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盐城乐聚社区

[人物掌故] 问 讯 溪 中 仙 女 家

[复制链接] 10
回复
322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30

主题

2382

帖子

9241

积分

宣威将军(从四品)

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9241

人气网友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5-7-13 16:10: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问 讯 溪 中 仙 女 家
东台市 程可石

   董永卖身葬父,遇玉帝七女下凡,天仙相配,是一个流传悠久的的民间故事,早在西汉就开始在民间流传开了。这个优美故事的始发地就在江苏省东台市古镇西溪。


   董永故里迎佳宾

   2002年10月26日,江苏省东台市市区的金墩广场鼓乐齐鸣,彩旗飞扬。《董永与七仙女》邮票首发式暨东台经贸洽谈会开幕式在这里隆重举行。
  来自国内外的500多位佳宾参加了首发式和开幕式。当江苏省邮政局副局长顾汶和中共东台市委书记储金泉为《董永与七仙女》邮票首发式揭牌时,5000多名与会群众报以热烈的掌声,整个广场欢声雷动。
  目睹这一情景的国家邮政总局印制局设计室主任陈芝有说:“全国邮票发行的首发式在县级市举办,东台属于第一个。”首发式当日,市邮政局集邮公司设定了四个销售点,出乎意料的是,三个小时不到,10000多枚首日封、邮票、邮品均销售一空。东台人在物质富裕的同时,追求生活品质多样性和艺术性可见一斑。国家邮票局设计师、《董永七仙女》邮票责任编辑和小本票设计者尚予,在金墩广场售票点为集邮爱好者签名,原本约定一小时,可是直到中午12点,还被热情的人群簇拥着。3小时不到,她为群众签名近10000人次,食指的皮被磨破了,签字笔换了6支。尚予说:“作为邮票编辑者,小本票设计者,能够到董永故里参加首发式,亲眼看一看传说中的仙福之地,亲耳听一听中华民族流传的美丽爱情故事,深感荣幸……董永故里人杰地灵,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娟秀中又不失现代气韵,我从东台人热忱的目光中,读到了他们对家乡的自豪。”
  这天,古镇西溪妆点一新,在灿烂阳光下愈发显得古色古香,而又富有青春朝气。代表们参观了七仙女遗迹“缫丝井”,观看了织女织造地毯的现场表演,欣赏了东台镇文艺宣传队表演的黄梅戏《天仙配》片断,在江苏名刹泰山寺的寺前路上,花鼓队、扇子舞、发绣、书画等艺术现场的表演活动,吸引了来宾或驻足欣赏或咨询购物,短短的200多米路,代表们走了40多分钟。《江苏邮电报》主任编辑管海琴女士说:“东台,这个董永故里,不愧是个人才荟萃的宝地。”而20多家会议代表,下午又自发专程去东台市的台南镇、广山镇、西溪访寻董永和七仙女的遗迹或民间故事的景点。他们说:“到东台来有收获!”
  西溪仙魂二千年
  东台,这一方宝地。早在约一万年前即已陆地东移,东台引江河工程中出土了贝壳亚化石;在西溪古镇附近出土了7000多年前的麋鹿角、犀牛、鳄鱼角亚化石;东台溱东开庄挖掘了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出土了5000多年前的石斧、石凿、骨镞和数百件陶器,完整器物中陶鼎、罐等实物40余件。这一切充分说明西溪古镇早在新石器时代的中晚期,就有先民生存的足迹。
  同时,从东台隶属演变中,也可以看出董永与七仙女故事的历史渊源。远古时代,东台西溪古称淮夷地,属九州之一的古扬州。春秋战国时,西溪先民在渔猎、采贝以维持生计的同时,即已注意利用近海之利,汲海水以煮盐。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东台地属东海郡广陵县,西溪一带即已形成村落。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东台西溪为荆国东阳郡广陵县地。
  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刘邦封刘濞为吴王,建都广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在东台一带设立西溪盐场,汲海水煮盐。在广陵铸私钱、(今南京市六合区境内还有一座冶山,就是刘濞当年的冶铸之所。)开邗沟,以作运盐水道。历经50多年,西溪盐场人稠业旺。汉武帝建元年(公元前140年)为适应生产需求,设立西溪镇。其时西溪镇由于东濒滔滔大海,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其逐步形成规模化的盐业生产和集散地。商贾过客,灶民盐贩、盐产丰盛,鱼虾跳跃,家家炊烟袅袅的恬淡安业图清晰可见。西溪当年的繁华和兴旺,有“鱼盐地僻千年产,桑柘林成万井烟”为之佐证。与此同时孕育了董永行孝故事的人文基础。(未完待续)



