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盐城乐聚社区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职业性哮喘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复制链接] 0
回复
3353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421

主题

2564

帖子

8555

积分

版主

Rank: 19Rank: 19Rank: 19

积分
8555
QQ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5-12-18 16:03: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职业性哮喘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职业性哮喘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16377-1996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of occupational asthma
  
  
自  1996-12-1  起执行
  
  
  
   
  
职业性哮喘是在生产环境中吸入致喘物后引起的以间歇发作性喘息、哮鸣等为特点的气道狭窄性疾病。脱离致喘物后哮鸣可缓解。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哮喘的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职业性哮喘的诊断及处理。
    2 引用标准
    GB7804 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总则)
    3 诊断原则
    根据确切的职业史及哮喘史,结合劳动卫生与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实验室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哮喘或呼吸道疾患后,方可诊断。
    4 诊断及分级标准
    4.1 观察对象
    出现胸闷、气短、咳嗽、咳痰,并有发作性哮喘,两肺可闻及哮鸣音,但缺少特异性实验实指标异常者;或在体检中仅发现有特异性实验室指标异常,而临床上缺少典型的发作性哮喘症状、体征者。
    4.2 轻度哮喘
    具有以下任何一项者,可诊断为轻度哮喘:
    a. 经数月或数年潜伏期后,出现胸闷、气短、发作性哮喘,两肺哮鸣音,可伴有咳嗽、咳痰。脱离有害物质,症状可以短期内自行缓解;再次接触后,可再发。并具备任何一项特异性实验室指标异常。
    b. 哮喘临床表现不典型,但有气道反应性增强的实验室指征(如乙酰甲胆碱或组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并具备任何一项特异性实验室指标异常。
    4.3 重度哮喘
    在轻度哮喘基础上出现反复哮喘发作,具有明显的气道高反应性表现,伴有肺气肿,并有持久的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
    5 治疗原则
    急性发作期应尽快脱离作业现场,对症治疗,如吸氧,给予平喘药、抗过敏药及中药等;必要时给予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慢性反复发作者,除给以上处理外,尚需配合适当的支持治疗。
    6 劳动能力鉴定
    6.1 观察对象
    应注意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尽快确立症状与职业因素的关系,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必要时可暂脱离原作业环境,或进行“脱离一恢复”试验,并对症治疗。
    6.2 职业性哮喘
    确立诊断后应立即调离原工作岗位,适当休息和治疗。恢复后可安排其他工作。对重度哮喘中层得可考虑改变生活、工作环境,对症治疗,并根据健康状况,安排适宜的无害轻工作。
    7 健康检查的要求
    接触致喘物的作业工人应作就业前健康检查。定期健康检查应每年进行一次。体检的重点内容是:问诊(呼吸道症状及其他过敏症状),心、肺部体检,胸透,肺功能(VC、FEV1.0等)以及血嗜酸细胞计数等。重点观察者应进一步做实验室特异指标的检查。
    8 职业禁忌证
    a. 具有明显的特异性体质者;
    b. 具有明显的心、肺疾患者。
    附录A
    特异性变应原皮肤试验
    (补充件)
    A1 斑贴试验
    按GB7804附录A(补充件)施行。
    A2 皮内试验
    A2.1 操作步骤
    A2.1.1 受试者上臂外侧常规消毒。
    A2.1.2 用已消毒的1mL结核菌素注射器及26~27号皮内注射针头抽取皮试液,注入皮内约0.02~0.1mL,局部皮肤呈苍白色和圆形隆起,直径为3~4mm,不应出血。
    A2.1.3 于另一侧上臂同时作抗原溶媒对照试验。
    A2.2 观察与判断
    注射后15~20min观察反应结果,其判定标准为:
    受试局部皮肤无反应,或仅出现与对照类似的小丘疹或红斑反应 (-)
