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盐城乐聚社区

熊孩子的监护非常重要

[复制链接] 0
回复
207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7-9-10 17:28: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盐都寒师 于 2017-9-10 17:29 编辑

    据媒体报道,湖南益阳两名男孩爬进搅拌机玩耍,误碰开关,当场殒命。两男孩是亲兄弟,哥哥5岁,弟弟3岁。搅拌机为一个茶厂所有,当时没断电。
  

     这本是悲惨至极的一起安全事故,隔着屏幕也能闻到血腥和家长的心痛。但是新闻评论区却散发出冷血而可怕的气息。有人说“熊孩子的报应”,有人说“茶厂老板真倒霉”,有人说“心疼茶厂”,这些评论还都被顶在上面。
  
     究竟是怎样一群人,面对两条生命的逝去还能抖机灵,并把“锅”都甩到所谓的“熊孩子”头上。两个孩子固然不该爬进搅拌机玩耍,但一个3岁、一个5岁的孩子怎么可能具备成人的安全意识?真正的重点是,如此危险的搅拌机为何没有断电却无人看守?孩子又为何能够接近搅拌机?
  
     家长和茶厂无疑负有主要责任,家长疏于看管孩子,茶厂疏于看管搅拌机。责任孰轻孰重,看具体情况。这些本是常识,也是此类事故应该引起的反思方向。正如去年河北儿童落井事件之后,各地排查消除类似隐患。此时,我们应该呼吁排查还有多少会“吃人”的机器在“裸奔”。
  
     然而,关于“熊孩子”的讨论却带偏了节奏。值得深思的是,这不是个案。近年来每发生儿童安全事故,几乎总有人不分青红皂白地指责“熊孩子”。比如《熊孩子按18层后将2岁女童关进电梯 女童不幸坠亡》之类的新闻,正确的关注点是公共设施的设计与维护,但很多人却只看到“熊孩子”的过错。
  
     更广义地说,仇视“熊孩子”、妖魔化“熊孩子”已成为网络上一种值得注目的现象。“熊孩子”似乎坏事做尽,公共场合的“熊孩子”更是天怒人怨。这个现象发展到极致,便是四岁女童在饭店内叫喊致遭邻座女大学生脚踹,无数网友为女大学生叫好。在后续讨论中,竟然有人倡议父母带“熊孩子”出门,为了不给他人造成麻烦,应该喂安眠药。由此人们看清了“反熊孩子”现象的荒唐与可怕之处。
  
     “反熊孩子”现象起初是有一些道理的,它是对“别跟孩子一般见识”论的反动。“别跟孩子一般见识”论是指有些“熊家长”在公共场合对孩子疏于管教,一味要求旁人忍让。所以“反熊孩子”者以维护规则为出发点,偏要“跟孩子一般见识”。
  
     但很多“反熊孩子”者迅速滑到另一个极端。他们完全不顾孩子的天性和成长阶段,要求任何孩子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具备和成人一样的安全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否则出现任何问题都是“熊孩子”的责任,因此外界可以给予任何程度的惩罚(包括但不限于脚踹)、挖苦(包括但不限于“活该”)和诅咒(包括但不限于“作死”)。
 
     所以两个孩子死于搅拌机,会有那么多风言风语。他们是以冷血“维护规则”,以刻薄冒充深刻,对公共讨论的进步和安全环境的改善毫无益处。
  
     事实上,在公共场合闯祸的“熊孩子”,责任大都在“熊家长”身上。最近的例子是,因台风原因南宁机场一航班无法起飞,一群未成年人在家长的“指示”下抢占航空公司柜台。“熊家长”的“锅”就该让他们自己来背,工作人员总不能一心一意对付“熊孩子”吧。
  
    “反熊孩子”者常把“规则”挂在嘴边。但规则建立在常识的基础上。当我们在谈论“熊孩子”的时候,姑且不说“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至少要分清哪些责任是孩子的,哪些责任是家长的,又有哪些责任是社会的。否则“规则”就会成为某些人发泄戾气的借口。这些人才是真正的精神意义上的“熊孩子”,因为他们缺乏耐心或智力来认识真实的社会。



新盐城.乐聚社区www.xycsq.com———自由、客观、多元、包容的新媒体。
////新盐城公益版块的成熟需要您的参与和支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