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嘉纪(1618-1684),字宾贤,号野人,江苏东台安丰(古称东淘)人。生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卒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 吴嘉纪的三世祖吴谦,字伪轩,安丰人,原籍苏州。谦幼读书,有智略,工骑射,元成宗朝(1295-1296)以文武全才,为兵马都辖。四世祖吴显卿、仕元为嘉、松提举司。七世祖吴汝宁于明朝洪武二十年(1388)时,伯兄吴汝阳牵涉蔡权盐法事一案,发配云南乌撒卫为军,六年后归安丰省亲,不愿再离家履职,吴汝宁毅然代兄赴军,行至黄陵庙遇大风翻船,不幸落水而亡。祖父吴凤仪,字守来,号海居,泰州庠生,是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的学生,直接受业于王艮之子王襞。吴嘉纪自幼家学,稍大则受业于刘国柱。刘国柱,字则鸣,江西人,少负大志,遍游四方,博览群书,到安丰拜王艮的学生、即吴嘉纪的祖父吴凤仪为师,又参与泰州乡试,为泰州庠生。后定居安丰以北的梁垛,在安丰开馆授徒,吴嘉纪是他弟子中的佼佼者。据袁承业编写的《王心斋先生弟子师承表》的排列,吴嘉纪是王艮的四传弟子。 吴嘉纪在刘国柱的教诲下,学业大进。他不仅好读书,也善作文。由于他的业师学大才异,“执笔耻作今文章”,对吴嘉纪影响甚大。故吴嘉纪为应举作八股文,见地不同,文有新意,不人云亦云。明崇祯十年(1637),二十岁时参加州试,考中第一名秀才。可是正当他继续深造,以伸壮志之际,却逢明王朝行将灭亡,清兵入关南下,目睹耳闻“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沿海人民屡遭屠杀的惨状,满腔悲愤,求仕富贵之念顿消。慨叹:“江山非旧各酸辛,浮云富贵让他人。”清顺治乙酉二年(1645),二十八岁的他,怀着壮志难酬的一腔愤恨,毅然发出铿锵的誓言:“男儿自有成名事,何必区区学举业”(袁承业《王心斋先生弟子师承表》)。自此,绝口不谈仕进,隐居家乡东淘,专攻诗作。他自题其居室曰“陋轩”,“陋轩者,草屋一楹,环堵不蔽,与冷风凉月为邻,荒草寒烟为伍”(陈昆《留溪外传》),终日苦吟其中,很少与外人交往。所以他自称“野人”。龚野遗曾言其苦吟的情况:“宾贤居陋轩,环堵不蔽,自号野人。野人每晨起,繙书枯坐,少顷起立徐步,操不律(毛笔)疾书,已复细研;或大声诵,诵已复书,或竟日苦思,数含毫不下,又善病咯血,血韵髯枯,体仅仅骨立,终亦不废,如是者终年岁”(周亮工《吴野人陋轩诗序》)。 吴嘉纪世代为学,但已非世宦之家,家已赤贫。加之他又身患肺病,需要吃药治疗,因而生活极端困苦。他一家的生活来源,主要靠“授经里门”和好友接济。好友郝羽吉、吴雨臣和米商吴秀芝都常常给予资助;但因无长年保证,还是往往衣食无着,常常处于饥寒之中。他住的是一座草屋,墙坏顶破,门窗不全,难蔽风雨。住地周围,杂草丛生,路径蓬草遍地。他有一首《破屋诗》,描写了他的困难处境:“壁老土柔力渐微,或倾或侧纷狼藉。