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有普通话的古代,人们该如何交流?2018-11-02 20:30隋唐/秦始皇/帝国
在咱们中国广袤的土地上, 无论走到哪里, 只要能讲上几句普通话, 总能和人无障碍交流, 哪怕是一口川普或是…… 带着洋儿味的普通话。 你有没有想过, 讲普通话虽然是咱们如今 再平常不过的事儿, 寻常到在我们还不记事起, 就已经学会了这项技能。 但在没有普通话的古代,不同地方的人, 应该讲什么话才能交流呢? 想统一语音? 咱先统一文字吧 咱们都知道,起源于甲骨文的汉字, 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朝就实现了统一, 这极大地降低了帝国内部的交流成本。 不过,这只是文字, 想必大家对 各地许多听不懂的方言也是非常头痛。 有人可能会说: 要是秦始皇把语音也早早统一了, 那岂不是美滋滋~ 不过啊,这事可能有点难为秦始皇了…… 我好不容易把文字统一了, 你们还不满足啊? 虽说这位千古一帝决心够大,手段够狠, 但当时的通讯并不发达, 也没有咱们现在的语音设备, 要把当时天下人的口音也统一起来, 实在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那……为什么文字能统一呢? 其实啊,当时能熟练使用文字的人, 仅限于官吏和士(知识分子), 而普通的“黔首”,基本用不上文字。 所以,只需要搞定一小部分“体制内”人员, 就能现文字的统一。 但,统一语音就不一样啦。 古代“普通话”的起源与发展 汉语方言纷繁复杂,自古已然。 《说文解字》里就曾提到: “诸侯力政,不统于王…… 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根据西汉扬雄所著 《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的记载, 汉初的方言就已经达到了十来种。 方言太多,还差别很大, 于是人们需要一种在一定范围内, 大多数人可以交流的语言。 这就出现了所谓的“通语”,即通用的语言。 扬雄的《方言》最先提出了这个概念, 并与方言对应。 不过,这种通用的语言 实际比“通语”这个概念出现的要早得多, 各个历史时期通语的具体称谓也不一样。 先秦时期的通语叫“雅言”, 《论语·述而第七》里说: “子所雅言,《诗》《书》《礼》,皆雅言也。” 不过,这里所说的雅言, 更多的可能是指一种书面语。 《方言》一书的宋刻本 孔子当时周游列国, 三千弟子来自全国各地, 语言不通,如何讲学? 答案就在这里——雅言授课。 到了秦汉时期,多称“通语”, 隋唐时期多称为“汉音”。 至宋元时期, 则称为“正音”“雅音”。 一直到了明朝才叫做“官话”, 并且沿用至清末。 不会说“通话”? 想当公务员可就难了 自通语诞生之日起, 官方对使用这种 “普通话”的要求就日益严格。 在“雅言”时期, 还说不上什么官方的约束和规范, 更多的是从俗从众而已。 但到了秦汉的“通语”、 隋唐的“汉音”以后就不同了, 陆续出现半官方或官方性质的 规范约束加之于通语。 《魏书·咸阳王禧传》中, 就记载了一次孝文帝就推广“普通话” 征询咸阳王禧意见的对话, 孝文帝说道: “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年三十以上, 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 三十以下, 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 而对于故意不说正音的人, 则要处以降爵黜官的惩罚。 那个时候,在正式场合学通语, 说通语已经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质。 到了“官话”阶段更是如此。 所以说啊,这古人沟通起来, 也没有咱们想象中的那么麻烦。 不过, 虽然我们的“普通话”是全国统一标准, 但是地方的乡音也依旧是很萌的存在。 譬如“阿拉宁波人”, 一听就很亲切了。 那么你家乡又有什么有趣的方言呢? 在文末留言区与我们一同分享一下吧~ 来源:天一阁(ID:nbtianyige)
来源: 没有普通话的古代人们怎么交流?(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