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盐城越野行走 于 2015-7-21 09:58 编辑
踩蛤子是海里劳作的一个动作,因为动作像跳迪斯科,所以人们形象地称之为海上迪斯科。 然而在安丰踩蛤子的故事,你们肯定谁都没有听说过。在安丰古街的地藏庵和大圣寺一带有个奇特的地名——“蛤子洞”。清朝至民国时期,这里是安丰的一个娱乐广场,玩杂耍的、演杂技的、唱小曲的、卖小吃的、拉黄包车的、推独轮车的、迎庙会的,五花八门,都在此处集散。久而久之,安丰街上形成了一句口头禅:“要看热潮,上蛤子洞”。 很久以前,安丰街东边是一片汪洋大海,海边上有个天然港口,叫木桩港。渔民祖祖辈辈从这里出海打鱼。月缺月圆、潮涨潮落,饱经大海浸润的滩涂成了贝类繁衍的沙滩湿地。一天,东海龙王敖广在龙宫召集虾兵蟹将商议水族兴旺的大计,有贝类仙子出班启奏:“小仙访得东瀛部洲木桩港小淘浦(安丰古名东淘的别称)一带乃天生宝地,为吾辈所适,恳望龙君恩准贝类迁徙该处,以光大水族。”龙王闻奏开言:“准奏,着龟军师监督迁徙”。贝类仙子依照龙王旨意,聚集贝类家族至木桩港海滩安家落户。众贝类吸日月之精华、沾宝地之灵气、吮大海之乳汁,迅速繁衍兴盛,只只茁壮肥硕;尤其是蛤子,又肥又大又多,漫滩遍野尽为蛤蜊王国。远近渔夫络绎不绝前来采拾,一脚踩下去,就能动手捧,恰如一座天然堆积的蛤子仓库,取之不尽,于是渔民们把这里叫做“蛤子洞”。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随着海滩的逐渐东移,当年的蛤子洞处早已建起范公堤,为阡陌纵横的良田民居所替代,但是“蛤子洞”的传说却永远流传在古镇安丰。而人们在海滩上用脚踩沙挤出蛤蜊的劳动过程,被当代人喻为“海上迪斯科”,在黄海滩涂上成为流行的旅游、渡假的休闲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