野狸黠鼠恣来往,青天色冷接床席。烈风怒号落吾宅,宅舍压倒存一半。” 吴嘉纪生活贫苦,但性情耿直,有骨气。他不仅绝意仕进,也不愿攀亲附贵,故“穷饿自甘,不与得意人往还”(汪楫《陋轩诗序》)。他甚至对于热心招揽名士的扬州司理王士禛,也不主动去攀附。张景宗的《吴野人先生墓碑记》说:“先生个性孤介,不喜奔竟。王文简公任扬州推官,号召名流,大江左右攀龙附凤之精英,无不收名定价,争出公门。独先生近隶宇下,不自投剌,一炫其技。” 但吴嘉纪也不是离群的孤雁,他喜欢入群交友。他的友人可分为两部分:一是“东淘诗社”的成员。袁承业《拟刻东淘十一子姓氏》说:“东淘诗主萃生于万历年间,同处东淘左右。国变后,隐居入仕,沉冥孤高,与沙鸥海鸟相出入。”这十一人中,除去吴氏外,其余十人是:季来之,字大来,号绮里;沈聃开,字亦季,著有《汲古堂诗存》、《尔尔词》;王大经,号石袍,著有《独善堂文集》等;周庄,字元度,号蝶园,著有《桴窝草》、《蝶园诗草》;王言纶,字鸿宝,号纯夫,著有《棘人草》等;王衷丹,著有《朝寻集》;王剑,字水心,后为僧,改名残客,著有《逃禅集》;傅瑜,字琢山,著有《雨轩集》;徐发荚,字蓂阶,著有《岭云集》、《默庵诗稿》等;周京,字存吉,号柳隐。此外,杨集之原名王大成者,亦应是重要成员,他与吴嘉纪、王大经、沈聃开合称《东淘四逸》的诗人,明亡后托迹于医以隐。还有徽州休宁的戴酒民和歙县的曹应鹏等遗老,亦居于此。二是与外地诗友的交往,以徽州籍流寓者为多。如新安郝羽吉、吴仁趾,陕西三原孙枝蔚,陕西郃阳王又华,安徽休宁汪楫,安徽歙县吴雨臣、吴后庄、汪虚中、程云家,桐城方文等,都结为莫逆之交。吴嘉纪对这些友人,极重感情,友谊深厚,经常主动出访,甚至抱病探友。顺治十三年(1656),好友程琳仙客死扬州,他冒着严寒,骑着毛驴,不惮跋涉,奔波三百里路程,亲赴扬州为程办理丧事。 值得一提的是汪楫和吴嘉纪的亲密关系。汪楫,字舟次,号耻人,歙县人,侨居扬州。康熙十八年(1679)荐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后升福建按察使、布政使等。顺治十六年(1659),因避难东台而认识吴嘉纪,二人常往返论诗,成为嘉纪的知音。汪楫在《陋轩诗序》中描述了一段情景:“诘旦,野人忽至,两人相见欢甚,各为诗,诗成,呼酒共醉,酒尽,复为诗,如是者三日夜,留连低徊,不忍别去。”吴嘉纪特地写了《管鲍篇呈汪舟次》的诗,其中有两句说:“两心不觉胶投漆,因诗与我成相知。” 吴嘉纪由于同汪楫的亲密关系,在汪楫的推荐下,得以认识刚从狱中获释到扬州的户部右侍郎周亮工。周亮工,字元亮,号栎园,人称栎下先生。汪楫将吴嘉纪的陋轩诗手稿送给周,周读后,觉“心怦怦动”,“如入冰雪窖中,令人冷畏”,“见野人诗,推为近代第一”(汪楫《陋轩诗序》)。又怜悯其“有生宁几”的凄楚哀鸣,便立即赋诗引为同调,“急令舟次寄示宾贤”,并“为书招之”。嘉纪见到周亮工的诗和信,喜不自胜,不顾身患重病,立即催舟赴扬。但“至则病益甚,不能晨夕。”而周亮工因公务在身,不能久留扬州,感叹嘉纪“力疾为予至,依然见面稀”。