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5月中旬,弶港街几十部牛车运着大黄鱼,成百的渔民挑着大黄鱼叫卖。一时间牛车首尾相衔,道路为之拥塞。当时每部牛车能运一、二吨,每天正常二十多部牛车运黄鱼,足有五、六万斤上市。来贩销的商贩运的是大黄鱼,鱼行(牙行)里存的是咸大黄鱼,镇四周群众晒的是黄鱼鲞(鱼干)。可以说:“大黄鱼丰收成灾”。这么多的大黄鱼是那里来的?原来是弶港一艘载重二十多吨的一只拖网船所捕获的。据该船老大说网有一华里长。落潮后,网中的大黄鱼在垳场就上有一里多长,一里多宽,满 场全是大黄鱼。要取尽网中的大黄鱼起码要上百部牛车运。取不尽的鱼就让山东、盐城的一些外港船随意取走了。当时,县政府工商科派员来弶港,与“弶港海产合作社”(该社经营海产品和供应渔需物资)协商、定价,每斤大黄鱼三厘钱,由“海产合作社”收购加工。此举有力地支持了生产,稳定了市场物价。此后的1953年和1954年也有类似的丰收场面,以后便逐年减少。主要是 网垳场的变化、海水的污染以及捕捞过度等多种因素造成。如今,大黄鱼成了珍稀鱼种,一百块也买不到一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