本帖评分记录贡献 收起 理由
盐城越野行走 + 18 很给力!我要给你32个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主题

2382

帖子

9241

积分

宣威将军(从四品)

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9241

人气网友

推荐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16:11:2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远古外星人 于 2015-7-13 16:16 编辑

天地情缘历代传

  董永与七仙女故事源远流长,历代文学家、史学家通过他们的笔墨赞颂了这一婉约凄恻的美好故事,早在西汉时就有文献记载,西汉文学家刘向(约公元前79-公元前8年)编制的《孝子图》,其辞云:
  前汉董永,千乘人。少失母,独养父。父亡无以葬,乃从人贷钱一万。永谓钱主曰:“后若无钱还君,当以身作奴。”主甚恳之。永得钱葬父毕,将往为奴,于路忽逢一妇人,求为永妻。永曰:“今贫若是,身为奴,何敢屈夫人为妻?”妇人曰:“愿为妻,不耻贫贱。”永遂将妇人至。钱主曰:“本言一人,今何有二?”永曰:“言一得二,于理乖乎?”主问妻曰:“何能?”妻曰:“能织耳!”于是索线,十日之内十匹绢疋。主惊,遂放夫妇二人同去。行至本相逢处,乃谓永曰:“我,天之织女,感君至孝,使我偿之。今君事了,不得久停。”语讫,云雾四垂,忽飞而去。
  刘向编绘的画象现已失传,而其辞幸得由《太平御览》保存下来,其故事情节就是根据民间传说编写的。故事的前半部分和现在流传的差不多,后半部分则不同,是织女在事成之后,自动上天。刘向是西汉王朝楚王刘交的四世孙,历经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四朝。他生在西汉(前汉),焉能预见身后有“后汉”呢,原来,《太平御览》是宋太宗时根据北齐时编的《修文殿御览》、唐代编的《艺文类聚》、《文思博要》等汇编成的一部大类书。现在,除《艺文类聚》外,其余均不传。清代阮元序鲍刻本《太平御览》云:“存《御览》一书,即存秦、汉以来佚书千余种矣。”所以,“前汉”是唐宋人征引资料的口气,有人据此证明:“这一段记载仅见于唐代人的引证,恐怕未必可靠。”我们认为,如果是“假托”,伪造者改“前汉”为“汉”或“本朝”有何难哉?这故事的起源不会迟于西汉末叶。
  东汉冲帝(刘炳)永嘉(公元145年)左右的武梁祠石刻画象中,就形象地描绘了董永卖身葬父的故事,说明这个故事在当时已家喻户晓。寺观祠堂已用石刻公之于殿堂之上,宣传封建的孝道,要人学董永,做孝子事亲。画象用这做题材,说明董永卖身故事早在永嘉前就广为流传了,可以说是我国的一个流传悠久的民间故事了。
  三国时,著名诗人曹植(公元192-232年)虽出身于皇族,但对民间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根据历代相传,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他在黄初三年(公元222年)撰的《灵芝篇》中写了古代四位大孝子的故事,即虞舜、韩伯瑜、丁兰和董永,热情地赞扬了织女帮助董永偿债的义举。
  ……董永遭家贫,父老财无遗,举假债以供养,佣作致甘肥。债家填门至,不知何用归,天灵感至德,神女为秉机。……
  这首诗是目前见到的直接反映董永故事的最早的文献资料。诗中故事情节与嘉祥武氏祠画像所表现的内容基本相符。
  东晋史学家、文学家干宝(约公元324年在世)编集的神怪灵异故事为《搜神记》,书中也记载了董永卖身葬父之事,但故事情节与前略有不同:
  汉,董永,千乘人,少偏孤,与父居。肆力田亩,鹿车载自随。父亡,无以葬,乃自卖为奴,以供丧事。主人知其贤,与钱一万,遣之。永行三年丧毕,欲还主人,供其奴职。道逢一妇人曰:“愿为之妻。”遂与之俱。主人谓永曰:“以钱与君矣。”永曰:“蒙君之妻,父丧收藏。永虽小人,必欲服勤致力,以报厚德。”主人曰:“妇人何能?”永曰:“能织。”主曰:“必尔者,但令君妇为我织缣百疋。”于是永妻为主人家织,十日而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之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君偿债耳。”语毕,凌空而去,不知所在。
  北魏元谧墓石棺线刻画有“孝子图”:
  “孝子图”共六幅:第一幅即“孝子董永”,有三个画面。一为董永向财主借债,二为急行赶路,三为途遇仙女。
  根据汉魏的故事,民间流传的《二十四孝图》整理而成的《孝行录》一书,正面是董永与七仙女槐荫分别的图画,后面有一段文字:
  (汉)董永,家贫。父死,卖身贷钱而葬。及去偿工,路遇一妇求为夫妻。俱去主家,令织缣三百匹乃回。一月完成,归至槐荫会所,遂辞永而归。
  葬父将身卖,仙姬陌上迎。织缣偿债主,孝感动天庭。
  这虽是清代刊本,但文字显然是根据汉魏的文字记载,图象成于明末清初。从以上引文来看,董永和天仙相配的故事,在汉魏、晋历代相传,由于时代不同,传播的年代不同,环境不同,有着细微的差异。但有一共同点,其情节大体相同,基本上保持了民间故事的风貌,比较粗犷质朴,成为后来这类文学的雏型。
  唐释道世《法苑珠林》卷62引刘向《孝子传》云:
  董永者,少偏孤,与父居。乃肆力田亩,鹿车载父自随。父终,自卖于富公,以供丧事。道逢一女,呼与语云:“愿为君妻。”遂俱至富公。富公曰:“女为谁?”答曰:“永妻,欲助偿债。”公曰:“汝织三百疋,遣汝。”一旬乃毕,女出门,谓永曰:“我天女也,天令我助子偿人债耳。”语毕,忽然不知所在。
  从此段中,值得注意的是,引文中没有前汉二字,这说明了《孝子图》不是后人伪托。孝子图的记载是真实的,董永当是西汉人。
  仙女钟情这方土




