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亲心,沉甸甸
o 仓中青
高考临近的日子,我的脑海中时常浮现起二十年前一根扁担和一个中年妇女的身影。这是一个贫困的农家妇女用一根扁担在城市的巷道中一头担起生计一头担起希望的故事。
妇女来自远离市井的黄河故道以北,腰肢有些佝偻,以农村妇女的一般体貌特征推测,年龄大约在六十上下。为没有考取理想大学的孩子复读,她在本市最知名的一所中学附近,租了一间人家用于存放杂物的约十平方的临时搭建棚户居住。两张单人木制小床,一眼二手的液化气灶,折叠式小方桌兼用作吃饭和孩子做作业。一个陪读的母亲在这里助力孩子铸造着希望之梦。尽管不能再简陋,生活费却不能不发生。她要找活干,声言至少要挣回房租!有好心人介绍她到附近一家工地食堂择菜帮厨,十块钱一天的薪酬。她特地买了一个新围裙,每天早早地做好一天的饭让儿子分三餐吃,然后赶到工地去。也许因为这份收入可以让日子过得滋润许多,她原本土黑色的脸上渐见黄中泛些暗红。也是在那段日子,周边的邻居知道她45岁,丈夫死于打工路上的车祸,因肇事的农用车没有保险,车夫甘愿选择坐牢却拿不出钱财,她没有获取过赔偿,儿子的学业也在一家人的悲悲戚戚中受到耽搁。连县城也不曾去过几次的她,倾家一赌,让儿子选定省属的这家知名中学复读。兴奋的日子没有多久,工程告竣,她拿到包工头结算的90元后便断了打工路。
她期待着出力挣钱的机会。同一院落中的租房客丢下十块钱请她去洗一堆脏衣服,就着一只大塑料盆忙碌半天,那十块钱被她退了回去。忽一日,小巷清晨的雾气中传来低怯怯的叫卖声:“韭菜,豆角,番茄,田里新鲜的啰……”是那个妇女!略显微驼的腰支撑肩头一根三尺有余的桑木扁担,挑起两筐五六个品种的新鲜蔬菜。据说这些菜是农妇每天凌晨徒步从城外的农户田园中贩运而来。小巷中的叫卖声一直延续了半年多,雪地上埋下处处深深浅浅的脚印也不曾中断,直至二十年前的6月10日那天嘎然而断。
后来又有辗转的信息未经证实,说黄河故道边的一个青年用一根桑木扁担一头挑着书本一头挑着行李,走进了北上的列车,从此融入了繁华的都市,安身立命,结婚生子。黄河故道边的母亲不服城里的水土,孤身守着老屋的根,睡梦中也不关闭一部相依为命的老年手机,期待已成异乡异客的儿子在职场忙碌之余的某个夜半,给她短暂的隔空对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