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说山东的一些村庄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出台规定移风易俗,不让农民因事“拉饥荒”。今年春节,记者也去了解了村里的“八项规定”,效果“真不孬”。据记者了解,2016年,山东被中央文明办列为全国农村移风易俗工作的两个试点省份之一后,这个省陆续在村、社区成立了8.6万余个红白理事会,以村规民约的形式整治婚丧嫁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的“不正之风”,成效喜人。
农村的红白理事会,针对的是令村民不堪重负的请客送礼、大操大办问题。这本质属于村民自治,即由村民民主决定,达成大家共同遵守的“村规”,这比由行政部门强制规定,要求村民执行,更接地气,也更容易被村民接受。推进乡村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村,需要多发挥村民自治的作用。
不独红白事,可以用理事会方式,制订规则,乡村很多涉及乡村公共利益、村民权利的事,都可实行村民理事会治理。比如,乡村是否燃放烟花爆竹。近年来,有的城市地区燃放烟花爆竹,已有禁令,而在乡村地区,则没有任何限制、约束。据媒体报道,今年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有一大特点是,农村的燃放更严重,这延续了近年来的一贯势头。对此,有舆论呼吁,乡村地区也要禁放烟花爆竹,但很显然,如果确定村民的配合,执行难度会很大。适宜的办法,是通过村民自治,商讨、制定本村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比如,规定哪几天哪个时段可以放,燃放需要注意哪些事项等等。类似的问题,诸如焚烧麦秸秆,也可通过乡村理事会商议村民可接受的治理方案。
除此之外,乡村的教育问题,也可通过建立乡村教育理事会,负责制定本地教育发展战略,包括学校布局、教师和学生权利维护等。我国乡村地区出现的盲目的撤点并校,导致乡村学校萎缩、减少,乡村孩子上学路途遥远、安全隐患增加、辍学率回潮,就因在撤点并校决策中,村民没有参与权、表达权、决策权,就由政府部门说了算。为遏制盲目撤点并校趋势,国家要求各地在撤点并校时,必须广泛听取村民意见,不能一哄而上,但由于缺乏乡村教育理事会这样的机构,听意见变为走过场。而如果有乡村教育理事会,教育理事会成员,由村民选举的代表组成(乡的教育理事会则由乡镇领导、上级政府教育官员、乡村学校领导、乡村民代表组成),重大的乡村教育决策,都需要经乡村教育理事会同意,那由此做出的教育发展决策,就能维护乡村孩子的教育权利。
包括目前乡村的四级办学模式(中心校、完全学校、不完全学校、教学点),乡村教育资源被乡中心校统筹,村上的不完全学校和教学点,不被重视,处于低水平维持状态,也和没有乡村教育理事会这一乡村教育治理机制有关。建立与完善这一机制,对改变乡村教育的落后面貌是极为重要的。
有人担心乡村村民,是没有能力和素质,进行民主管理、决策的。这是对村民能动性的漠视。山东农村的红白理事会能顺利运行,表明村民的自治能力不可小觑。只要给他们空间,进行适当的引导、建立议事规则,村民完全有能力处理好乡村事务。甚至政府部门在推行乡村政策、建设乡村文明时,都需要通过村民自治来实现。政府可以出台宏观的政策,但各乡村如何落实,则由乡村自主根据政策决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