吴嘉纪此次赴扬州,虽未能与周亮工深谈,却因这个机遇,使他凝聚半生心血的《陋轩诗》,于康熙元年(1662)由周亮工刻印得以行世。从此吴嘉纪“自有才名十五州”,人称冠于布衣诗人之首。 吴嘉纪在扬州期间还结识了不少新的诗友。特别是得到了时任扬州司理的王士禛的赏识。王士禛是康、雍时期诗坛宗奉的旗帜。王士禛也为吴嘉纪诗集写了序,深感相见恨晚:“余在扬三年,而不知海陵有吴君,今乃从司农(周亮工)得读其诗,余愧矣愧矣!”由于周、王二名流的赞誉,使这个苦吟东淘十七年,而“世亦无有知者的”“野人”之诗,不胫而走地名驰于大江南北。 吴嘉纪诗歌的主要内容 吴嘉纪留下的一千四百多首诗,(现杨积庆《吴嘉纪诗笺校》除删除处后1250首)其内容是多方面的。但其主要内容却贯串了一条红线,就是集中反映了他的爱国情操和民族精神,反映了他的爱国爱民、忧国忧民的思想。从一定意义上说,他的诗是一部爱国主义的悲歌。 吴嘉纪的一生,处在明亡清兴、移姓改祚之际,有四十余年是在烽火漫天的岁月中度过的。他亲眼目睹胡马长驱南下,蹂躏中原百姓。兵燹摧残之余,田园荒芜,盐场凋弊,雨涝潮患,旱蝗饥馑,苛捐杂税,民不聊生。这一幕一幕的乱世景象,不停地在他脑海里搬演,使他不能不产生故国之思,不能不用诗来揭露清军的残暴,官吏的贪酷,水患的肆虐,人民的痛苦,为历史留下见证。 吴嘉纪诗中爱国爱民、忧国忧民为内容的诗很多,这里择其要者介绍如下: 一写个人的爱国情怀。吴嘉纪的一生,处在明亡清兴之际。他的诗颇多哀时伤乱之作,以悲怆感怀的笔调,寄托故国之思,颂扬和凭吊抗清烈士,体现了他的爱国情怀。 二写清军的残暴罪行。清军南下之后,吴嘉纪家乡扬州、泰州以至东淘,兵戈满地,烽火不断。广大人民备受蹂躏,死亡惨重。吴嘉纪在诗中深刻揭露了清兵荼毒人民的残暴罪行。 顺治二年(1645)四月,清兵围扬州,城破屠杀十日,血肉狼藉,道路积尸。吴嘉纪在《挽饶母》中说:“忆昔芜城破,白刃散如雨,杀人十昼夜,尸积不可数。伊谁蒙不戮?鬼妻与鬼女。红颜半偷生,含羞对新主。城中人血流,营中日歌舞。谁知洁身者,闭门索死所。”扬州战事波及到安丰。他在《伤哉行》中说:“缅怀乙酉岁,里闾为战场。”“我昔兵过独还家,畦上髑髅多似瓜。”在《安丰场绝句四首》的第二首中也说:“儿童弄武范公堤,塞马腾来踏作泥。无数髑髅衰草里,年年变作野鸡啼。”战争时,嘉纪携家逃难,兵灾过后,再回到家乡,只见范公堤旁一颗颗堆积似瓜的头颅骨,凄惨景象令人触目惊心。 清军南下也加重了江淮人民的负担。吴嘉纪在《赠汪生伯》诗中说:“忆昔甲申岁,四镇拥兵卒。兴平称最强,争地民不恤。下令助军饷,威迫甚于贼。国家财富区,一朝为萧瑟。”由于兵卒过多,军响开支过大,人民的捐税加重,使本来是国家富裕的地区,变现经济萧瑟的贫困地区。 三写沉重的苛捐杂税。吴嘉纪在许多诗中揭露封建剥削制度下的苛捐杂税十分沉重,使人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他在《冬日田家》第三首说:“里胥复在门,从来不宽贷。老弱汗与力,输入胥囊内。囊满里胥行,室里饥人在。”催赋之人对人民的搜括从不宽容,如果缴不出赋税,还要挨一顿毒打。所以,老百姓只好“输尽瓮中麦,税完不受责。饥肤保一朝,肠腹苦三夕”。这两首诗充分揭露了当时税课苛重及百姓走投无路的凄惨景象。