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南京6月7日电 (记者朱殿平)7日上午,2019年江苏高考正式拉开序幕。随着语文科目考试结束铃声的响起,2019年江苏高考作文题也随之曝光。今年江苏高考作文依然是材料作文的形式,文体不限。南京市宁海中学正高级教师刘宏业解析,材料以“水”“盐”设喻,贴近考生日常生活,富有时代气息。整个文题借“味”说理,意“味”深长,启人深思,能够激活考生思辨,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今年的作文题仍是考生熟悉的材料作文。“物各有性,水至淡,盐得味。水加水还是水,盐加盐还是盐。酸甜苦辣咸,五味调和,共存相生,百味纷呈。物如此,事犹是,人亦然。”要求考生根据该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刘宏业说,材料共有四句话构成,从三个层面进行解说,引导考生展开联想,打开写作思路。第一句话选取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事物,至淡之“水”和得味之“盐”,形象地说明了“物各有性”这一生活常识。中间两句话构成对比,即将水、盐同物简单叠加和“五味”异物之间“调和”“共存”两种生活现象进行比照,意在提示材料的核心内涵:在肯定“物各有性”的基础上,更加强调事物之间共存相生的关系,从而达到“和而不同”的境界。最后一句话由“物”及“事”至“人”,强调了前面所说的道理既是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也是人类社会普遍适用的原则,点明这一道理存在的常识性和普遍性,在立意方向上进一步拓展了考生的思维空间。整个材料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言说情境,让考生由此及彼、由局部到整体、由具体到抽象的引申发散,进而谋篇成文。
刘宏业说,此次文题启示考生,面对多元文化和多彩文明的社会现实,个体应该以何种姿态融入其中,智慧生存。综合分析,“和而不同”是整个材料的核心。“和而不同”是事物存在的基本常识,是为人处事的智慧之举,是文明、文化得以延续发展的精神之基,更是人类社会交流互鉴的融合之道。“和而不同”追求的终极价值是美美与共,互利共赢。材料看似明白如话,实则意蕴丰厚。写作时可钩沉历史,探求“和而不同”的典范事例,以古鉴今;可比照中外,智慧“拿来”,思考“和而不同”的积极意义;可关注身边现实,以小见大,反映“和而不同”的现实价值……考生可根据个人感悟和写作特长,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自由选择,彰显个性,做到“百味份呈”。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选取何种题材入文,行文均要围绕材料核心“和而不同”来写,体现对这一核心内涵的理解和把握,同时要尽量选择小而巧的角度,集中笔墨,深入开掘,切忌大而空泛。
从材料的关键词看,从2017年的“车”到2018年的“语言”,再到今年的“和而不同”,江苏作文命题一直遵循重道固本、守正创新原则,积极关注社会现实,努力激活考生思辨,对一线作文教学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责编:萧潇、张鑫)
人民日报客户端下载手机人民网人民视频客户端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