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明朝万历年间,在杨州府有一个姓王的老员外,家境殷实,生有两子,皆老大不小了,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但偏偏要冒充斯文,各自的房间里都堆满了书,每年的乡试兄弟俩都会去参加,但每次去都是高高兴兴去,垂头丧气地回来。兄弟俩乡试都不能通过,更不必说参加科举考试了。 然而好景不长,老员外夫妇在一次意外中双双去世,偌大的家产留给了兄弟俩。兄弟俩经过商议,决定均分家产。就在家产全部分完时,老大发现挂在客厅一块据说是当朝**赐给老父亲带有学问两字的金匾,与老二商议后,决定均分这块金匾。于是挂在客厅多年的金匾就这样被兄弟俩分掉了。 老大分到了“学”,老二分到了“问”字,他们各自把金匾挂到了自己的书房里,时时对照自己。 兄弟俩整天埋在书海中,老大是只学不问,遇到不懂的就轻易过去了。老二是只问不学。 于是大好的时光就这样过去了,一晃又到了乡试的时间,兄弟俩再次去应试,再次失望而归。 就在兄弟俩垂头丧气之际,老员外的老朋友来串门,兄弟俩把自己的情况如实向老先生作了反映,请求指点。 老先生听罢哈哈大笑,建议兄弟俩将“学”“问”两个半块金匾重新拼结好,并时时对照自己的学习。 兄弟俩听从老先生的建议,将学和问两块半边金匾重新拼接好,仍放置于客厅,时时对照自己。 第二年,兄弟俩再次去应试,并一举成名,受到朝廷的重用。
文:陈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