由于苛捐杂税沉重,使许多农民无法维持生计,只好逃亡他乡。他在《怀王鸿宝二首》中说;“何事尽室逃?公家赋税苛。追呼曾几日,村村无人家。”“陇无荷锄人,路有催租马。”出现百姓抛弃家园,举室逃亡的荒凉景象。 吴嘉纪在诗中还揭露了封建徭役的繁重。在《后七歌》中说:“六十老兄仰天泣,田鬻他人名在籍,吏胥呼去服徭役,长跪告免免不得。”还有更荒唐的事,吴嘉纪连半亩田也没有,但由于族中有人逃役,却要吴嘉纪替代。他在《归东淘答汪三韩过访》的诗中说:“徒吏持州帖,雁行柴门外,族有逃役者,署名呼我代。我无半亩田,征税何由派?密网及无辜,无地可趋背。” 四写严重的自然灾害。沿海人民不仅徭役负担过重,而且还经常遭遇飓风、决堤和海水倒灌等自然灾害和苦难。吴嘉纪在《风潮行》中说;“辛丑七月十六夜,夜半飓风声怒号,天地震动万物乱,大海吹起三丈潮。茅屋飞翻风卷去,男妇哭泣无栖处,潮头骤到似山摧,牵儿负女惊寻路。四野沸腾那有路,雨洒月黑蛟龙怒;避潮墩作波底波,范公堤上游鱼度。悲哉东海煮盐人,尔辈家家足苦辛。频年多雨盐难煮,寒宿草中饥食土;壮者流离弃故乡,灰场蒿满地无卤……”其他如《海潮叹》、《凄风行》等,都描写了飓风、海潮、水涨、堤决,湮没房屋、吞噬生命的凄惨景象。 五写悲惨的盐民生活。吴嘉纪诗中有不少是揭露封建统治对盐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他在《赠张蔚生先生》诗中说:“早夜煎盐卤井中,形容黧黑发蓬蓬。百年绝少人生乐,万族无如灶户穷。”脍炙人口的《绝句》中写道,“白头灶户低草房,六月煎盐烈火旁。走出门前炎日里,偷闲一刻是乘凉。”六月暑天,走到门外的骄阳里,也算是一种偷闲乘凉,可见灶户艰辛的程度。 灶户如果遇到阴雨连绵,就无法煮盐,也就难以生计。他在《望君来》中说:“今年春夏雨弗息,沙柔泥淡绝卤汁;坐思烈火与烈日,求受此苦不可得。”吴嘉纪的《临场歌》,写官差到盐场催征盐税:“掾豺隶狼,新例临场。十日东淘,五日南梁,趋役少迟,场吏大怒。骑马入草,鞭出灶户。”刻画了征税官差的狠毒。而《赠程飞涛》诗云:“广陵奢尤甚,巨室如王公。食肉被纨素,极意媚微躬。欢乐成昏愚,不幸财货丰。”对盐商巨富豪华奢侈予以无情揭露和鞭挞。 吴嘉纪诗歌在中国诗史上的地位 吴嘉纪一千多首存诗,反映了国家的苦难和人民的痛苦,表现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劳苦大众的深情。在中国诗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享有很高的声誉。正如著名诗人王苹所说的:“海上吟诗到白头,菱花满地一沙鸥。一生不出东淘路,自有才名十五州。” 《陋轩诗集》曾一度被列入禁书。但是他的诗并没有被禁绝,民间继续刊刻复印,后来的文学史著作和一些古诗选集中都选用其诗作。正因为如此,身前才得到周亮工、王士禛等文学大家的高度评价,生后在民间广为流传。 洪亮吉在《论诗绝句二十首》中把吴嘉纪与顾炎武相提并论说:“偶然落笔动天真,前有宁人后野人。金石气同姜桂气,始知天壤两遗民。”