  《董永卖身葬父》这个故事产生于西汉,盛传在东汉是有它的历史根源的。春秋以后,井田制崩溃,由于生产资料的进步,劳动效率的提高,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出现了大量“私田”,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西汉初年,在让人民休养生息的政策下,经过文景之治,医治了战争的创伤,生产力得到恢复,社会上物质财富丰裕起来。到了元帝、成帝、哀帝、平帝四代,一代不如一代。那些豪强贵族,大官僚地主和大富人互相串通一气,疯狂兼并土地,使很多农民丧失土地。豪族们田连阡陌,跨州越郡,从农民那儿掠夺了大量的农产品,再以这些产品经营商业,放高利贷,残酷地剥削农民。“上无片瓦遮身体,下无寸士立足基。”有的被迫大批逃亡,有的不得不依附豪族去做佣工。这种佣工的生活也是很悲惨的,一遇什么天灾人祸,立即倾家荡产,不仅卖妻鬻子,甚至出卖自身来偿债,沦落为豪门中的家奴,使社会的奴婢数量激增,农民起义不断涌现,绿林、赤眉农民大起义就是例证。
   根据董永故事流传得较广的江苏省东台市的传说和遗迹来看,也曲折地反映了这种社会矛盾。离东台城三里的地方,有一个西溪镇,古代是宁海县城。汉武帝(公元前140年)时就已由盐场发展为西溪镇,由盐而兴,经济繁荣,人杰地灵。
  西溪镇西北角一个小村庄,叫董家舍,董永当年就出生在这个村子里,清代刘积兰著的《彭城堂笔记》记载:
  “广陵董永妇,王戚甾川人。”
  解释说:西汉甾 川造反,山东战乱饥荒,有一个贫苦农女随父逃难到东台的西溪,见董永卖身葬父,身受苦辛,很为同情,就嫁给董永。家贫无食,七妹就把藏在怀中的一张“蚕籽”孵化,采摘桑叶饲养。三年后,四乡八镇推广,七妹由于操劳过度,不久死去,遗有一子一女。乡亲们很怀念她,有人就附会她原为七仙女下凡,现在已归天庭。
  在西溪,每个村庄,每座桥梁,每个地名,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在西溪北面有一个小村庄,叫“傅家舍”,就是董永卖身给一万钱的傅员外的故宅。在“缫丝井庵”之后有一土墩子,形似紫茄,俗名“茄儿垛”,旁有一水塘,叫“凤凰池”,七仙女和众姐妹常从天上来此沐浴,董永和七仙女在此相识的。在离西溪不远的十八里河口,有一古槐,历经沧桑,虽遭雷击,犹茁壮峥嵘,传说当年他俩就是在槐树下拜为夫妇的。在西溪附近有一个地方叫“桑家沟”,是后人不忘七仙女育桑养蚕的恩德。
  





