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古代计时的四个单位是时、更、点、刻。
时,也称时辰。古人把一昼夜分为12个时辰,用12地支表示,每个时辰等于现代的二个小时。古时与现时对照:子时从夜间十一点到次日凌晨一点,丑时从一点到三点,寅时从三点到五点,依次类推,每隔两小时分别为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戍时、亥时。
古人将夜里的时间还分为更和点。一夜等分为五更,一更也等于现在,的二个小时,从晚上七时开始起更,一更指七时至九时,二更指九时至十一时,三更指十一时至次日凌晨一时,四更指一时至三时,五更指三时至五时。又将一更分为五点,古代的1点合现代24分钟。例如古代人说的“三更二点”,就是指夜间11时48分。
古人还将一昼夜等分为100刻,1刻合现在的14分24秒。古语中的“顷刻”、“少顷”,均指很短的时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