并在《北江诗话》中更为清晰地论述:“顾宁人诗有金石气,吴野人诗有姜桂气,同时名辈虽多,皆未能臻此境地。”这是完全符合实际的正确评价。“金石气”和“姜桂气”是从诗的气质入眼而把握诗的气韵。金石之气表示坚毅,是顾炎武坚贞不屈精神的写照,而姜桂(生姜、肉桂)之气,则反映了吴嘉纪的清苦甘辛,是其布衣形象的再现。顾炎武与吴嘉纪,都是宁折不弯的硬骨头,都是坚持民族气节的爱国志士。顾炎武反清起义失败后,游览名山大川,最后定居西北,从事写作,终身不仕。而吴嘉纪,在清兵入关后,绝口不谈仕进,苦守海边,终日苦吟,穷困潦倒一生。他们的言行都体现了高尚的爱国情怀和民族精神,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有杰出的成就,不愧是爱国主义的文学家和诗人。周亮工称吴嘉纪是“冠于布衣诗人之首”,卓尔堪推许他为“海内大家”,林昌彝赞许他是“以骨气奇高为诗品第一,”并不为过。陆廷抡《陋轩诗序》中说:“读陋轩集,则淮海之夫妇男女之辛苦垫隘,疲于奔命,不遑启处之状,虽百世而下,了然在目。甚矣,吴子之以诗为史也。”将吴诗论为诗史,正如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一之论,“其诗学杜,得其神,遗其貌”也。 吴嘉纪与终身相伴的贤内助、杰出的女词人王睿相濡以沫,艰苦与共,终爱一生。王睿是清初诗坛上的一位富有才华、志趣高洁,能与丈夫唱和的女词人,留下许多富有现实主义精神的词作,词集取名《陋轩词》。夫妇二人,一诗一词,均为时人所推崇。王睿的父亲王三重,是明代著名哲学家、泰州学派创始人王艮的后裔。王艮的早期启蒙思想对她有深刻的影响。她和丈夫隐居海滨,甘守清贫,以诗词自娱。清初徐树敏、钱岳等合选,由孔尚任等校阅的《众香词》,其中就收了王睿的两首佳作。一为《清平乐·柳丝》,词曰:“柳丝何意?叶叶闲垂地。收拾春光都是你,可是新愁不系!板桥云外啼莺,斜阳掩映衰城。不愿生同飞絮,何如死化浮萍!”王睿在这里借咏柳丝,抒发了与丈夫“生同飞絮”,“死化浮萍”的伉俪深情。另一首《卜算子·秋夜寄外》,词曰:“风急雁书空,露冷蛰吟户。莫道秋来便可怜,有恨凭谁诉?记起意中情,惹却心头苦。咒得银河不肯明,坐到三更鼓。”这是描写一位妇女思念在外进行反清复明活动的丈夫,增添了闺中的忧虑,表达了作者的故国之思。 从明崇祯十一年(1638)吴嘉纪与王睿结婚后,夫妇二人在贫困中度过了一生。在王睿过生日时,吴嘉纪写了一首《内人生日》诗以示祝贺。诗曰:“潦倒丘园二十秋,亲炊葵藿慰余愁。绝无暇日临青镜,频过凶年到白头。海气荒凉门有燕,溪光摇荡屋如舟。不能沽酒持相祝,依旧归来向尔谋。”这首诗生动形象地概括了他们夫妻相亲相爱、患难与共的晚年生活,是伉俪情深的上乘之作,为古代爱情诗史增添了一缕灿烂光彩。 王睿62岁于贫困中去世后,吴嘉纪痛彻肺腑,耿耿郁郁,一年后亦辞世而去,葬于东台梁垛场开家庄(含梁垛镇内)。吴嘉纪墓曾于1980年代修茸。 (摘编自林子秋先生文) 吴氏家祠现在安丰镇东淘古南街上。1990年安丰镇人民政府塑吴嘉纪像,现安置于吴氏家祠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