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盐城乐聚社区

[品茶论道] 一个人,一辈子,一部伟大电影

[复制链接] 1
回复
2994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07

主题

3093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19Rank: 19Rank: 19

积分
15360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6-7-10 20:55: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有许多导演,他们不断地拍电影,一部又一部,终于有了一部杰作。这部杰作带给导演不尽的荣誉和闪亮的镁光灯。他们名字底下一长串的电影目录仿佛就是为了诞生那一刻,为了诞生那一部伟大之作。可惜很多情况下,仿佛就只是昙花一现,奈特·沙马兰再也拍不出《灵异第六感》这样的杰作,约翰·辛格顿的《街区男孩》是这样,理查德·凯利的《死亡幻觉》也是如此。
不过,还有一群导演,他们因为某种原因进入电影行业,仅仅拍了一部电影,然后又因为某种原因离开,却留下了一部伟大之作。也许只是拍完后觉得要离开这个行业,也许是激流勇退,也许是因为时代局限。下面稍稍地介绍一下。(其中一些电影可能会很冷门,但绝对是好片,虽然资源不好找。。。)
第四阶段 Phase IV(索尔·巴斯)1974
索尔·巴斯是20世纪最为多产的美术设计师之一,他设计电影海报,以及各种Logo。
电影主要讲述一群科学家大战一群高智商蚂蚁。这部电影使用了许多先锋视觉技巧,比如背投,微距,几何构图等,观感强烈又奇特。
吾父吾子 Kotch (杰克·莱蒙)1971
杰克·莱蒙是电影镜头下的一个传奇,他主演了许多电影经典,比如《热情似火》,还有《桃色公寓》。作为演员,共荣获8次奥斯卡提名,两次获奖。
电影由同名小说改编,主要讲了一个老人为了不被家人送到敬老院而逃走,在途中与一个怀孕的少女建立了友谊。
诽谤言语与不朽Traité de bave et d'éternité (伊西多尔·伊苏)1951
伊西多尔·伊苏出生于罗马尼亚,一个法国诗人,此外还从事电影批评,以及视觉艺术。同时,他还是文字主义运动的奠基者。
这是一部最直接,最富挑衅性的电影。而体现其挑衅性的不是画面,而是语言。这是部实验性及革命性电影,为了抨击传统电影,伊苏引入了一个新概念:“差异化”,就是声轨与画面完全无关。影片的声轨对白之中自始至终都充斥着刺耳的噪音和人群的嘈杂声,而且放映的电影胶片还附带着划痕以及漂白痕迹。
两男一女三逃犯Quick Change(比尔·默里)1990
比尔·默里是为数不多的在独立电影和流行电影均有建树的演员,有预算充足的捉鬼敢死队,也有小成本电影《迷失东京》《青春年少》。于是,他开始指导自己的电影,同时也是其唯一一次的指导。
这部电影由比尔·默里与霍华德·富兰克林联合指导,这部犯罪喜剧剧本设计极为巧妙。充满着比尔·海默的喜剧风格。
蜜月杀手The Honeymoon Killers(伦纳德·卡斯特)1969
伦纳德·卡斯特从事的是歌剧作曲以及剧本创作,他的室友斯戴拜尔是一个电影制片人,制作人有意改编一个真实犯罪案件:一个女护士爱上了一个专门杀害女人的杀手。于是就拜托卡斯特去对那个犯罪案件进行一番调查,后来又因为预算紧张,就索性让卡斯特来写剧本。
最初的导演是马丁·斯科塞斯,不过,因为马丁拍的太慢就换成唐纳德·沃克曼,两周还不满,沃克曼也被炒了。索性就让卡斯特来掌镜了。 卡斯特虽然初涉电影行业,但对这部电影十分上心,每一处细节都力求完美,虽未在商业上取得成功,但却留下了这部糅合了黑色幽默与残酷暴力的爱情犯罪故事。
旺达Wanda(芭芭拉·罗登)1970
在这部电影之前,芭芭拉·罗登荣获过托尼戏剧奖最佳女演员。这部电影亦荣国威尼斯国际电影节Pasinetti最佳外语片奖。电影风格阴郁而又残酷,充满着冷漠,或许会带来一些不安和焦躁的电影观感。
旺达是个平庸之人,她的生活被周围的人和事左右着,她逃离了家庭,随后便是狂欢般的犯罪。影片虽备受质疑,但芭芭拉依然着迷于导演这一事业。1980年,她患上了乳腺癌,执导新电影的想法却仍在她的脑海里挥之不去,可惜最终还是没有这个机会。
灵魂狂欢节Carnival of Souls(赫克·哈维)1962
被奉为Cult电影经典之一,主要讲了一个年轻的女风琴师,在经历一次离奇的车祸后依然活着,后来来到了城里,当了一个乐师,只是奇怪的是,城里的人似乎没有意识他的存在。
赫克·哈维过去拍片子都是用来作教育和工业培训的。黑白摄影以及各种低成本视觉技巧让这部恐怖片充分展示了它的魅力,只是在那个时代,大众却不欣赏这样子的电影。要不然,导演或许会拍出更多好片子来。
失落者Der Verlorene(彼得·罗)1951
彼得·罗在26岁时就因《M就是凶手》名声大噪了,但是导演与写作事业才是其心心所念,从《M就是凶手》到自导自演的《失落者》的这二十年中,他一直在积累电影知识。
这部电影主要情节是讲一个德意志第三帝国的一个谋杀犯战后为了不泄露罪行,去当了一名医生。电影采用闪回叙述方式,来展现主人公的精神缺陷。
约翰尼上战场Johnny Got his Gun(达尔顿·特朗勃)1971
导演就是大名鼎鼎的编剧达尔顿·特朗勃(毒师老白演的那部传记就是特朗勃)。他曾被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调查共产党)列入黑名单。
电影讲的是一个上战场后受重伤的青年,等到他醒来时,双腿,双臂,脸上绝大部分都被炸毁了,他不能看,不能讲,不能听,成了自己身体的囚徒。只有意识依然存在,军队决定让他活着,以待研究。电影残酷而又略带惊悚,但与此同时,却是一部极佳的反战电影。电影明显影射了越南战争。
猎人之夜The Night of the Hunter(查尔斯·劳顿)1955
这部电影绝对可以称得上所有只拍了一部杰作的导演的标杆。这是一部黑色童话,一部盛大梦魇。查尔斯·劳顿用风格化的对白,奇特的光影,扭曲的视角,超现实主义的设定以及奇怪的拍摄角度缔造了这部伟大之作。
可惜那时候观众对这些还是不能接受,商业的失败使得再拍电影难上加难,七年后,劳顿因脑溢血而去世,那时这部电影还仍被认为是一部失败之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6-7-10 22:49:09 | 只看该作者
还真没研究过,不懂。
西域恋歌,响遏行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