本帖评分记录贡献 收起 理由
盐城越野行走 + 18 好帖, 我不支持谁支持!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主题

2382

帖子

9241

积分

宣威将军(从四品)

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9241

人气网友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16:12:31 | 只看该作者
西溪董永有其人

  民间故事是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智慧的结晶,也是口头文学创作的滥觞。西溪一带关于董永故里的流传绝非偶然。从众多史料记载中可见一斑。
  北宋丞相晏殊在西溪任盐仓监时,为政清廉,为民造福。北宋时后人为纪念他改西溪为晏溪,并编修了《晏溪志》,其中记载:
  汉董永,西溪人,养父家贫,流寓佣工,父亡,贫无以葬,自卖其身;贷主人曹长老万钱以葬,孝感于天,降仙女为偶,永与俱伺钱主。令缫丝织绢三百尺,一月而毕,以赏万钱。一月毕,辞永去曰:我乃天庭七女也,缘君至孝,故代为织绢,言讫,凌空去。
  北宋《吴淑事类赋》注:
  董永墓,在如皋县北一百二十里。元扃叠立,有人长瞑,不封不树。
  西溪地处如皋以北,所记距离相等,此处所载正指西溪的地理位置。
  南宋《方舆胜览》载:
  海陵西溪镇,汉孝子董永故居。而“孝子祠”、“天女寺”、“缫丝井”皆以永传。
  元赵道一《真仙道鉴后集》卷二“织女”记载:
  董永少失母,养父。家贫佣力,至农月以小车推父置田头树荫下,而营耕作。父死后,自主人贷钱一万,自卖身为奴,遂得钱葬父。还于路忽见一妇人,姿容端正,求为永妻,永乃与俱诣主人。主人令永妻织绢六百匹,“放汝夫妻。”乃当机织,一月毕,主人深怪其速疾,遂放之。相随至旧相见之处,而辞永曰:“我天之织女,缘君至孝,天帝令助君偿债。”言讫,凌空而去。今泰州有汉董永所居,天女缫丝井存焉。(出自“汉书”)
  (后注云: 此处《汉书》指汉世流传之书,非史书之《汉书》。 )
  从这里可以看出,西溪董永与七仙女故事在汉代时就有史料记载,这是董永与七仙女故事的早期记载。董永与七仙女故事从汉至今在西溪世代流传、生生不息。
  明《西溪镇志》载:
  西广福寺,在镇西北一里四十步,此寺董永行孝时,即曹长者之故宅其址,长者无子,遂 舍 其家,就室建伽蓝殿,事迹沦没,惟缫丝井存焉,自汉章帝元和年具表,赐名奉孝……
  天女庙,在镇东北凤凰池后,昔董永遇天仙女此,后凤凰来浴于池,天仙乘凰而去,时人见其孝感,遂建此庙,久废无迹。
  董永庙,在镇西广福寺之后,汉时建立,今失所在,孝子董永佣于赤荻垛曹长者家,觅钱葬父,孝感于天,立祠以祀至今,其万历丙子岁,浙江山阴人水利道佥事黄猷吉,立祠立像于范文正公后,祀之,朱坚看守,春秋祭之。
  凤凰池,在镇东广福寺西北,董永遇仙女,七月七日,乘凰于此,浴去,后废。
  董永墓,在镇一里四十步,有汉董永墓,在西广福寺后。按《吴陵志》:古有此墓,墓塌久矣,亦有永父墓,葬曹长者故宅,其事迹本末,《晏溪志》载甚详。
  董父墓在镇东北角“龙王庙”西侧。后人为他在墓旁建一亭,取名“永父正公亭”。至今董孝贤祠内仍有对联为证:“卖身葬父一贫如洗,忠心为奴孝思严亲。”
  明何垛场大使、诗人陆原博《题董永祠壁》,吟颂出:“千年遗事青山在,冢草萋萋带染痕,环佩不归双凤沓,白云长日护溪村”的赞美绝句。
