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马不羁 于 2016-5-17 09:33 编辑
《一路骑行》系列之二
新四军纪念馆
我梳理一下近代《中国革命史》,起码有8处提到革命老区盐城。刘少奇、陈毅、粟裕、张云逸等老一辈革命家都在盐城留下过战斗足迹。即便现在盐城大街,依然保留建军路、解放桥这些带有强烈历史印记的称呼。盐城东西两头,各有一座纪念新四军的地方,西边叫泰山庙,东边叫新四军纪念馆。
从我们老单位骑行2公里,便到了新四军纪念馆,丈余高碑,巍然屹立,原国家主席李先念亲笔提写碑名:“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重建军部纪念碑。”碑前一名新四军雕像立在基石上吹起东进的号角,英姿飒爽,形象逼真,战鼓响动,号角齐鸣,仿佛又将人们带到当年残酷的斗争岁月中。
中国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蒋介石想化整为零,把仅有的共产党少量部队分散编制到人数众多的国民党汪洋大海中去。共产党当然不答应,经过谈判和一再坚持,最终将共产党单独编制为两支部队,分别叫“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新四军名称由此而来。
1937年抗日期间,共产党坚持抗日,国民党队伍外有日寇侵略,内有派系斗争,但是蒋介石仍然热衷于内讧。在1941年1月4日派手下干将顾祝同带领7个师约8万人在安徽泾县伏击了经过这里的新四军部队。9000余人新四军,经过11天激烈战斗,突围出来不足两千人,一路由泰州辗转到盐城。中国共产党就在新四军纪念馆这个地方,重新集结旧部,由陈毅出任代军长,在盐城休生养息,最后重新出山,一举奠定新四军在中国革命史上不可撼动的历史地位。
关于新四军的这段历史,大家耳熟能详。我们现在来梳理一些杂项,或许让我们对当初那段经历有所感悟。
第一、皖南事变的前奏。新四军那次行军,执行的是国民党蒋介石“一个月之内必须开赴到黄河以北”的命令,所以说国民党是知道新四军开赴黄河以北这件事情的,但是新四军什么时候迁移?途经什么路线?国民党并不知情。人们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话反过来用也是如此。其实国民党早就想铲除新四军,因此对这次偷袭蓄谋已久,加上新四军部队组成人员复杂,使国民党安插在新四军内部的谍报人员发挥了最大作用。所以新四军的一举一动,国民党最高指挥官了如指掌。静若处子,动如蛟兔。要么不出击,一出击当全力赴之。在国民党8万正规部队与以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等8省游击队为班底的新四军刚刚开打的时候,无论军长叶挺,还是副军长项军都没把这次战斗当做太大一回事,以为只是碰到普通的国民党军队。须知叶挺领导的军队赫赫有名,被称为铁军,他与国民党打仗,几乎未尝败绩,而他本人也素有战神之称;副军长项英亦是身经百战,眼高得很。再说了,手里还握有9000余人的新四军部队。所以一开始他们比较轻敌,当意识到问题非常残酷且严峻时,新四军已经错过了突围的最佳时机。从1月4日开始,打到14日结束,这场惨绝人寰的兄弟相残历经11天,死伤万余人,而今回想起来仍然心有余悸,真不知当时铁蹄还在蹂躏中国的日本人会对中国的兄弟相残持什么看法?
第二、陈毅元帅。如果不是战争,不是国家有难,我不知道陈毅会是什么身份。诗人?画家?瓦匠?木匠?以陈毅的心态和聪明才智,恐怕做什么都会做得很出色。当新四军突围到盐城的时候,是陈毅重新组建军部,扛起抗日东进的大旗;新中国解放后,上海龙蛇混杂,地痞、流氓、妓女、掮客,还有国民党残余煽动动乱和特务暗杀。一时天昏地暗,人心惶惶,许多资本家无法生存,纷纷出逃,还有一些资本家持观望态度,摇摆不定。在这种情况下,又是陈毅,脱下戎装,做起了上海市长,是他挽留了大批工矿企业,保住了中国的经济命脉;当上海稳定、中国需要赢得国际声望的时候,我们的外交部长继续选定陈毅。有一则小故事说陈毅与某国元首握手,元首说:“你(陈毅)写的东西太难看了,我刚看两页就看不下去了”。陈毅哈哈大笑道:“你写的东西我连一页都没看。”陈毅的急才和机智让元首再也不敢小瞧这个刚刚崛起的共产党中国。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爆发,陈毅受到了不公正待遇。陈毅文能吟咏“二十年来是与非,一生系得几安危”诗句,武能安邦定国,甚至被错误批斗时还能悠闲地吃着水果糖。元帅的这份胸襟、这份气度、这份豁达真让我们后人仰慕得很。
1971年,陈毅因直肠癌误诊和文革期间的人为拖延,次年1月6日病死于北京。所以作为稍有一点历史知识的中国公民,我们亏欠这位老帅太多。
第三、在纪念馆二楼,留有若干关于新四军的历史遗迹。其中既有当年新四军的马袋、草鞋,也有陈毅执笔、曲作者何士德亲自抄录的新四军军歌,更有叶挺《我的自白书》影印件:
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
为狗爬出的洞敞着,
一个声音高叫着:
——爬出来呵,给尔自由!
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信
人的身躯那能由狗的洞子爬出!
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
地下的火冲腾,
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
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
得到永生
可惜我们的叶军长在被国民党送回延安的路上,因飞机失事,惨死于黑茶山。有人说是事故,有人说是阴谋,但是斯人已逝,恩仇已泯。唯有铭记历史、感恩曾为新中国作出贡献的先烈,才是对他们最好的尊重。
信步而行,愈觉沉重。我在一个四十岁女人的黑白照片前停了下来,照片下面注释一段文字:郭村战斗中,为新四军夜送情报的地下党员郑少仪。
郑少仪俊美,刚毅。我常常在想,800万国民党大军为什么会斗不过一小撮“草寇”?不仅仅因为我们拥有朱毛、陈毅,更主要的原因应该是人心向背,共产党后面还跟着4万万像郑少仪这样默默支持他们的普通老百姓。
2016.3.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