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盐城乐聚社区

为什么阅读比上语文课更管用?

[复制链接] 0
回复
5460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616

主题

2647

帖子

8906

积分

版主

Rank: 19Rank: 19Rank: 19

积分
8906

首届研讨会纪念勋章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5-11-5 19:16: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文 | 李希贵(北京十一学校校长)
  语文学习的尴尬
  八十年代初期的时候,我作为一个中学的语文老师,遭遇了好多尴尬。
  我在高密四中,在四个月的时间里,有两个班没有语文老师。没有办法,只好老师和学生一块儿制定他们的自学计划,让学生去自修,同学们实在感到太枯燥的时候,老师就把学生放到阅览室里去读书。
  一个学期下来,从学校到语文学科的老师都捏了一把汗,担心这两个班的语文成绩,可是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却让语文老师很尴尬:这两个班的语文基础知识不比其他班低,相反阅读题目和写作题目的成绩比平行班的成绩还略好一点。
  这件事情让我们开始思考:我们(语文老师)到底在干什么?我们课堂上那一些汗水、那一些努力到底起了什么作用?
  带着这样一种思考,1995年我让刚刚上初中一年级的儿子和上初中四年级的内侄女参加了高三的语文期末考试。卷子批出来就更加让我们老师尴尬了:当时高三的平均分是84.5分,这两个孩子的平均分跟高三的平均分不相上下,初一的孩子考了82分,初四的孩子考了85分,这两张试卷直到今天我还保存着。
  大量阅读让语文成绩遥遥领先
  这两个孩子一个差了六年,一个差了三年,虽然老师在语文课堂上进行了大量的讲解、大量的训练,但他们有的是什么呢?他们有的是在不同的年龄大量的适合他们的名篇名著的阅读。因为我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提出、购买和推荐了适合他们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阅读书目,购买了大量的图书,而且我书架的书在不断地减少,他们书架上的书在不断地增加。当买的书不能满足的时候,他们就把我的书也偷偷地拿到自己的书架上,有些还写上他们的名字。
  暑假的时候,我让读初一的儿子写下“你最喜欢的十本书及其理由”,他在初一读的都是这样一些书:《纸牌的秘密》、《涅克维奇精选集》、《死水》、《鹅掌女王烤肉店》、《伊豆的歌女》、《唐宋名家词选》、《雍正王朝》、《苏菲的世界》、《契诃夫精选集》、《戴高乐传》。其中,《戴高乐传》他买了三本,每一本都比照着读,而且能找出同样一场战争,哪个传记写得比较好,哪个传记写得有问题。这十本书当中,有三本书是哲学书籍。
  就是说一个孩子的认识水平,如果我们给他积累了、如果给他大量地铺垫了,他的高度就会超出他这个特定年龄段。正是因为他们自己的阅读、涵咏、积累和感悟,就提高了他们的语文成绩。
  我记得后来他在初三的时候又参加了一次高考,当时考了122分,但是再到三年之后高三参加高考的时候,也没有突破123分。这就说明:语文到了一定程度以后,有些东西是考不出来的,但是阅读的力量却能够影响一个孩子的终生。
  有了这样一个经验之后,我们就在这一年进行了改革,把常规的语文课由每周六节改成了两节,由老师在课堂上完成教材、四节由学生自主阅读,把学生放到阅览室。这些学生非常努力,学习非常有成果。他们的语文成绩当时在潍坊遥遥领先,而且不仅仅是语文成绩遥遥领先,更重要的是还影响到了他们的整体素质,在这些学生之中,还出了一个山东省的文科状元。
  由此我们感觉到:语文学科的基础就是阅读,尽管我们要培养孩子的能力有听、说、读、写,但是如果没有阅读作为基础的话,孩子的其他能力是很难得到提升的。
  在语文课堂上确实有许多让我们反思的事件,《中国教育报》曾经在“读书栏目”报道了一件事:病假条换来的课外阅读。有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开始由于偶然的生病请假,结果在家里读书让她感到比在学校里上语文课更加快乐。这种阅读的愉快体验带来的是让她不断请假、不断旷课,以这样的方式来换取课外阅读。这是一个让我们语文老师感到很辛酸的案例,但是却带给这个孩子四百多部名著的阅读,从小学二年级到初中一年级写了一百多张病假条,她的成绩也特别突出。
  
