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饕餮先生 于 2016-6-26 21:09 编辑
所有的幸福,被灾难这个暴君瞬间夺走。 龙卷风呼啸而去3天了,阜宁县新沟镇南湾小学门口的路牌仍没被扶正,但“Y006新硕线”几个字依旧清晰,就像许云的回忆。 3天之后,如果不是为了给儿媳薛金林出殡,许云恐怕很难在短时间内回家。她没有进门,因为几乎无门可进,只是和亲家周竹英抱头痛哭。 许云和周竹英共同的女儿薛金林,为了保护自己的女儿在灾害中遇难——从瓦砾中被扒出时,刚出生6天的女儿小欣宜被母亲薛金林紧紧搂在怀里,一只手挡着。 以命换命是母爱的终极诠释,当它真正发生时,却总是那么残忍。我们,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
回家第二天,“起风了”
如果你听完许云的哭诉,一定会和我一样,痛恨龙卷风的无情。因为,它让一个新生命,在降临人世的第六天,就失去了妈妈。 “你知道吗,出事的时候,我儿媳才出院一天啊……” 许云的儿媳名叫薛金林,年仅29岁。小欣宜早产了十几天,是薛金林拼了命生出来的孩子——6月17日进产房,顺产生不出来只能剖腹产。 女儿的名字是薛金林取的,她希望女儿幸福快乐。6月22日,她带着宝宝出院回家。
许云的家是栋二层小楼,这栋房子建于1991年,当时可是村里最“豪华”的二层小洋楼。事发当时,薛金林带着孩子住在楼上。许云像每个照顾月子的婆婆一样,打发儿子宗潮去问儿媳想不想吃东西。不一会,儿子带来了肯定的答复。 “我就在一楼厨房里烧汤给儿媳吃了,汤还没烧透,就起风了。”许云说,“只不过,一开始是一阵小风,也没人太在意。” 的确,当时没有人能够想到,那阵“小风”意味着什么。 紧接着,大风起。 “我听到屋顶瓦片被掀起来的声音,心想坏了,儿媳和孙女还在楼上。” 当许云和儿子宗潮冲上楼的时候,眼里只有断墙和瓦砾,“我和儿子只有拼命扒,一大一小两条命都在里面……”
生死时刻,母亲伸手护住了女儿
先被发现的,是当时刚刚出生6天的小欣宜。 许云事后回忆,自己和儿子最先听到了一阵“哇哇”的啼哭声,后来发现薛金林的胳膊呈90度,罩在仅出生6天的小欣宜身上,身体的其余部分则被瓦砾覆盖。小欣宜就靠妈妈胳膊支撑下的细小空间活了下来。“我们赶紧找了床被子铺在地上,把孩子放好继续扒。”许云称。 我们都知道,以命换命是母爱的终极诠释,可当它真正发生时,总是无比残忍。 “当时我们没法想太多,只想把儿媳送到医院里去。”许云和儿子宗潮疯狂地拨打110和120,但总是无法接通——事后众人才知道,龙卷风过后,当地的通信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我们打电话给亲戚,也是打了6遍才打通,可亲戚只能把车开到村口,村里路边的树都倒了,没法往里走。”许云说,“没办法,我们又喊乡亲帮忙,把儿媳放在木板上抬出村,走了一会又换了辆三轮车,才把儿媳送到车里。” 尽管薛金林以当时所能达到的最快速度被送到医院,但家人们等来的依旧是噩耗。“其实扒出来的时候就没气了,但我们还是想看看,能不能救活,毕竟孩子还没满月啊,怎么能没有了妈妈……”许云说。
“儿子说顶不起这个家”
孩子不能没有妈妈,丈夫同样不能没有妻子。 “妈,我已经顶不起这个家了……”这是悲剧发生后,儿子宗潮对母亲许云说的话。 此前宗潮在无锡打工,是一名空调安装工。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膝下也是儿女双全。如今,这个32岁的汉子口出此言,只能证明这个家庭确实到了崩溃边缘。 事发时,宗潮的父亲在一楼,虽然躲过塌房,但胸口依然被破碎的玻璃渣划了数道口子,被送到县医院后,医护人员担心玻璃渣留在老人体内,便把他转到盐城市区的医院。“虽然目前没什么大事了,但老头本来就有脑梗,平时不拉一把都起不了床,现在更是……”许云担心地说。 更让人揪心的,是宗潮和薛金林还没满月的小女儿。事实上,两天前,就有爱心人士在微博和微信朋友圈中转发这个消息:孩子才6天,妈妈却去世了,现在孩子连奶都没的吃……谁能帮帮她。 这个被不幸轰炸的家庭,仅有的让人稍稍宽心的消息是:“小欣宜和哥哥小子轩住到他爸爸的四叔家去了,吃奶的问题已经解决了。”许云说。
妈妈呢,妈妈怎么没来
薛金林去世后,孩子只能吃奶粉,奶瓶放到嘴边,她闭着眼睛喝光,不哭不闹。“孩子好像知道,她以后再也吃不到母乳了。”家里亲戚说。 宗潮和薛金林的大儿子小子轩今年6岁,他还不知道妈妈已经去世的消息,这几天依旧维持着顽皮状态。在他的世界里,妈妈只是进了医院。 哪怕是在薛金林的葬礼上,宗子轩依然这么认为。“他不知道什么是殡仪馆,看到来了这么多人,有点害怕,就到处问‘妈妈在哪?妈妈怎么没来’。” 一旁的宗潮,已经悲伤到无法迈步前往妻子的墓地。“他连老婆的墓碑也没有摸到,太伤心了……”家里亲戚叹道。 薛金林还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妹妹,二姐说,薛金林即将过30岁的生日,她们准备悄悄给她送份礼物。如今,礼物已经无人查收。
“为了两个孩子,得活下去”,绝对不会把孩子送给别人
小子轩和小欣宜,已经成了阜宁最受关注的孩子。 25日上午,扬子晚报记者在阜宁县医院探访时,就有医护人员表示,“我们也听说了这个苦命孩子的事,这两天有些爱心人士找到医院来,想要给孩子捐款捐物。” 在一些受灾村落,部分志愿者知道记者的身份后,都会打听孩子的近况,想帮助许云一家渡过难关。 25日下午,扬子晚报记者陪同许云一家前往当地镇政府,那里已经有不少村民和热心人,送来了食品和其他生活物资。 关于两个孩子的未来,许云其实并不是很明晰,但她始终坚持一点:绝对不把孩子送人。“有人来找过我们,说想收养孩子,但我们没有同意。这是妈妈用命换来的孩子啊,我们怎么能把她送给别人来养。” “你们愿意接受好心人的捐助吗?” 面对这个问题,许云让亲戚找出了一张银行卡,“为了孩子,我得活下去,希望有好心人能帮帮我们。”
(扬子晚报特派记者 石磊 季宇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