  明末清初著名盐民诗人吴嘉纪留下了千古绝唱:
  烟墟 晻 蔼野晖斜,问讯溪中仙女家。
  一自杼声闻下里,千里流水出寒沙。
  离尘古 甃 自生藓,照影今人谁似花。
  环 佩 遥遥不可遇,荒凉徒倚暮云遮。
  清雍正《泰州志》载:
  汉董永,丁溪场人,即世传卖身以葬父者,今本场永与父墓并存焉。
  清嘉庆《东台县志》卷22引《晏溪志》载:
  董永,西溪镇人。父亡,贫无以葬,从人贷钱一万,以身作佣,毕,道遇一妇人求为永妻,永与俱诣。钱主令织绢三百匹以偿,甫一月毕,辞永去曰:“我天上织女也,缘君至孝,天帝命我代为织绢。”言讫,凌空去。今西溪镇永与父墓并存焉。
  清道光《泰州志》载:
  董永,丁溪场人(雍正扬州府志作海陵西溪镇人),即世传卖身葬父者,今丁溪场永与父墓并存,西溪镇有天女缫丝井。
  清道光贡生夏荃撰《海陵丛刊.退庵笔记》载“董孝祠”:
  董孝子名永,西溪镇人,鬻身葬父及遇天仙事详《州志》,永与父墓俱在西溪。辞郎庙、缫丝井、凤升桥、风升井、义乡桥诸古迹皆永故事。永西汉人,为吾邑人物之冠,其井墓亦古迹,最久者祠。……
  综上所记载,全国各地董永传说众多,唯独西溪一带如此高度集中,事实清楚历代不息,充分说明西溪董永故里的可靠性、真实性。
  缫丝人远事犹新
  西溪缫丝井为七仙女缫丝的汲水之处,历代史书都有记载仅录部分:
  宋《锦绣万花谷》(阙名著)于淮南东路泰州载:
  天女缫丝井在西溪镇广福院,相传汉董永所居,井即天女汲以缫丝者。
  宋《广事类赋》:“天女缫丝纷络绎。”注云:
  泰州西溪有缫丝井,世传汉董永寓居于此,井即天女所以缫丝者。
  明英宗天顺六年(1462年)巡宰李诚莅监西溪,查看“缫丝井”后,建亭其上。当年九月亭建成,亭的梁柱上还雕刻有水藻形的花纹。
  明礼部侍郎王瓒曾赋《缫丝井诗》:
  彩云飞去凤笙残,月转梧桐玉 甃 寒。
  机杼荒凉秋草歇,辘轳寂寞野花团。
  祗凭博望知源邃,肯信麻姑见底乾。
  千古真 何处觅?一双鸣鹤绕栏杆。
  明万历四十年(1612年)西溪巡检司刘文奎又为之修亭作记。
  明天启四年(1624年)《淮南中十场志》载:
  “缫丝井”去场七里,在西溪镇广福寺后,相传汉曹长者遗宅,孝子董永,贫不能葬父,以身佣万钱归治葬事,道遇一女求配,偕往主家佣纺织,月成缣百匹,尽尝所贷,遂相携归,经前相遇处,女忽凌云而逝,始知其为仙女,遂名此井为缲丝,今尚未泯,井口小而下实弘深,水味甘冽,每旱,诸井皆涸,此井不失其常,春蚕熟时,井生草根长丈余,传为仙迹云,……金钗井,在西溪镇市河东,世传仙女别董永时金钗插地而成者。
  明都御史凌儒曾作“河垛八景”之一“董井寒泉”诗:
  报德何难自鬻身,缫丝人远事犹新,
  金梭尚照西溪月,玉井长流东海春。
  万古纲常垂胜地,千年祠屋傍通津,
  漫游忆昔曾瞻拜, 采 拾芳言字字真。
  明末清初,郑板桥好友、兴化人顾繁(于观)作的《缫丝井亭记》中引录过邱容咏“缫丝井”诗:“天女缫丝中,仙君始得名。谁知千载后,不断辘轳声。”
  清盐运泰州分司诸世暄题诗刻石,诗曰:天女常辞金井栏,至今泉水尚清寒,博兴瀛海争传处,叹煞从来孝子难。
  又记“天女缫丝井”云:
  在西溪镇广福院,汉董永所居,即曹长者故宅内井也,永养父至孝,家贫常佣力,父亡,贷主人万钱以葬,约自鬻其身。后感天女为偶,一月织缣三百六十疋以偿,乃凌空去。井即其汲以缫丝者,水最深广,旱汲不绝,每蚕熟时,井有白草根长丈余如丝然。(未完待续)
  


