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镇、街道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简称“三整合”改革),是我省正在书写的机构改革“后半篇文章”。7月底,我省“三整合”改革从试点转入全面推开。省委编办要求,各地在10月基本完成改革任务,年底接受省里组织的抽查评估。近日,记者走进完成此项改革的扬州市广陵区,探寻答案。
机构“瘦身”,赋权“健身”
广陵区李典镇核心地段,500平方米的镇为民服务中心,大厅敞亮整洁,15个服务窗口采用开放式设计,方便办事者与工作人员交流。
该中心5月中旬开放,办理李典镇承接的35项赋权事项、原来就由镇办理的7项公共服务事项,并邀请区市场监管局等单位进驻,提供15项非赋权事项的办理服务。李典镇行政审批局局长朱军说,办件量迅速增加,8月已办理约1000件。
李典镇行政审批局还为企业提供帮代办服务。看到代办员张月婷的微信名“跑跑熊”,记者不由莞尔。张月婷笑道,这个名字的确与她为企业跑腿的角色定位相关。镇里招引到一个名为“普菲优斯”的建筑垃圾资源再生利用项目,张月婷最近正帮这个总投资3亿元的项目“跑”审批手续。她说,“企业投资建设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备案”事项,即俗称的“立项”,从区发改委赋权到镇,在镇上即可办妥,她自己也少跑腿了。江苏普菲优斯环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亚云称赞:“政府服务是‘保姆式’的,我们只要配合提供材料就可以了。”
赋权是基层“健身”一大前提。今年4月,省委编办等部门印发《赋予乡镇(街道)经济社会管理权限指导目录》。这份省级“指导目录”包含369项县级权限,其中46项为行政许可及公共服务类、323项为行政处罚类。各县(市、区)参照该目录,根据实际需要、承接能力,按“成熟一批、赋予一批”的原则,给乡镇、街道赋权。
广陵区将发改委、住建局、城管局等8个部门的35项行政许可及公共服务类权限,赋予距离城区较远的李典镇、头桥镇、沙头镇,在3个镇都设立行政审批局,方便企业群众就近办事;城管局、市场监管局、农业农村局、卫健委4个部门的40项行政处罚权,下放到所有乡镇、街道,各乡镇、街道都建立综合行政执法局。
机构职能做“加法”,机构数量做起“减法”。乡镇、街道的职能机构由二三十个“瘦身”为“一办八局”或“一办七局”,且内部不再设科室。
“过去分工太细,谁有事请假,他的工作别人还代不起来,加上有的工作阶段性很强,导致人员力量分散、忙闲不均。”广陵区东关街道党工委书记程锐说,“现在‘大部制’、AB岗,打破条线分割,人力可以统筹使用,保障工作落实。”
为防止区级部门责任“甩锅”,而乡镇、街道“守土不尽责”,广陵区出台《“属地管理”主体责任和配合责任清单》,严禁区级部门擅自将职责交由乡镇、街道,并围绕赋权事项开展基层干部培训。
网格+网络,赋能社会治理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审批服务一窗口、综合执法一队伍、基层治理一网格、指挥调度一中心”,是我省“三整合”改革着力构建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8月21日,广陵区汶河街道“党建工作观摩点评”首场活动举行,3个社区的党建项目向其他社区负责人、居民代表展示,接受点评。“活动目的是加强交流、互相借鉴,提升整个街道的党建水平。”活动策划者之一、街道党群工作局副局长戴璐告诉记者,“荷花池社区一位居民在社区办事,听工作人员讨论这个活动,马上就问‘居民能否参加’,可见,做好党建,凝心聚力。”
此次改革,广陵区要求加强网格化管理:城市社区除书记、主任牵头抓总,两名全科社工负责窗口接待,其余社区工作人员全部下沉网格;在农村,村工作人员担任专职网格员,另外在村民代表、乡贤、党员等群体中挑选兼职网格员,并对兼职网格员适当给予工作经费补助。
网格员的“铁脚板”与信息技术融合,为社会治理赋能。7月5日,东关街道个园社区第二网格的居民反映治淮新村大门外,人行横道线一端放着花坛,影响出行,希望把花坛移走。网格员陈倩茹将信息上报到区指挥中心后,区指挥中心派单至广陵区住建局,次日花坛被移除。
广陵区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除受理全区692个网格上报信息,还受理扬州市社会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12345热线和书记市长信箱等渠道派单,再分流派单至区级职能部门、乡级中心,推动问题解决。广陵区通过一朵“云”汇聚数据、一张网格覆盖全域、一个平台整合集成、一个中心指挥调度,实现信息共享、资源整合、部门联动。
在扬州,市县乡三级指挥调度中心全部实体运行,市级负责预警研判,县级负责派单考核,乡级负责处置落实,形成“市管大事、县管难事、乡管琐事”的指挥调度格局。
让基层干部有活力有奔头
5月,广陵区汶河街道龙头关社区党总支书记刘青欣喜地发现工资涨到5800多元,比之前多了2000多元。原来,广陵区在此次改革中按照“保障基本报酬、增加考核报酬、明确激励奖励、提高社保待遇”的原则,建立村(社区)岗位等级工资制度,健全基本薪酬增长机制。社区工作者月工资平均增长200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