    受试局部皮肤出现直径小于0.5cm的丘诊和不太明显的红斑反应 (±)
    受试局部皮肤丘诊直径0.5~1.0cm,有红斑反应 (+)
    受试局部皮肤丘诊直径1.1~1.5cm,有明显的红斑反应 (++)
    受试局部皮肤丘诊直径大于1.5cm,有明显的红斑反应,并出现伪足 (+++)
    受试局部皮肤反应同(+++),而同时出现周身反应如皮痒、潮红、憋气、哮喘等症状
    (++++)
    A2.3 注意事项
    a. 皮试应在病情缓解期进行;
    b. 有明显皮肤划痕症者不宜皮试;
    c. 试前应停用抗组织胺药物,条件许可时应停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d. 所用抗原应无菌,浓度合适。试验操作要准确,不应出血;
    e. 应注意有无全身反应,并备有应急药物,以防万一。
    A3 划痕试验
    A3.1 操作步骤
    A3.1.1 受试者上臂外侧或前臂内侧皮肤常规消毒,并用蒸馏水或生理盐水洗净。
    A3.1.2 待皮肤干燥后,用针尖作一直接划痕,每条划痕长3~5mm,严防出血。
    A3.1.3 将皮试液滴在划痕上。
    A3.1.4 用抗原溶媒进行对照试验。
    A3.2 观察与判断
    划痕后15~20min观察反应结果,其判定标准为:
    划痕局部皮肤与对照试验相同 (-)
    划痕局部皮肤稍隆起,周边有淡红斑 (+)
    划痕局部皮肤有丘疹样隆起,其长度超出划痕的长度,并在丘诊周边绕以明显的红斑 (++)
    划痕局部皮肤有丘诊隆起并有伪足,并绕以明显的不规则红斑反应 (+++)
    划痕局部皮肤有丘诊有两个以上伪足,发痒,四周皮肤红肿明显 (++++)
    A3.3 注意事项
    同A2.3。
    如皮试后不到15min即出现强烈皮肤反应,则可用棉花蘸蒸馏水将抗原试去,以免反应进一步发展。
    A4 点刺试验
    A4.1 操作步骤
    A4.1.1 受试者前臂内侧或上臂外侧皮肤常规消毒。
    A4.1.2 于皮试部位先滴上一滴皮试液。
    A4.1.3 用特制点刺针(或用普通注射针头代替)在滴有皮试液的皮肤中央沿皮面平行刺入0.5~1mm,然后将针尖稍抬高,使皮试液流入皮内,随即迅速退针。点刺后1min用滤纸条吸去多余的皮试液,整个操作不宜出血。
    A4.1.4 用抗原溶媒进行对照试验
    A4.2 观察与判断
    点刺后15~20min观察反应情况。其判断方法可直接记录风团和红斑的直径大小,并与对照比较,判定是否阳性(正常对照应无风团或仅有直径小于3mm的小皮丘,周围无红晕)。
    A4.3 注意事项
    同A2.3。
    附录B
    抗原特异性IgE测定——放射变应原吸咐试验(RAST)
    (补充件)
    B1 原理
    将变应原交联到固相聚合体,如葡萄糖凝胶、纤维素粒子或纸片上,然后加入被检血清,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IgE等)与变应原结合,洗去多余的血清,加入125I标记的抗IgE结合物,经过一定时间培育后,最后形成固相载体-变应原-特异性IgE-抗 IgE、125I复合物。洗去多余的标记抗体。用γ射线计数仪测定留在纸片上的放射素含量,便可知血清中特异性IgE的含量。
    B2 器材
    新华滤纸或瓦特曼I号滤纸、微量加液器、布氏滤纸、γ射线计数器、负压吸引器、磁力搅拌器、pH计或试纸。
    B3 试剂
    a. 变应原;
    b. 溴化氰;
    c. 0.01mol/L(pH7.4)磷酸缓冲液;
    d. 5mol/L磷酸钾溶液;
    e. 0.005mol/L、0.1mol/L碳酸氢钠溶液;
    f. 马抗人IgE-IgG;
    g. 丙酮;
    h. 1mol/L、0.05mol/L乙醇胺;
    i. 0.1mol/L(pH4.0)乙酸-乙酸钠缓冲液;
    j. 牛血清白蛋白,或人血清白蛋白(HSA)。
    B4 方法
    B4.1 制备溴化氰活化滤纸片
    华特曼I号或新华滤纸,用打孔器打成直径为6mm纸片(100片约300mg)。
    称取4g溴化氰加80mL双蒸水,水浴溶解,搅拌。称4g纸片放入带塞三角瓶中,并用冷双蒸水浸泡30min。吸净蒸馏水并加入5%溴化氰液80mL。用5mol/L预冷的磷酸盐调整pH在11左右,搅拌8min,不断调整pH值。然后用0.005mol/L的碳酸氢钠800mL,分5次连续洗,再用400mL双蒸水连续洗3~4次。最后用400mL丙酮连续洗4次,放入大平皿中抽干。
    B4.2 制备抗原(根据抗原种类而异)。
    B4.3偶联蛋白:称取30mg HSA用0.1mol/L碳酸氢钠60mL溶解。每200片纸片放入HSA液15mL,在8℃条件下转鼓转动48h。用0.1mol/L碳酸氢钠洗3次,0.01mol/L(pH7.4)的PBS洗3次。
    B4.4 偶联抗原:配制适当浓度的抗原,加入纸片后,转鼓8℃48h,之后用0.01mol/L(pH7.4)的PBS液洗 3次。
    B4.5 封闭:将以上纸片加入0.25mol/L乙醇胺15mL,8℃,转鼓8h,0.1mol/L碳酸氢钠洗3次,0.1mol/L(pH4.0)乙酸-乙酸钠洗3次,0.01mol/L(pH7.4)PBS洗3次。4℃保存备用。
    B4.6 RAST试验步骤
    B4.6.1 将偶联过抗原及蛋白的纸片放入试管底部,每管1张。
