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不是钞票,怎能有借有还?
日前,南京一中国际部尝试推行“分数银行”制度,学生在平时测验、期中、期末考试中考了不及格,可以先向“分数银行”借分,待后期考试获得较多分数,再将所借分数归还,以此保护他们的自尊,激励他们努力学习。 曾经,多地模拟银行存借款机制开“道德银行”,社区居民可以把优秀道德行为兑换成一定的积分,量化而成“道德币”存入个人账户。居民可以凭账户内的道德资产争先评优、兑换奖品和换取服务,但是大多无疾而终,少部分则“运营”艰难。有调查表明,某社区自成立道德银行后,社区的好人好事反而少了,处境非常尴尬,最后只好宣布关门。某些学校也模仿过“道德银行”,但是收效甚微。 错用了银行存贷款运行机制,当然会遭遇尴尬。如今,又有人开“分数银行”,玩起了有模有样的借考试分数的游戏。此创意看似不错,实则经不起推敲。 其一,考试是智力和能力活动,要想获得合格的分数,学生必须诚实努力,不断积累,扎实学习,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如果准许学生借分数,那无疑是说“你可以不努力”,因为你可以来“分数银行”借分。有了这样的机会,势必会误导学生为不努力找到合理的借口。 其二,分数是一次性考试的结果,必须是学生诚实付出努力所得,考了多少就是多少,怎么可以允许不及格者以借分的方式变为及格?显然,分数银行一旦开张,很有可能破坏诚信考试的制度。 其三,规则中包含“取消借贷资格”的几种情形,比如,学生一学期旷课累计5次、违规使用电子设备1次、未打扫卫生3次等。这不是捆绑吗?旷课是违反课堂纪律的行为,未打扫卫生是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学校应该有相应的违纪处罚规则,与考试分数何干? 某些学校简单模仿银行存贷款机制,设置“分数银行”来激励学生学习的做法,不符合诚信考试和实事求是评价学生的规则。与其开“分数银行”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如花些心思去设计更能检测学生水平的考试内容和考试方式。比如,减少死记硬背的知识性考试,少一些标准答案束缚,多些开放性考试,真正做到用更有价值的考试内容和形式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的动力,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精神。对学生的发展而言,这恐怕才是最为重要的。 (文章转自网络)
真诚 努力 爱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