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盐城乐聚社区

孩子的人生,不是你的战场

[复制链接] 13
回复
5331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6-8-27 10:22: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绿洲心理 于 2016-8-27 10:26 编辑

孩子的人生,不是你的战场

    近日看到一则新闻,美国一位慈爱的母亲,独自照顾多病在身的瘫痪女儿,两人的乐观精神,为社会带来很多正能量,也有很多爱心人士施与援助之手。然而观众猜对开头没猜对结局——女儿与网上认识的男友合谋捅死了自己母亲,并发在微博上广而告之。随着警方调查最后真相大白,原来被母亲宣传的女儿的“多病”都是谎言,女儿实际上很健康,根本没有“染色体缺失、肌肉萎缩症、癫痫、重度哮喘、睡眠呼吸中止症、智力缺陷”这些捏造出来的疾病,而是母亲为了获得社会人士的关爱,编造出来的。原来她从小在母亲一个又一个温柔的谎言中长大,被迫地接受着母亲仁慈的“大爱”,被当作一个病人养着,吃着各种药物。直到女儿认识了网友后,她才意识到自己不能生活在谎言之中。为了摆脱妈妈的控制,她最终走上了极端。这样的事件并不多见,何况查出那个母亲是患有严重的心理疾病。然而在我们周围的社会家庭中,会有这样的情况吗?事实上,并不少见。其实中国的家长很容易存在这样的问题。在家中对孩子控制过多,造成孩子做事没有主见、没有自信,不能坚持自己的立场,经常讨好别人。但是这样的“乖乖女”一旦爆发,后果惊人。自卑的原因有很多,被强势管教是第一个◦“我觉得现在监狱里的生活都比之前跟妈妈一起生活要自由。”
   “我从小都是妈妈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但她让我做的都是些不太好的事”
   “她让我撒谎,我不想撒谎,我想做一个诚实的好人……”
    新闻里的女孩这样说,仿佛也惊醒了许多“任劳任怨”的母亲。当孩子还小的时候,母亲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给孩子喂奶、换尿布。妈妈对孩子的教养方式是保护,家里的事情全部亲力亲为、忙进忙出。父亲什么都不管,母亲越来越成为一个女强人。孩子逐渐长大,但是妈妈的抚养方式却没有变,仍然把女儿当做婴儿,不允许她做这做那,不允许她跟同学出去玩等等。但当孩子已经有自己独立思想时,母亲仍然要求孩子按照自己意愿行事,就的确会给孩子带来被母亲统治的感觉。家长的适度管控是好的,可以防止孩子出现什么危险。但过度管控便是剥夺了孩子的人身自由。这么说一点都不为过。如果孩子有人际交往的需要,你却限制孩子与人交往的要求,让孩子待在家里也得不到家人的陪伴,那么就错过了他学习人际相处的时机。每个人都不愿意自己的思想意志被别人操控,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然而当孩子还小的时候的确无力反抗,自己的想法和意志只能被“管得多”的母亲剥夺。时间久了,孩子无法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会觉得自己的想法都是错的,已经失去了自我,必须得依靠他人来做决定。
    你以为的爱,不过是爱控制
    完美不是控制出来的,而是爆发出来的。 我感觉到完美,我就是完美。——电影《黑天鹅》在电影《黑天鹅》中,妈妈因为生下Nina,所以被迫从芭蕾剧团退役,作为单亲母亲,她对Nina付出了自己全部的爱。已经28岁的Nina,在妈妈看来仍然是个没有长大的小女孩。一直称她为“宝贝”,一定要帮她穿衣服,限制她的饮食,外出的时间,人际交往,甚至是指甲的长度。而妈妈最大的愿望就是让NIna成为一流的芭蕾舞者,完成她未完成的愿望。生活中她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是因为生下你而结束了舞台生涯的。”所以Nina是母亲生命的全部寄托。当女儿失败时,母亲就用各种话来打击她,“我就知道你不能”“你怎么就是改不了”。但是当女儿拿到角色时,妈妈意识到自己可能无法再控制女儿的时候,她又开始恐慌,从支持者而变成女儿的阻碍者,用更加激进的方式否定和打击Nina。她以为的爱,其实是对女儿的控制。在控制欲强的父母眼中,孩子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而是自己的作品。所以他们会在孩子身上强加上自己理想和要求。他们执着于自己与孩子的关系,如果孩子一旦想要逃离,就会用言语制约来约束自己的孩子。他们所谓的爱,不过是以爱的名义占有,却从来没意识到孩子是独立的个体。谁破坏了孩子本该有的底线
   “我都是为了你好”这是真的吗?
    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便利贴女孩”,被人指手画脚还总是笑盈盈的,这样的性格其实我们并不喜欢,甚至不自觉也想去指挥她,因为她“好欺负”。那好欺负的人是怎么形成的?在家庭中家教严格,孩子听话懂事,这样的性格是每个家长都喜欢的。孩子为了让父母喜欢自己,便逐渐形成了这样委屈自己讨好别人的模式。     他们的自我早被吞噬,因为最早的时候家长的严苛吞噬了他们,或者家庭里的语言、身体暴力吓坏了他们。
