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盐城乐聚社区

[其他] 希望与纠结的夹缝—一名省厅借调公务员的心里话

[复制链接] 3
回复
2842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7-6-11 08:36:55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借调,既可能满怀希望,也可能竹篮打水;既可能收获惊喜,也可能痛苦纠结。也许每个被借调的同志都品尝过与我同样的酸甜苦辣。

2016年8月,我被抽调到省某厅七个月,这七个月,成为我人生中最难熬却也最难忘的一段经历。

在接到领导通知的那一刻,我承认是有自豪感的,毕竟到省厅帮助工作,是领导对你工作能力的肯定,也是值得把握的机会,我暗暗告诉自己一定要好好表现,或许就能留在这个即使在体制内也非常牛逼的部门呢!

然而,很快,真实的人生给了我重重的一记耳光。一句话总结,那就是“在职干部一等公民,借调人员三等公民”。

第一个槽点:吃饭问题。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温饱问题不解决,怎么能安心工作?从上班的第一天起,我们两个借调人员的吃饭问题就没人关心过。想在食堂吃饭?自己用现金付钱呗。现金支付比刷卡贵三块钱一顿,而且特别不方便,别人在排队打饭,你在排队给钱,收银员还对你爱搭不理。

在痛苦地现金支付两个星期之后,我们俩难兄难弟找到办公室,软磨硬泡终于借到两张临时饭卡,办公室的人还反复叮嘱:这是办公室的机动饭卡,千万不能丢,丢了要负责!攥着这张红色小卡片,心中百感交集,明明是来帮忙的,怎么就好像自己是占了多大便宜?



第二个槽点:住宿问题。

省厅这一点做得特别好,充分给你选择自由,你爱住哪住哪,反正房租自己出,根本懒得管你。若不是有跟我一起借调的哥们合租,每个月工资都不够房租,毕竟是国际化大都市大省城。在互助之下,我们俩还各能剩下半个月工资用来吃饭和付车费。

第三个槽点:路费问题。

拜托,要你来帮忙是你的荣幸,还想要路费?眼瞅着隔壁某群团组织借调的同志包吃包住每个月发补贴报销往返路费,真想去隔壁问问还要不要人——其实我可以不要报销往返路费的,包吃包住就行。

第四个槽点:出入问题。

办理出入证的工作人员拿着人事处出具的借调函左看右看,防贼一样的眼神看着我们,说是一定要人事处跟他们通电话。我不得不耐着性子赔笑脸说好话:“大哥,人事处盖章还能不算数吗?”好说歹说办到了临时通行证,还被告知,临时通行证只能本人进出,不得开车和带人。

从此以后,我每周日下午办理车辆登记手续,把车停进省厅大院,平时走路上下班,周五下午开车回家。更痛苦的是,临时通行证只有开车走正门的权力。有一次想走个侧门,已经开出去都被武警拦下,很客气地要我调头:“您好,不好意思,您没有走侧门的权限。”



吐完槽,还是要说说领导和同事。

应该说,领导和同事都非常友善。处长雷厉风行,严谨务实,一丝不苟;副处长温和大气,谦谦君子,思路清晰。同事们也大多各有特点:有精通具体业务的骨干,有上下里外安排得井井有条的协调型人才,有跟我们年龄相仿文字功底深厚的年轻人。我跟我的室友很快就融入集体,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

省厅为什么能够成为全省公务员心之向往的圣地?

除了因其具备的部分核心职能,更重要的是省厅的工作生活,对此,我只能说一句不得不服、不服不行。

关于工作强度。之前一直以为省厅平时比较悠闲,毕竟把工作任务层层下压了,还觉得他们出台了很多自己折腾自己的工作。来了才知道,实际上省厅非常忙,所有人上班就像打仗,下班之后根本没人说起要走这回事,仿佛十点以前下班就对不起党对不起人民。

某处跟我们处时常有工作联系,同属工作比较忙的。在那七个月的时间里,我们两个处的人每天傍晚下班都会不约而同在食堂碰面,然后共同奋斗到十一二点。

他们已经养成了打硬仗的良好习惯:每天大约六点吃完晚饭,围着大院散步到七点钟,再回办公室加班。他们的理论是“再加班也要保持身材、保重身体,多为党奋斗十年。”



