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有报道说,浙大招聘安保人员,连浙大本科生都没资格应聘。很多人不开心了,满嘴逆天碎碎念,居然要硕士,还要过六级,外加身体好,耐操磨。浙大校友的自嘲模式就这样开始了,甚至伴着媒体的阴阳怪气传染的更快。
人家浙大校友自嘲发自内心:“自己堂堂浙大本科的背景,竟然连母校的“门卫”都没资格应聘”。然而,这样的传染病流落到就业难的大潮中时,就变成了一道闪电,瞬间击穿毕业狗的世界观:“你还要我怎样,要怎样”。
按照,校方的说法,这种招聘标准,在安保岗已经招了好几年,多数是普通高校的硕士毕业生来应聘,但也有名校毕业生。人事处有一个总体的最低应聘标准,各个部门再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调整。在所有的岗位里面,安保岗的要求算低的了。
其实,这样的标准已经很多年了,不仅是在高校,甚至在一些二三线城市的小学,都开始要求硕士学位,初中以上就必须博士学位,这种学历的筛选,也在倒逼很多人,要想实现相应的目标,就必须走向考研之路。
二
现实的价值托盘里,多数时候充满焦灼,一边嗤之以鼻类似报道中的逻辑,一边却又拼了命的在应试教育里摸爬滚打。高度竞争的应试,使学校和家庭把目光完全聚焦在孩子的升学考试上,几乎完全放弃了对孩子人生终极目标的引领。思想狭隘的学校、家长,也只能用上名牌大学、考研、读博、娶好老婆、找好工作、升官发财去刺激孩子的欲望。
我们的孩子们可以在各类的国际大赛中拿到金牌银牌,但我们在科学研究领域却像钱学森担心的那样,一直培养不出世界一流的科学家,培养不出诺贝尔奖获得者。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孩子们从小是为考分而奋斗;长大后是为学历、学位、职称而奋斗,而不是为了想要的人生而奋斗。
许多家长和老师也明白,孩子今天学的知识,很可能他们一辈子都用不上,但为了应付考试,又不得不逼着孩子去学。现在,从应试教育的体制中已经走出了大批一生只会不断为学历、职称和职位而奋斗的人,他们很多人一生都没有搞明白,自己究竟为什么而活,无法真正体验到服务他人、服务社会、造福人类所带给自己的那种自我实现的成功感。这可能就是应试教育培养不出一流人才的深层原因。所以,当面对这种看起来高攀不起的“安保岗”时,内心就不免酸溜溜。
三
在我们这个国家,成千上万的中小学生天天睡眠不足,而成千上万的大学生在天天睡懒觉,这是我国教育的一道独特的风景。貌似,那些年欠下的睡眠,要在大学里补回来。有时候想想,我们不仅在思想上被“应试”了,其实身体也一直不那么灵动。
然而,这种灾难不仅仍在加深,而且越来越理直气壮。为了“应试”的需要,竟然不相信人的肉体和精神的基本需求,在“分数才是硬道理”的体制下,几乎要把初高中变成监狱,变成“考试集中营”。这样,孩子们的身体素质能好嘛。
我周边的小学生,能在晚上十一点半之前睡觉的几乎没有,作业之多,功课之重,大人看了都有点后怕。对于学校而言,用低分学生的高价择校费来“养活”享受高待遇的高分学生的逻辑还是比比皆是,真是一边追求教育平等,一边自我拆毁去往的索道,看起来很是讽刺。
此刻你或许明白,为何会有高攀不起的逻辑存在,是因为骨子里的僵尸病早已注定这份悲苦的讽刺。太多的人告诉我,如果你有孩子,你也会被推到盲目教育的流水线上助纣为虐,每每想到这样,我自己是失语的尴尬,因为生在荒诞的规则中,你不荒诞,就无路可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