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盐城乐聚社区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 职业性接触性皮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复制链接] 0
回复
2677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421

主题

2564

帖子

8555

积分

版主

Rank: 19Rank: 19Rank: 19

积分
8555
QQ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5-12-14 16:42: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职业性接触性皮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职业性接触性皮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
  
GB7806-1987 UDC616.5-057:616-7/-8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 of occupational contact dermatitis
  
  
自  1988-5-1  起执行
  
  
  
   
  
职业性接触性皮炎是指在劳动或作业环境中直接或间接接触具有刺激和(或)致敏作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引起的急、慢性皮肤炎症性改变。
    1 诊断原则
    根据明确的职业接触史,发病部位,临床表现及动态观察;参考作业环境调查,同工种发病情况;需要时结合皮肤斑贴试验进行综合分析,排除非职业性因素引起的接触性皮炎,方可诊断。
    2 诊断标准
    2.1 职业性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急性皮炎呈红斑、水肿、丘疹,或在水肿性红斑基础上密布丘疹、水疱或大疱,疱破后呈现糜烂、渗液、结痂。自觉灼痛或瘙痒。慢性改变者,呈现不同程度浸润,增厚、脱屑或皲裂。具有下列条件者可诊断:
    2.1.1 有明确的职业接触史。
    2.1.2 自接触至发病所需时间和反应程度与刺激物的性质、浓度、温度、接触方式及时间有密切关系。接触高浓度强刺激物,常立即出现皮损。
    2.1.3 在同样条件下,大多数接触者发病。
    2.1.4 皮损局限于接触部位,界限清楚。
    2.1.5 病程具自限性,去除病因后易治愈,再接触可再发。
    2.2 职业性变应(过敏)性接触性皮炎
    皮损表现与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相似,但大疱少见,常呈现湿疹样表现。自觉瘙痒。具有下列条件者可诊断:
    2.2.1 有明确的职业接触史。
    2.2.2 初次接触不发病,一般情况下接触到被致敏约需5~14天或更长些,致敏后再接触常在24小时内发病。反应程度与致敏物的致敏强度和个体素质有关。
    2.2.3 在同样条件下,接触者仅少数人发病。
    2.2.4 皮损初发于接触部位,界限清楚或不清楚,可向周围及远隔部位扩散,严重时泛发全身。
    2.2.5 病程可能迁延,再接触少量即能引起复发。
    2.2.6 以致敏物做皮肤斑贴试验常获阳性结果。
    3 治疗原则
    3.1 及时清除皮肤上存留的致病物。
    3.2 暂时避免接触致病物及其它促使病情加剧因素。
    3.3 按一般接触性皮炎的治疗原则对症治疗。
    4 劳动能力鉴定
    4.1 职业性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治愈后可恢复工作。改善劳动条件,加强个人防护,搞好个人和环境卫生可防止皮炎再发。
    4.2 职业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反复发病、长期不见好转、影响工作者,可调换工种,脱离有致敏物的环境。
    4.3 急性皮炎在治疗期间,可酌情短期休息,或暂时调换工种。
    5 健康检查的要求
    就业前体检应作皮肤科检查,容易发生接触性皮炎的行业或工种应作定期的皮肤科检查。
    6 职业禁忌证
    严重的变应性皮肤病,或手及前臂等暴露部位有湿疹、严重皲裂等慢性皮肤病患者,不宜接触可诱发或加剧该病的致病物质。
    附录A
    皮肤斑贴试验方法
    (补充件)
    参见GB 7804—87《职业性皮肤病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总则)》附录A。
    附录B
    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的常见致病物
    (补充件)
    
  
  

    附录C
    正确使用标准的说明
    (参考件)
    C.1 职业性接触性皮炎应注意与各种非职业因素引起的接触性皮炎、湿疹、脂溢性皮炎及职业性光敏性皮炎等皮肤病相鉴别。
    C.2 职业性接触性皮炎目前尚缺乏特异的辅助检查指标,诊断主要依赖临床资料。职业史明确,职业接触与皮损发生、发展之间有密切的因果关系,并能排除非职业因素引起的接触性皮炎和其它疾病时,应予诊断。
    C.3 询问职业史及进行现场调查时,应注意接触物、接触剂量与接触方式的变更,生产环境卫生(包括生产设施与布局、通风排气、除尘、车间温度与湿度等),劳动防护,个人卫生,个体特异性及季节因素等对本病发生发展的影响。
    C.4 皮肤斑贴试验是目前检测变应性接触性皮炎的致敏物的重要方法之一。适用于职业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不适用于刺激性皮炎。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斑试物浓度,选择合适的赋形剂和适当的斑试时间,并正确评定斑试结果。
    C.5 职业性接触性皮炎分为刺激性和变应性两型,诊断时应尽量分开,以便于劳动能力鉴定。但某些致病物既具刺激作用,又具致敏作用,当临床上难以分型或两种作用同时存在时,可诊断为职业性接触性皮炎,并按职业性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处理。
    C.6 某些化学物在引起接触性皮炎的同时,尚有经皮肤吸收导致中毒的可能,应予以注意。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全国卫生标准技术委员会职业病诊断标准分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上海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山东省劳动卫生研究所、长春市第二医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负责解释
    
  
  
  
  
   
  
   
发布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提出单位:
   
   
全国卫生标准技术委员会职业病诊断标准分委员会
   
   
  
   
起草单位: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上海市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研究所、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山东省劳动卫生研究所、长春市第二医院
   
   
  
   
批准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87-5-25
   
   



各位早上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