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锁文化 2018年10月08日 15:49
来源:《艺术博物馆》杂志
0人参与 0评论
锁具不仅仅是人类的生活用品,还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我国锁具的起用、发展已绵延了数千年,可以说,它和人类的私有制几乎同时诞生。 最初,人们只是简单地把个人贵重财物用兽皮包起来,外面用绳索牢牢捆缚,最后在开启处打上特殊的绳结。这种紧紧捆死的绳结,只能用一个叫“错”的工具才能挑开,它用兽牙或兽骨制成,形状像把镰刀状的钩子。实际上绳结就是最早的锁具,“错”就是最早的钥匙,这就是我国锁具的雏形。这种锁曾从商代沿用到汉代,后改用玉制,演变为贵族服饰上的佩饰。 到了距今5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我国先民创造了装在木结构框架建筑上的木锁,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锁具,可称得是“世界第一锁”。 春秋时期进入铁器时代,考古证明,在这一时期人们大量的是使用铁锁、铜锁,还有银锁、鎏金锁等,其中有代表性的如西周的青铜锁、东汉的金属锁,唐代的虾尾银锁和宋代的方身锁等,都具有相当高的技术水平。特别是汉代的铁制三簧锁,在我国沿用了1000多年。 锁具的繁荣期在明清时期,各种质材的锁具同步发展,以铜锁、铁锁居多,工艺更加精巧,在开锁难度和外形制造上有很大创新。如明代的三色铜锁、清代的白鹤锁、密码锁、暗门锁、四开锁、倒拉锁以及各种人物、动物和文字造型的锁具,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有的锁具结构复杂,设计巧妙,机关奇特,一般人很难打开。 我国古代锁具不仅历史悠久,种类众多,而且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例如古人制锁大多会在上面通过雕花刻字来打上当时的历史烙印,观察锁上的花纹样式,就可以看出彼时当地的风土民情,也能领略当时精巧的工艺水平。 锁除了可以作为历史的见证,不同形式的锁具还各自带有独特的寓意,例如线条优美的葫芦锁因其谐音“福禄锁”就显得意头十足,深得人们喜爱。 资讯来源:全球博物馆
[责任编辑:李晓]
来源: 中国古代的锁文化(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