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故事:高二参加高考进清华
1杨振宁的父亲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的父亲杨武之是知名数学学者,长期在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任系主任或代主任,是我国早期从事现代数论和代数学教学与研究的学者。 杨武之的主要学术贡献是数论研究,尤其以华林(Waring)问题的工作著称。杨武之一生从事数学教育,特别是在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执教并主持系务时期,对中国现代数学的贡献很大。
因为战争,杨振宁一家1938年春迁到昆后。杨家最先住在西南联大、云南大学间的文化巷11号。这条小巷原先是昆明北城脚偏僻荒凉、荨麻丛生之地,也叫作荨麻巷。随着联大教职工的陆续迁入,巷内除杨家外,还有物理学系教授赵忠尧和霍秉权分别住进19号、43号,化学系教授刘云浦住进41号,其他学校如云南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费孝通等也先后入住该巷,小巷顿时热闹起来,并成为联大等校师生进出城内的主要通道,因而改名文化巷。 2突如其来的高考 1938年夏,鉴于辗转流离到抗战大后方的中学生非常之多,且短期内即将迎来高考。当时国民政府教育部宣布了一项应急措施:所有学生,不需文凭,可按同等学历报考大学,择优录取。 得此消息,随任西南联大数学系教授的父亲杨武之迁至昆明的杨振宁,在父亲的鼓励和支持下,以高二学历早早地报名参加统一招生考试。 国立各院校昆明招生委员会办事处发给杨振宁的准考证为“统昆字第0008”,试场为“第壹试场”,座位为“第捌号”。 大学考试那天,杨振宁天还不亮就起了床,迅速地吃了几口饭,就精神抖擞地走进考场。这时候,考场上只来了寥寥几位同学。杨振宁穿着整洁的学生装,高高兴兴地领了准考证,贴上路过汉口时所照的照片,准考证上写着“统昆字第0008号考生业经审查合格,准予在昆明应考本科壹年级”。 由于杨振宁平时读书认真,在动荡的战争年代也苦学不辍,考试几天之后,便以出色的成绩,被大学录取了。 只有高二学历的杨振宁能够考取当时的最高学府———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这确实让人感到高兴和意外,但这反过来说明杨武之家教有方,杨振宁刻苦好学wuli.in。 关于这一点,杨振宁2000年4月6日在南京作题为《中国文化与科学》的演讲时说: “我发现我在许多方面是很幸运的。首先,我的父亲是大学教授,我在一个学术气氛很浓的清华园里长大;另一方面,我很小就发现数学对我很容易……” 3关于西南联大 1937年抗日战争发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先迁至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同年10月25日开学。1938年4月又西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5月4日开始上课,设立文、理、法商、工、师范5个院26个系,两个专修科一个选修班。北大、清华、南开原均为著名的高等学府,组成联大以后,荟集了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教授,师资充实。西南联大在办学的8年中毕业学生约2000人。 文章转自网络
真诚 努力 爱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