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厌学已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普遍现象。从心理学角度讲,厌学症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但导致学生产生厌学症是多种主客观、内外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存在着复杂的心理机制。
学习目的不明确
在大多数孩子的印象中,当他们踏进学校的第一刻起,硬生生的课本就摆在了他们的面前,没有人告诉他们为什么要学习,只告诉他们该如何学习。
为自己而学还是为分数而学?家长给孩子定目标,学校给孩子排名次,孩子心中自然而然把学习和分数挂上钩。应试的学习目的显然是枯燥且乏味的,而学习就是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付出很大的心智努力。迷茫伴随高度的精神紧张,久而久之孩子们必然会产生心理疲倦感。
“偏科”现象
有一部分孩子,有些课学得特别好,而有些课的成绩则让人“不忍直视”,这就是所谓的“偏科”现象。大部分孩子因为对该科目不感兴趣造成“偏科”。有意思的是,有部分孩子“偏科”的原因是因为孩子不喜欢偏科那一科目的任课老师,导致孩子上课不愿意听该老师讲话,该科目成绩自然就下来了。
父母的高期望值带来的负效应
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越高,孩子心理压力越大,从而产生厌学情绪。很多孩子在小学的时候成绩非常好,父母对孩子的期望非常高,但是到了中学阶段,学科增多、难度加大,孩子成绩下滑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很多父母会跟孩子说:“你看你以前成绩多棒,现在怎么变成这样了?”中学阶段的孩子本处于青春期,当他觉得自己无论如何努力也打不到父母的高要求时,那种负能量的厌学情绪会一下子迸发出来,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
“分数至上”的学校教育
在中学教育中,重应试、轻素质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很多学校“分数至上”的理念忽视了对孩子德、体、美、劳的培养。同时在智育方面学校又只注重与升学考试有关的科目,让学生的能力、个性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性,让孩子们觉得学习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不可避免的社会因素
互联网时代,许多社会不良风气冲击着孩子们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孩子们经常耳濡目染一些有关“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信息,很容易让孩子形成一种“不努力也能成功”的错误观念。很多孩子喜欢“追星”,觉得明星们不用学习又有这么多人追捧,但是他们只看到了明星们光鲜亮丽的外表,却忽视了他们背后付出的巨大努力。
发现了孩子的厌学原因,那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看如何解决孩子的厌学问题:
作为家长,你需要让孩子认识学习的意义。龙应台曾跟自己的孩子说:“孩子,我要求你用功读书,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作为家长,你需要让孩子正确归因学习上的失败。对于“偏科”的孩子,你要察觉孩子对学习该科目没有兴趣的原因,教会孩子学好的方法是培养孩子学习兴趣的最关键要素。同时你也要告诉孩子,学习是为了自己,而不是为了和某一科老师“怄气”。
作为家长,你需要与孩子共情。学校竞争如此激烈,家里应作为孩子缓解心理压力的避风港。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逆反心理较强,这个时候需要家长循循善诱,耐心指点,讲究引导方法。让孩子从苦学、厌学变为喜学、乐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