    B4.6.2 将待检血清按一定稀释浓度(一般为1∶5)每管加入50μL于滤纸圆盘上,另取缓冲液和阴性血清各50μL,分别加入滤纸圆盘上作为对照,加盖,室温孵育3h。
    B4.6.3 用负压吸引器除去各管液体后,再用含0.3%马血清的0.05mol/L(pH7.4)PBS洗3次。
    B4.6.4 在每管滤纸圆盘上加入125I标记的马抗入IgE抗体50μL(约5~80000CMP)。室温过夜,之后按上法洗3次。
    B4.6.5 吸干后用γ计数仪测放射强度(CPM/min),与正常人对照,分数大于正常均值的两个标准差(2SD)为阳性。
    附录C
    抗原特性IgE测定——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T)
    (补充件)
    C1 原理
    将变应原结合到固相载体——凹孔聚苯乙烯板上,加入待检血清,使之发生抗原抗体的特异结合,再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第二抗体(马抗人IgE),便成抗原-抗体-抗抗体的复合物,经底物显色后,通过酶标免疫检测仪测定其OD值,可知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含量。
    C2 器材
    凹孔聚苯乙烯板、微量加液器、酶标免疫检测仪、pH试纸、恒温箱、冰箱、洗瓶、湿盒、常用玻璃仪器等。
    C3 试剂
    a. 人血清白蛋白(HSA)(0.05%);
    b. 变应原;
    c. 0.02mol/L(pH7.4)磷酸盐缓冲液(PBS);
    d. 吐温-20(Tween-20)(每100mL PBS液中加0.05mL,制成PBS-T);
    e. 牛血清白蛋白(BSA)或小牛血清(10%);
    f. 0.05mol/L(pH9.6)碳酸盐缓冲液;
    g. pH5.0磷酸盐-柠檬酸缓冲液;
    h. 邻苯二胺(OPD);
    i. 30%过氧化氢;
    j. 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马抗人IgE;
    k. 2mol/L硫酸。
    C4 方法
    C4.1 包被HSA,37℃,2h。
    C4.2 PBS-T洗3次。
    C4.3 加变应原4℃过夜。
    C4.4 PBST洗3次。
    C4.5 加入待检血清(稀释液为PBS-T,含1%BSA,1∶5稀释)37℃,90min。
    C4.6 PBS-T洗6次。
    C4.7 加入酶标抗体,37℃,90min。
    C4.8 PBS-T洗8次。
    C4.9 加入底物液0.02%OPD,含1μL/10mL过氧化氢,37℃,30min。
    C4.10 2mol/L硫酸终止反应。
    C4.11 用酶联免疫监测仪测定OD值,波长为492nm。
    C4.12 结果判定:大于正常均值2SD为阳性。
    附录D
    变应原支气管激发试验
    (补充件)
    D1 室内变应原支气管激发试验
    D1.1 受试前准备及基础条件
    D1.1.1 于哮喘缓解期(无症状下)进行。
    D1.1.2 受试前8~12h停用β肾上腺素受体兴奋剂、α肾上腺素受体阻断剂,受试前18~24h停用磷酸酯酶抑制剂,受试前24h停用色苷酸钠及抗组织胺药物,受试前3~5天停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D1.1.3 受试前6h内停止吸烟及食用刺激性食物、饮料,避免过度运动。
    D1.1.4 受试者近期无上呼吸道感染。
    D1.1.5 准备好安全急救措施,如氧气、药品等。
    D1.2 方法
    本试验方法国内尚未完成标准化,因此,在做法上至少应遵循下述原则:
    D1.2.1 选择一种合适、有效的支气管激发试验方法。通常应用的方法有:
    a. Devilbiss 646喷雾器,于功能残气位上深吸气5次,在每次吸入开始的0.6s释放定量气溶胶;
    b. 用Wrights′喷雾器潮气呼吸2min;
    c. 由日本生产的气道过敏仪(Astograph)直接测定气道反应性。
    除上述三种方法外,也可采用其他合乎要求的方法及喷雾器,并能确定雾化量的装置进行试验。雾化器所产生的气溶胶颗粒直径应平均小于5μm。
    D1.2.2 支气管激发试验的抗原量应以患者接触的最小剂量而能引起支管管反应者为标准。点刺试验出现3mm皮丘(++),或200蛋白氮单位/mL,或10-5~10-3(W/V)的抗原浓度均可作为吸入抗原浓度的参考。在确定每种抗原量时,应遵循由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吸入量的原则进行。
    D1.2.3 试前进行肺功能指标(FEV1.0)测定,作为基础值,两次结果相差不大于5%;如抗原加入某种稀释液,在吸入抗原前,也应进行稀释液吸入后的测试,作为对照值,该值改变不应超过基础值的10%。
    D1.2.4 可用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0)作为支气管激发试验的测定指标,也可用气道传导率(Sgaw)等其他指标。观察的间隔时间在吸入第1小时内应不长于15~30min。
    D1.2.5 除注意观察吸入变应原后2h内 (多在10~30min)的反应外,还应注意观察4~6h内发生的迟缓型或双向反应,因此,全部观察时间应达24h。
    D1.3 阳性反应标准
    D1.3.1 FEV1.0较吸入抗原前下降大于15%。其计算方法为:
    
