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盐城乐聚社区

[资料分享] 别在孩子需要管教的时候,和他们做朋友

[复制链接] 0
回复
939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616

主题

2647

帖子

8906

积分

版主

Rank: 19Rank: 19Rank: 19

积分
8906

首届研讨会纪念勋章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6-11-22 20:42:0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两天我去参加同学聚会,女同学A带着7岁的儿子一起来,见面后,大家起立和这对母子俩打招呼,但是孩子只顾着低头玩手机游戏,头都懒得抬。
饭菜上桌后,孩子嚷嚷着要吃肉,A夹完肉,又放了些青菜在孩子的盘子里,没想到孩子不乐意了,把桌子上的盘子碟子全都撸到了地上,动静太大,把楼道里的服务员都吸引了过来。
我们都以为这回A肯定会好好“管教”这个孩子了,没想到她轻描淡写的对着孩子说:“别生气了,不就是吃饭么,要不我带你去吃汉堡?”压根就没提摔东西这事儿。
A走了之后,同学们议论纷纷,大意就是说,A没把孩子教好。
  
好父母,从不执着于和自己的孩子做朋友
我相信每个为人父母者,都想成为自己内心中的那个“好爸爸”“好妈妈”,但是对于“好”的概念,我们的理解常常过于狭隘。
听说过这样一件事儿,因为工作地点变动,邻居面临搬家,新家的地址离孩子旧的幼儿园有一个半小时的车程,于是妈妈找孩子商量,“是不是可以换个幼儿园”?没想到家里4岁的孩子明确反对,原因是他很喜欢现在班上的小朋友。
经不住孩子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的请求,这个妈妈做出了搬家不换幼儿园的决定。但是很快她就扛不住了。
为了孩子不迟到,她每天6点半就得出家门,折腾着把孩子送到学校,自己再去上班,碰上堵车,一准迟到。
可是,这能怪这个4岁的孩子么?在孩子心里并没有远近的概念,他只是不愿意和自己喜欢的朋友分离而已。如果真要人为此负责,那也应该是那个心软的妈妈。
因为她完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为孩子安排好新家附近的幼儿园,同时,允许孩子为了换幼儿园而伤心,在孩子表达思念原先那些小朋友的时候,温柔地陪伴他,安抚他的情感需要,做一个温柔又负责任的妈妈。
但是她却给了孩子与他们年龄不符的选择权,看似是给了他们 “尊重”“爱”和“自由”,但是结果就是让大人跟着孩子一起遭罪。
  
用好你的权威身份,才是对孩子最大的负责
现在热衷于和孩子做朋友的家长越来越多,这可能跟小时候的经历有很大的关系。我们这代人,小时候渴望自己的爸妈可以温柔一些、和蔼一些,蹲下来听听我们的心里话,就像朋友一样,但是这种“诉求”大多没有被满足,于是在我们成为父母后,我们就很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专横的独裁者”,变成一个过分强调平等、温柔,有求必应的二十四孝好爸妈。
我的一个同事,小时候她爸妈对她管教很严苛,稍微做的不好就会打骂,对于父母的伤害她耿耿于怀,关系一直都很疏远。在她自己做了妈妈后,她完全的抛弃了自己爸妈的那套强硬作风,转而和自己的孩子做起了朋友。
孩子顶嘴,她毫不在意,孩子作业不认真,她帮忙一一改正,孩子打人,她轻描淡写说两句;孩子对老师不尊重,学校请来家长的时候,她连声道歉,回去连批评责备都没有……
直到,孩子成绩一团糟,对她的话置若罔闻,一言不合就大吼大叫,她才觉得形势完全不受她控制了!这种“和孩子交朋友”的想法只是看上去很美,但是它并不能帮助我们收获很好的亲子关系,而且会让很多事情失控。
之前新闻报道中说的那个,以自杀威胁父母放弃腹中胎儿的13岁女孩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法国儿童教育专家马克·雷诺研究指出幼儿教育的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其中之一是树立家长的权威,善于向孩子的“任性”说“不”。因为有时候,孩子并不知道什么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而教导他们分辨是非则是父母的责任。
作为父母,我们是一个家庭的护航者,我们需要权衡考虑生活各个方面,为家庭的发展做出正确决策,为孩子的未来做出合理的规划,但是这些,以孩子的认知,他们是很难理解的。因此我们不该盲目刻意的去追求平等,事事和孩子商量听从他们的意见。
一个孩子诞生在我们的生命当中,在他18岁以前,我们就是权威、是监护者,都是需要为他负责任的,我们的态度,会直接影响到他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
如果我们只强调完全的“尊重”而疏于对他们的管教,也就彻底的失去了教育他们的机会。结果就是造就一个不尊重权威、没规矩、没教养、自私自利的人。这样的孩子,以后在学校和职场都会受更大更多的打击。
守住父母的本分和角色,帮助孩子确立界线和规矩,完成对他们的管教,这才是对他们未来最大的负责。
  
父母要珍惜当权威的有效期
父母有没有效期?当然有。
孩子成年之前,我们可以也应该及时的纠正他们的行为,约束和归正他们的心,引导他们不偏航,尽我们所能使他们成为独立、健康、正派、快乐的人。
但是当孩子成年之后,我们的有效期就过了,孩子已经不再是孩子,在他们心中我们失去了“权威”的身份,这时再怎么努力,效果也不会好,甚至会引起反面效果。
这时,则需要我们更多采用一种平等的姿态去倾听、陪伴和见证成长。适时的给他们“意见”,而不再是命令或者要求。
我的一个好友,至今为止,每当遇到困难或者需要做出选择时,她仍然愿意回家跟父亲说说。虽然父亲已经不能就事论事地给予实际的建议,但是父亲的倾听和分析,仍然会让她得到启发和鼓励,坚定她的选择。
最后,引用龙应台的一段话:在黄金时期内帮助孩子做好面对未来的准备,珍惜老天爷赐给我的这份甜蜜礼物,并希望我在将来不要面对叹气、摇头与后悔!而那时,孩子会因我充分利用了“有效期限”而成长为人。

文章选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