  语文主题学习的概念
  基于上述的现实状况,所以我们提出了“语文主题学习”这样一个思路,希望学生通过欣赏、通过分享、通过诵读、通过比较和模仿,来打下阅读的基础。
  有这么一些数据大家可以看一下:上海市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阅读4000万字,九年时间学生要读400本书,平均每人每年要读45本书左右。但是这个规定还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世界上平均每年读书最多的民族是犹太人,他们平均每年每人读书达64本,这不是指学生,还包括成年人。我们国家再加上成年人,平均就不到一本了。世界上平均每年读书最多的国家是前苏联,平均每人每年读书达55本,现在美国已经全面启动了全民读书计划,每年要达到50本。
  中小学生应该有多少阅读量?
  关于阅读量,好多名家都通过自己的阅读经历提出了一些想法,你像张光斗说:“如果一本书10万字,那么每个中小学生每年读40本书,一年就是400万字。”
  《小布头奇遇记》的作者孙幼军说:“以平均每本书10万字计算,中小学学生每个月至少应该读一本,认真地读,而不是走马观花,能读两本更好。”
  柳斌主任说:“每天课外读一篇千字文,应该是个基本的要求。如果能做到,则一年之内,可达到36万字,十二年则可阅读430多万字。所以,中小学阶段阅读500万至1000万字应当是合适的。”
  那么说这样一些话,是想说明一个道理,就是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都要培养,但是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
  要以孩子的视角选择读物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让他能有不同的理解,让他理解不同的事物,一定要基于他的生活。小孩子,特别是低段,一到三年级的时间,一定要基于孩子的生活,他才会阅读。你看台湾一年级的课文是什么,它就是《天亮了》、《上课了》、《我的一家》,就是这样一些孩子们身边的生活。不是说我们只能学身边的,而是特别的年龄阶段,他特定的认识水平需要从身边的开始。
  孩子们有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由我们的想法和感情来代替他们的想法和感情,那这样就是愚蠢的。像我们把《匆匆》、《春》这样的朱自清的名篇,我们成人特别喜欢的文章编到小学教材里,本来就是没有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你问一问小学生,他会喜欢《春》吗?他会喜欢《匆匆》吗?
  为什么?他这个年龄,他喜欢故事,你非要逼着他学这种所谓的名篇范文,我觉得他没办法学好。小学生的阅读范围应该是大量的故事书、历险记、童话,我们喜欢不等于孩子喜欢,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推荐的好多书目孩子不喜欢。好多家长和我说,你们家孩子好,你家孩子喜欢读书,我家孩子不喜欢读书。我说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发现哪一个孩子不喜欢读书,不喜欢读书的原因是不喜欢你给他的书。
  
  降低阅读起始的期望,不带任何附加条件
  一个语文特级教师告诉我,他的外甥女不喜欢旅游。因为只要一旅游,她妈妈就让她写游记。
  阅读也是这样,有好多家长,一阅读就让孩子写读后感,一阅读就让孩子干什么事儿,就要写作,所以搞得孩子也不愿阅读了。因此我们千万不要着急,只要有了一定量的阅读量,你不让他写,他也忍不住。
  要培养孩子阅读的成就感
  在孩子进步的过程中,要不断地给他创造一些精彩,给他有一个鼓舞。比如说,和课外互补一下,我们先读个什么,再去读课文的时候,读了和不读是不一样的,那么他就体会到成就感。
  最近一个学生特别喜欢一个电视剧、动画片或者是电影,那么你就选择一些和那个有关系、能够帮助他理解的一些文章。然后他再去看电视,再去看电影,再去看舞蹈,这样他就特别有成就感。当然,开一些家庭的读书报告会、班级的读书报告会或是小伙伴之间的读书报告会,等等,这都会培养孩子的成就感。
  在集体中引导孩子的阅读
  在中国台湾、在新加坡,你经常会在教室里、走廊上、一些活动空间,看到阅读数。在这个学期要读的20本书,读过的苹果是红色,没读过的苹果是绿色,还是白色的。让学生互相竞争、互相比较、互相分享。那么这样一些情况,包括给孩子出一些书,出一些孩子的专集、书函,放到图书馆作为孩子们的阅读资源,那么这些都对孩子起到非常好的激励作用,现在好多学校做的也非常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