    不管别人怎样对他,他都能原谅对方。
    这种善解人意的好人,是隐藏了真实的自我需求,而使用一个“假我”的面具维持一个好人的形象。因为与人交往过程中不可能一味地付出不求回报,长期压抑自己的需求之后,达到一个临界点,会出现两种状况:一种是向内自我攻击,觉得自己越来越没有价值,或者向外攻击,突然爆发。所以一个总是尊重所有人的人,却得不到应该有的尊重。因为他没有尊重自己,在该保护自己的时候没有给予别人反击。由此可见,在原生家庭里没有得到恰当尊重的人往往不能适当保护自己、拥有合适的底线。
    孩子个人边界的建立
    人生中的每一步不能走错,走错了要用一辈子偿还。——电视剧《虎妈猫爸》在电视剧《虎妈猫爸》中,赵薇饰演的是一个望子成龙的“虎妈”毕胜男。为了不让女儿输在起跑线上,毕胜男制订了一系列的望子成才教育计划。却从来没有考虑过女儿的想法和要求,只是强迫女儿朝着自己规划的方向前进。为了让7岁的女儿能上个好学校,毕胜男甚至想要砸锅卖铁买学区房,原本温馨的家庭,因为女儿的学习,爆发了一次又一次的争吵。就像是电视剧的海报上写的:你的人生,我的战争。虽然在一系列的高压之下,茜茜的成绩有很大的提升,但是最终却给孩子造成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在生活中,家长们把孩子的人生,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战场。让孩子替自己完成未实现的愿望。为了学习成绩不惜一切手段去压迫孩子,缩减孩子的自由空间。虽然家长的这种做法会取得暂时的成功,拥有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可是在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很容易失去边界感。而一个孩子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就必须拥有自己的边界感。所以亨利·克劳德在书中写道:父母应该有一个很严肃的责任:教导孩子有内心的界限感,而且能够尊重别人的界限。有些叛逆,姗姗来迟新闻中的女孩遇到的冲突是:是成长、蜕变;还是回到母亲温柔的牢笼。如果一个人的自我被压抑很久,再次爆发的力量可能也是非常强大的。新闻里子女杀死父母的案子,何尝不是这样的例子,自我压抑到一定程度,总会有一个宣泄口来释放她的暴怒。我们身边很多人也经历着这样的心理冲突,而且更多是发生在不被觉察的潜意识里的。
    我不能相信你,你毁了我的人生! ——电影《辣妈辣妹》当孩子渐渐地长大,意识到自我空间时,他们就会面临这样的问题:是开始尊重自己的个人意识,还是依旧做个乖孩子言听计从?
    大多数家人的出发点无非是关心或是有较高的期待,他们自以为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沟通的时候往往不能站在理解的角度去考虑,而是站在一个权威者的位置去对待孩子。
    还有另外的情况是,父母因为上一辈的不正确对待而形成的一些心理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察觉,他们就容易把自己的创伤和焦虑延续给孩子。
    这样看来,如果孩子在人际关系、亲密关系上出现障碍,即提醒当事人以及家人,她的心理状况已经出现一些隐患,需要及时彻底调整。比较深刻全面的调整即是去觉察行为、重塑模式。 一个正常的家庭关系,其实是“去角色”的,也就是说:父母不用一直带着“父母的外套”,那样会强加给自己更多的责任,孩子也不能一直把自己当成长不大的“孩子”,那样成为不了一个独立的成人。一个健康的关系,其实是两个完整个体的关系,而不是相互依附和控制。我们都需要在爱中成长为一个独立的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3

主题

387

帖子

965

积分

致果校尉(正七品)

Rank: 6Rank: 6

积分
965
沙发
发表于 2016-8-28 21:28:07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37

帖子

124

积分

仁勇校尉(正九品)

Rank: 2Rank: 2

积分
124
板凳
发表于 2016-9-18 08:58:4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37

帖子

124

积分

仁勇校尉(正九品)

Rank: 2Rank: 2

积分
124
地板
发表于 2016-9-18 10:57:15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8

主题

37

帖子

124

积分

仁勇校尉(正九品)

Rank: 2Rank: 2

积分
124
5#
发表于 2016-9-20 08:39:39 |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