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0月29日电(记者 张尼)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4年提高1岁、抗疫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摘掉乙肝大国帽子……日前,国新办就“十三五”卫生健康改革发展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一系列数字见证了“健康中国”的扎实足迹。
资料图(图文无关) 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
国人更长寿
——居民人均预期寿命4年提高1岁
“十三五”时期,中国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人均预期寿命的增加最能说明问题。
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19年底,中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76.3岁提高到77.3岁。
与此同时,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从20.1/10万、8.1‰、10.7‰降至17.8/10万、5.6‰、7.8‰,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降至28.4%。
此外,中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明显提升,从2015年的10.25%提高到2019年19.17%,到今年年底健康素养平均水平在“十三五”期间翻了一番。
资料图 中新社发 佟郁 摄
破解看病难
——近90%的家庭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医疗点
“十三五”时期,中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服务可及性不断提高。
数据显示,从2015年到2019年,每万人全科医生数从1.38人增长到2.61人,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从5.11张增长到6.3张,执业(助理)医师数从2.22人增长到2.77人,注册护士数从2.37人增长到3.18人。
另外,近90%的家庭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医疗点。
居民服务利用持续增加,2015-2019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量由76.9亿人次增长到87.2亿人次,居民平均就诊次数由5.6次提高到6.2次,入院人数由21053万人次增长到26596万人次。
资料图:一位患者在指导下使用人脸识别系统预约专家号。 王广兆 摄
缓解看病贵
——打通降价药进医院“最后一公里”
“看病贵”一直是被不少老百姓吐槽的一大社会痛点。
“十三五”时期,中国强化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消药品和耗材加成。
针对药价虚高,中国推进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药品中选价格平均降幅52%以上,打通降价药进医院“最后一公里”。
此外,“十三五”时期,基本医保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基本药物数量由520种增加到685种。
另外,中国在健康扶贫方面的成效显著。
大病专项救治病种扩大到30种,累计分类救治贫困患者1900多万人,近1000万因病致贫返贫户成功脱贫。
资料图:医护人员照顾婴儿。 孙莹 摄
重点群体有保障
——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到91.9%
“十三五”时期,妇幼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继续加强,健康老龄化也在积极推进。
“十三五”时期,中国有序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从单独两孩再到全面两孩,2019年二孩及以上孩次占比为59.5%。“十三五”以来,出生人口性别比由2015年的113.5降低到2019年的110.14。
2019年,全国婚前检查率、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率、产前血清学筛查率分别达到62.4%、95.1%、77.3%,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率、听力障碍筛查率提高到97%和86.5%。
截至2019年,出生缺陷干预救助项目累计救助患儿2.2万人次,拨付救助金超过2.5亿元。
2019年全国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到91.9%,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达到93.6%。
而在深入推进医养结合方面,全国医养结合机构达到4795家,其中71%纳入医保定点。
资料图: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医务人员送别出院患者。中新社记者 张畅 摄
加大传染病防控
——抗疫取得重大战略成果 摘掉乙肝大国帽子
“十三五”时期,中国公共卫生整体实力再上新台阶。
在加大重大传染病防控方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率先控制住了本土疫情传播、率先实现了全面复工复产。
根据Science杂志刊发的一项政策模拟研究推算,疫情早期及时采取的封城措施和在全国启动的应急事件响应为中国减少了68.6万-105.1万确诊病例,避免了0.2岁的预期寿命损失。
另外,中国艾滋病整体疫情控制在低流行水平,丙肝和性病防治工作不断得到加强。
肺结核报告发病率由2015年的63.4/10万降低到2019年的55.6/10万,5岁以下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率降至1%以下,摘掉了乙肝大国的帽子,被世界卫生组织誉为发展中国家典范。
“健康中国”每天都在进步
你感受到的最大变化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