起的浓云,或许一场暴雨将至,但在此之前,麦收完结已成定局。纵观整幅画面,反映出农业科技为劳动者带来的便利,也包含着一种“人定胜天”的豪迈气概。
“小收割机”与“新华门”并列为人民币历史上面值最大的票券,在集币市场中往往以“姐妹票”出现,位列第一套人民币“十二珍品”。2010年,在北京红太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举办的秋拍上,“小收割机”与“新华门”一组以8.5万元成交。
目前“小收割机”券存世非常稀少,难得一见,其市场价格也一路猛涨,如今全新品约在3万-4万元间。 (宗合)[url=http://www.gmw.cn/][/url]
[责任编辑:郝魁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