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盐城乐聚社区

[煮酒论史] 总督和巡抚哪个权力最大(转)

[复制链接] 0
回复
7985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20-12-6 07:27: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总督和巡抚哪个权力更大
保定直隶总督府
清朝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的是督抚制。即总督和巡抚,那么总督与巡抚是什么关系,总督和巡抚总要负责什么呢?
一、总督的来历与职责
总督在清代为地方最高级长官,总管一省或二三省,一般都在一省以上,明末时有管辖五省、七省者;总督级别较巡抚高,总督一般为从一品到正二品,巡抚为从二品,地方总督多由部院正官中推选。在明代政治中,总督举足轻重,入则为朝廷显官,出则为一方军政之首,故时人称文帅第一重任。清初总督额数及辖区并不固定,乾隆以后成为定制,全国设有八个总督:直隶 、两江、陕甘、闽浙、两湖(即湖广)、两广、四川、云贵。
二、巡抚的来历与职责
明宣德五年(1430),于谦、周忱等6人分抚南北直隶等处 ,从此各省常设巡抚官渐成制度。巡抚初设,仅为督理税粮 ,总理河道,抚治流民,整饬边关,后遂偏重军事。明代巡抚多进士出身。其初,内地巡抚由吏部会同户部推举,边地巡抚由吏部会同兵部推举。
明代,巡抚虽非地方正式军政长官,但因出抚地方,节制三司(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实际掌握着地方军政大权。同时,巡抚每年要赴京师议事,也体现了朝廷对地方统辖权的加强。明后期巡抚的易置往往受朝廷门户左右,而最后点定之权又重归权阉。清因明制,在各省设置巡抚。清代巡抚是一省最高军政长官具有处理全省民政 、司法、监察及指挥军事大权。
三、总结
总督与巡抚皆为地方军政大员,合称督抚。但总督权力较巡抚大,巡抚位于总督之下,亦有总督兼巡抚者;满清全国划分为23个省,每个省设一名巡抚,为主管一省民政的最高长官。
总督权力比巡抚大,但与巡抚之间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总督和巡抚都是对上直接听命于**。不同的是总督可以管两省甚至数省,侧重军事,巡抚只管一省,侧重民政。前期督权远过于抚,如两江总督按例兼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而末期安徽、江西两抚即不再听命于总督。
注:《清史稿·职官三》:“总督,从一品。掌厘治军民,综制文武,察举官吏,修饬封疆。标下有副将、参将等官。巡抚,从二品。掌宣布德意,抚安齐民,修明政刑,兴革利弊,考核群吏,会总督以诏废置。标下有参将、游击等官。”
四、中央控制督抚的手段
以清朝为例,在清初、中期,中央对地方督抚的控制驾驭是卓有成效的。这种控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分散地方军政官员的权力,大小掣肘相制,从而形成对督抚的有效制衡。督抚有权节制监督藩、臬、提、镇,此为以大治小。同时,藩、臬、提、镇所具体掌管的军政事权又相对分散,并非总督、巡抚所能全部支配。
第二,重用旗人。这是清廷加强对地方督抚控制的另一种形式。清王朝是以满洲贵族为主体的统治政权,任用较多的满人、蒙古人、汉军旗人担任督抚,这即是历史造成的原因,更是统治者的现实需要,任用他们自然较汉人更忠实于朝廷,更能得到较好的驾驭。
第三,题折密奏也是中央对地方督抚实行长控远驭的方式之一。地方有事,督抚必须奉旨而行。清袭明制,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公文联系,主要通过地方高级官员向**的题奏和**下达的谕旨来实现的。总督、巡抚不仅拥有题本、奏本的权力,而且雍正朝还实行了密折奏报制度。雍正帝就指示:一切地方之弊,吏治勤惰,上司孰公孰私,属员某优某劣,营伍是否整饬等等均可向他题奏密折。
五、对督抚势力的失控
1851年爆发了太平天国运动,清朝的八旗兵和绿营兵无力抵抗。中央政府准许地方招募团练武装,逐渐兴起了湘军和淮军等汉族地主势力,并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主要力量。太平天国起义被镇压之后,诸多湘军和淮军将领被委任为地方督抚,逐渐掌握了地方军政大权。如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人。他们在地方上发起了洋务运动,势力不断壮大,成为朝廷不得不依赖的对象。清朝的中央集权由此走向衰落。
1900年爆发了八国联军侵华,南方各省搞了一个"东南互保'' ,与西方国家达成互不侵犯的协议,拒绝为清廷出兵御敌。表明,清廷已经失去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中央集权已经非常脆弱。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很多地方督抚纷纷改弦更张,宣布独立,清廷统治呈土崩之势。中国逐渐进入中央式微,地方军阀、豪强割据的时代。




我不是好人,一辈子没有做过坏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