本帖评分记录贡献 收起 理由
盐城越野行走 + 18 感谢您的积极参与!再接再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主题

2382

帖子

9241

积分

宣威将军(从四品)

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9241

人气网友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7-13 16:14:44 | 只看该作者
爱情佳话传千古

  天帝把七仙女抓上天后,嫌弃她染了凡尘,命天将将她的心肝肠子放到河中洗净。这条河叫“肝肠河”,老乡们也叫“汰肠河”。在西溪南仓桥附近,有一金钗井,又名“凤升井”,俗叫“双井”,原来是七仙女被天兵天将抓走时,董永拼命追赶,天将欲加害董永,七仙女连忙取下头上的金钗,在地上一划,遂成一条河,挡住董永的来路。这条河就叫辞郎河。相传孝子董永与仙女惜别之处,今上有辞郎庙。辞郎河边的村庄叫辞郎庄。她随手将金钗插在地上,立即成了两口深井,一在河东,一在河西,两两相对。槐树所在地叫“荫庄”,亦称“应庄”,是董永与七仙女最后答话之地。又叫“殷庄”,亦说是董永殷切盼望七仙女重返人间,夫妻团聚的伫守处。七仙女上天后,生了一个男娃,她千针万线,做了很多童装、童鞋,忍痛把儿子送到人间,放在槐树下,托梦叫董永来领。放孩子的地方叫“舍子头”,后来也成了一个村庄。董永见是个又白又胖的小男孩,高高兴兴地抱了回去。他是第一次照应小孩,孩子在路上哭呀叫呀,小脚乱蹬,把两只鞋都丢了。在辞郎河的西北边有两个小庄子,一叫“东鞋庄”,一叫“西鞋庄”,现在合叫“双鞋村”。七仙女丢下爱子,不敢久留,驾云回到天庭,上了云端,仍放心不下拼命追赶的董永, 摸云下看, 因摸与摹谐音,在双鞋庄的西南边的庄子就叫“摹云庄”。这里还有一个大庄子叫“鹤落 埨 ”。原来,傅员外怕打赌输了,故意为难七仙女,给了她一大堆乱丝,她没有办法,只好请众姐妹相助,丝理好了,要一夜织十八匹绢缎,没有天梭不行。这时,正好有一只白鹤从空中落下, 仙女们就叫它到天空中取天梭。 鹤落脚处就叫 “鹤落 埨 ”。 埨 ,就是田中的土垄。这庄子后来发展成繁荣的集镇。为纪念董永,命名为“董贤乡”。离西溪五六里,有一座古庙,叫“董永庙”,庙旁有一座古砖坟,墓碑屡损屡立,现在的墓碑是清道光十五年重修的,墓前立一石碑,碑文为:“汉董孝子讳永墓 ——道光乙未里人修”。因为这里是董永埋骨之所,常有人来此凭吊。台南镇(原董贤乡)的丁堡村,古称丹阳村,风景很美。总之在西溪镇及周边广山、台南方圆三十里的地方,有关董永与七仙女故事的遗迹有五十多处。
  