关于工作作风。不管是我们处长还是其他处长,都是典型的老黄牛,任何大小材料,最后都要亲自改,即使是个一百字的小签呈,处长都可能要斟酌修改四五遍。通过标准就是没有错别字、用词精准、没有废话、没有歧义。我有多次凌晨十二点去楼下处室衔接工作,看到某处长坐在下属旁边,一字一句指导他修改。快五十岁的处长,能做到这一步,这一刻心里真的只有感动和敬佩。

关于材料要求。以一篇讲话稿为例,领导指定A主笔,A就会先花一到两天时间,以精细到三级标题的标准,拟出材料提纲,交副处长、处长审阅,再给讲话的领导审阅,层层审阅提出修改意见,确定提纲后再开始动笔写稿。初稿大概就要花到两三天时间,初稿出来后再重复一遍上述程序。

你以为这就完了吗?



你错了,这不是结束,而只是开始。真正改稿是在下面这个阶段——五六个人围坐在办公室,每个人旁边堆放一堆相关文件资料,由一个人念稿(通常是我),每次念一个自然段,然后在座各位对本段的标题、内容、语句、用词提出修改意见,遇到政策问题,查阅手边资料确保准确无误,所有人提完意见就算是过了一遍。

主笔的A同志根据修改意见进行修改,修改完之后再次围坐改稿,如此反复五六遍,方能成为送审稿。但即使是如此严苛的程序,都有很大几率被领导打回修改。

关于工作氛围。我只能总结出一点,同是体制内,越基层人情味越浓,越上层人与人越淡漠。省厅处与处之间横向交流极少,除了处长见面会打招呼,工作联系紧密的处室会开点玩笑,其他时候,基本都是管好自己一亩三分地,与己无关的事绝对不过问,更不用说扯闲话拉家常了。我之前在基层整栋楼都相互认识、没事串串门子的情况根本不存在。人与人之间只有工作关系,不存在私人感情(不排除特例)。正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只要进你的门,就一定是有事找你。

关于升迁提拔。我曾经天真地以为,一个市直机关五六十人,处级架构;省直机关一个处五六个人,也是处级架构,在省直机关提拔起来应该非常容易。深入其中之后,才发现这只是想当然。省厅的干部大约有一百五六十人,许多同志担任主任科员、副处长十年以上,处长年龄普遍接近五十岁。一句流传很广的话“处级干部不要怕,厅级干部不要急,部级干部不要想”。意思就是,这辈子总能熬到一个厅级干部退休,部级干部就在梦里想想就是。



经历过七个月的借调,虽然没有成功调入,对这座城市也没有产生归属感,苦头也没少吃,我依然自觉收获很多。

第一是工作作风得到改进。原来总觉得领导要求太高,经过对比,发现其实很多时候是我对自己的要求太低了,说句不好听的话,就是工作作风漂浮,做事“糙”。回家以后,更加能够沉下心来,耐心细致地去做一件事,不像以前那样常常存在应付思想。

第二是错误认识得到纠正。从前总觉得省厅就是一帮“官老爷”,毫不了解基层情况,没事捏一些工作折腾下面的人。自己身处其中,才发现省厅承担了来自部委的沉重压力,事实上是省厅上至一把手,下至主任科员,都很懂基层情况,甚至可以说比基层更懂基层,只是在整个工作大环境下,下压了部分看似无用的工作,一言以蔽之就是省厅也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第三是体重得到大幅增长。省厅给我最大的馈赠就是20斤肉,平均每个月增重近3斤,原因是“过劳肥”。长期处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吃完饭就坐着加班,缺乏运动,加班到十一二点,回家路上饿了再撸几个串,喝上二两小酒,回到家中倒头就睡,长肉真的是无可避免的事。

转眼间,已经回家好几个月。但是我常常在想,如果省厅再给我一次借调的机会,我还愿不愿意去试试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7-6-11 09:26:14 | 只看该作者
一句话总结,
那就是“在职干部一等公民,借调人员三等公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2

主题

1211

帖子

5413

积分

宣威将军(从四品)

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5413
板凳
发表于 2017-6-11 12:07:24 | 只看该作者
要想仕途有所建树不易!
知而获智,智达高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4

主题

1万

帖子

3万

积分

云麾将军(从三品)

Rank: 13Rank: 13Rank: 13

积分
30167

人气网友内测之星

地板
发表于 2017-6-11 21:41:15 | 只看该作者
还是在自己的地盘上好
物是人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