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盐城乐聚社区

[答疑解惑] 从梁启超身上学家庭教育

[复制链接] 0
回复
198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616

主题

2647

帖子

8906

积分

版主

Rank: 19Rank: 19Rank: 19

积分
8906

首届研讨会纪念勋章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6-8-4 14:37:0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海园李 于 2016-8-4 14:38 编辑

从梁启超身上学家庭教育

梁启超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史学家、学者。他很好地体现了孟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个人价值主张。其渊博的学识和开明的思想也润泽在子女身上,不仅缔造了满门才俊,一门三院士,而且其对子女的教育,至今仍可引导我们教育子女。

  梁启超的九个子女个个事业有成:

  长女梁思顺是诗词研究专家;

  长子梁思成是著名建筑学家;

  次子梁思永是著名考古学家;

  三子梁思忠曾任国民党十九路军炮兵校官,因病早殇;

  次女梁思庄为著名图书馆学家;

  四子梁思达,长期从事经济学研究;

  三女梁思懿,从事社会活动;

  四女梁思宁投奔新四军参加中国革命;

  五子梁思礼前不久去世,是新中国著名的火箭控制系统专家,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任公教育的如此成功在教育史是也是奇观,下面睿丁(Reading)小编谈一些对任公教育子女的理解:

  一、关注子女,赋予子女强烈的爱

  直到现在,很多中国父亲都很难十分直白地对孩子表达爱。但梁启超经常会告诉孩子们,自己有多爱他们。他曾在给孩子们信中如此表白:

  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情感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

  不光是口头上说说,梁启超确实为子女的成长花费了极大的精力。

  长女梁思顺同他一起流亡日本,由于找不到适合的学校,便由他亲自教授读书,有时甚至为女儿批改作文到凌晨。经济状况稍好之后,为了培养女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他还在家里辟出一座实验室——如果听到现在还有人鼓吹女生学不好数理化,梁启超一定是第一个嗤之以鼻的人。

  九个儿女,各个性格不同,梁启超要确保他们都能感受到父爱,而且都觉得自己是父亲心中特殊的一个。他给大女儿思顺取爱称“大宝贝”“我最爱的孩子”,三女儿思懿被他取了个外号叫“司马懿”,小儿子思礼的代号则是“老白鼻”(老baby的谐音)。

  对次女梁思庄,他在信中肉麻地写道:

  “小宝贝庄庄:我想你得很,所以我把这得意之作裱成这玲珑小巧的精美手卷寄给你……”

  二、正确而又清晰地人生观、价值观

  如果梁启超生活在现在,他是绝不会去写《我的儿子读哈佛》之类的畅销书的——因为“读名校”“升官发财”之类,根本不是他对子女教育的目标。

  那梁启超看重的是什么呢?在他给子女的家书中,大概能窥见一二:

  总要在社会上常常尽力,才不愧为我之爱儿。

  一面不可骄盈自慢,一面又不可怯弱自馁,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哪里是哪里,如此则可以无入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

  三、对各个学科、学问的包容

  梁启超的子女中,大多学的不是所谓的“热门专业”,但凡是真心喜欢,且对社会有益,他必定全力支持。梁思成主修建筑史,梁启超深知这个专业找工作不易,但依然全力支持儿子的学业。次子梁思永立志投身考古,他便亲自联系当时著名的考古学家李济,自掏腰包,让梁思永有机会参加实地考古工作。

  他也会给子女提建议,但绝不会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他们。本来,他很希望次女梁思庄学生物,但思庄尝试之后,自觉兴趣不大,他便又忙写信道:

  “听见你二哥说你不大喜欢学生物学,既已如此,为什么不早同我说。凡学问最好是因自己性之所近,往往事半功倍……不必泥定爹爹的话。”

  四、对子女一时并不成功的结果的包容

  我们现在特别关注孩子做事所达到的结果,却不能体谅孩子一时的失败。而梁启超也对子女的学业非常关心,却并不在意一时的考试成绩。梁思庄在刚到加拿大时,一次考试在班上只得了第十六名,十分沮丧。梁启超得知后,立刻写信说:

  “庄庄:成绩如此,我很满足了。因为你原是提高一年,和那按级递升的洋孩子们竞争,能在三十七人中考到第十六,真亏你了。好乖乖不必着急,只需用相当努力便好了。”

  后来,思庄经过努力,成绩一跃成为班上前几名。梁启超高兴之余,特意写信嘱咐:“庄庄今年考试,纵使不及格,也不要紧,千万别着急……你们弟兄姐妹个个都能勤学向上,我对于你们功课不责备,却是因为赶课太过,闹出病来,倒令我不放心了。”

  五、中国传统教育是基础

  梁启超让孩子们从小读《论语》《孟子》,教导他们“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道理。

  即使在梁启超过世后,梁氏子女依旧牢记着他的这些教导。抗战期间,梁思成、梁思永全家踏上颠沛流离的流亡之路;长女梁思顺在丈夫去世后独自抚养四个孩子,生活极为艰辛,但坚决不为日本人做事;三子梁思忠身为军官,在淞沪会战的战场上浴血奋战;小女儿梁思宁投奔了新四军。

  梁氏兄弟姐妹九人中,有七人都曾经留学海外,而且都是哈佛、哥伦比亚大学这样的名校。学成后,他们全部选择了回国。在梁家,“报效祖国”这四个字,从来不是一句说来好听的空话。

  而这,或许正是我们为何如此尊敬梁氏一家的原因。在这个崇拜成功、膜拜金钱的时代,总该有人提醒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精英。

(文章转自网络)

真诚 努力 爱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