  
补记:
  多少年来,人们说董永,唱七女,几多回忆,几多传唱。故里蕴藏着神奇,饱含着纯朴、铭刻着悲壮,传承着美好。人们还从这一故事中悟出其深刻的哲理:只有像董永那样勤劳,才会获得幸福;只有像七仙女那样,不畏贫穷,改天换地,才能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如今,东台人民发挥独特的人文优势,发展旅游观光事业,用美丽的故事传承文化。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董永故里的人们正用勤劳的智慧创造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当年七仙女和众姐妹沐浴的凤凰池,已用深达2201米的泉水生产出“天仙泉”牌矿泉水,正畅销国内外。《天仙配》旅游文化景区、凤凰池度假村游客络绎不绝,亭亭玉立的“七仙女”正含情凝眸着这方热土,呼唤着国内外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兴业。面对董永故里的巨变, 有识之士热望:面对董永与七仙女故事这一热点人文历史资源,有关方面要引起高度重视,在注重这些历史遗迹保护利用的同时,要站在时代的前列来审视它们,更好更快地开发出新的经济增长点,充分发挥这一特色文化的人文效应和社会价值,尽快成立中国董永与七仙女历史文化研究会,重点开发完善《天仙配》故事系列旅游景点,为将来申报世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做好基础工作,进而扩大董永故里的影响力,为地方经济服务。



本帖评分记录贡献 收起 理由
盐城越野行走 + 18 谢谢分享,感谢您的支持,加分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1142

帖子

3880

积分

定远将军(正五品)

Rank: 10Rank: 10

积分
3880

人气网友

5#
发表于 2015-7-13 16:18:58 | 只看该作者



精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1142

帖子

3880

积分

定远将军(正五品)

Rank: 10Rank: 10

积分
3880

人气网友

6#
发表于 2015-7-13 16:20:14 | 只看该作者
远古外星人 发表于 2015-7-13 16:11
天地情缘历代传
  董永与七仙女故事源远流长,历代文学家、史学家通过他们的笔墨赞颂了这一婉约凄恻的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1142

帖子

3880

积分

定远将军(正五品)

Rank: 10Rank: 10

积分
3880

人气网友

7#
发表于 2015-7-13 16:21:43 | 只看该作者
好帖,感谢楼主分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8#
发表于 2015-7-13 16:23:5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盐城越野行走 于 2015-7-13 16:26 编辑



好帖当顶啊。
《文化娱乐》,与您共享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1

主题

1856

帖子

5614

积分

宣威将军(从四品)

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5614

人气网友

9#
发表于 2015-7-13 20:56:53 | 只看该作者
好,顶一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
发表于 2015-7-13 22:20:16 | 只看该作者
东台大家程先生作品.感谢楼主分享.
新盐城乐聚社区[www.xycsq.com]—————新盐城的成长有您的参与会更精彩! 天天茶馆版块: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欢迎您的到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发表于 2015-7-14 04:41:52 | 只看该作者
感谢分享,谢谢楼主
《文化娱乐》,与您共享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