  
  

    D1.3.2 如激发后出现明显症状、体征,如胸闷、气短、剧咳、肺部哮鸣音等,应放宽上值,(10%以上)判为阳性。
    D1.4 注意事项
    a. 变应原吸入浓度不应过高,以免产生刺激反应;
    b. 对于某些强变应原(如青霉素等)或患者既往有高敏感状态史(如过敏休克)以及有其他明显的全身疾患,不宜进行试验;
    c. 心肺功能状况极差,FEV1.0<1L者,不宜进行本试验;
    d. 鉴于本试验需要一定的设备与技术条件,在试验过程中,个别病例又可能出现过度反应,因此本试验应在有条件的医院内进行;
    e. 不宜在试验前或试验中进行暗示,精神不能过于紧张。
    D2 职业型(现场)支气管激发试验
    D2.1 受试前准备及基础条件
    同D1.1。
    D2.2 方法
    D2.2.1 进入工作现场后第1小时内,每15min测通气功能(FEV1.0)一次。第2小时,每半小时测通气功能一次。根据情况可以现场停留1~2h。
    D2.2.2 脱离接触后,每1小时测肺功能一次,并注意和记录临床症状、体征。连续观察至少8h,24h应再测定一次。
    D2.2.3 如肺功能指标明显下降,并有呼吸道症状、体征,可终止激发试验,即用支气管扩张药物如舒喘灵喷雾吸入,并观察肺功能指标恢复情况。
    D2.3 阳性反应标准
    同D1.3。
    D2.4 注意事项
    同D1.4。
    附录E正确使用标准的说明
    (参考件)
    E1 本标准的适用范围:仅限于直接接触下列职业性致喘物(职业性变应原)的人员:
    a. 异氰酸酯类: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苯甲撑二异氰酸酯(MDI)、六甲撑二异氰酸酯(HDI)、萘二异氰酸酯(NDI)等;
    b. 苯酐类:邻苯二甲酸酐(PA)、1,2,4-苯三酸酐(TMA),四氯苯二酸酐(TCPA)等;
    c. 多胺固化剂:乙烯二胺、二乙烯三胺、三乙烯四胺等;
    d. 铂复合盐;
    e. 剑麻。
    E2 确切的职业史及病史是指:
    a. 工作中接触以上范围的职业致喘物(职业性变应原);
    b. 从事该项工作前无哮喘病;
    c. 从事该项工作后出现发作性或可逆性哮喘,伴有肺部哮鸣音;
    d. 有可靠证据,证明哮喘发作与其职业密切相关,即接触后出现哮喘,而节、假日症状改善或消失,再接触后可复发;
    e. 速发型变态反应介质阻滞剂、抗组织胺药以及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均有预防及治疗效果;
    f. 作业工龄一般在半年以上。
    E3 特异性实验室指标异常目前仅限于:
    a. 职业型(现场)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b. 室内变应原支气管激发试验阳性;
    c. 抗原特异性IgE抗体检查(放射变应原吸附试验——RAST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T)阳性;
    d. 变应原皮肤试验(皮内、点刺或划痕法)重复阳性。
    E4 诊断本病时应与上呼吸道感染、漫性喘息性支气管炎、心原性哮喘、外源性变应性肺泡炎以及非职业原性支气管哮喘等病进行鉴别。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由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负责起草,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山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职业病院、黑龙江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贵州省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协作起草。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负责解释。
  
  
  
  
   
  
   
发布单位:
   
   
国家技术监督局   
   
   
  
   
提出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起草单位:
   
   
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批准单位:
   
   
国家技术监督局 1996-5-23
   
   


各位早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