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记者在成都师范学院大门口见到了21岁的汤丽莎,蓝衬衣、小白鞋、及腰的黑色直发和圆框眼镜后未施粉黛的脸,瘦瘦的汤丽莎看起来和校园里其他女大学生别无二致。
据了解 ,21岁的汤丽莎,父亲是一名乡村教师,有个瘫痪的奶奶,家境也不好。但是她却努力帮助有希望的学生。为此她兼职十余份,擦皮鞋、卖废纸、一周跑三个机构上课。她省下钱资助了家乡3名贫困生读初中,自己一个月生活费却不到200块。
这是一个令人感动的事实。其宝贵内核是爱心接力。经过了解,汤丽莎从小就有老师情结,有父亲的影响,也是因为在读书时遇到了很多好老师。被汤丽莎资助的贫困生,则立志向她学习,“把善意传递下去”。 不过现实中、网络上却总有一些人不理解汤丽莎。他们认为,公益慈善不是贫困生可以做的事,汤丽莎挣了钱首先应该孝敬父母、补贴家用、改善自己生活。有留言还引用了圣人孟子说的话:“穷则独善其身”来佐证。 然而我们应该知道。圣人讲的“独善其身”不是犬儒利己,而是“穷不失义”、“不得志,修身见于世”。行善积德助人为乐何尝不是最好的修身养德? 不做公益慈善有无数种理由,毕竟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跟巴菲特、马云一比谁都是穷人!但是做公益慈善却只有一个理由:不忍心见他人受难而无动于衷。
汤丽莎告诉我们,扶危济困不能等自己准备好了再做,因为需要帮助的人等不起。 很多人是看到了汤丽莎和其他大学生之间的生活差距,所以认为她没有必要帮助他人。而汤丽莎看到的,却是这些孩子比自己更困窘,更需要雪中送炭。自己紧衣缩食为3个孩子撑开更大的天空,她认为值得。这就是公益慈善的视角。所谓关爱弱势,就是帮扶还不如自己的人;所谓“量力而行”,每个人对自己的要求标准是不一样的。 公益事业讲求“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但不等于公益是富人的专属。这些年来,我们看过很多自己是弱势群体还在做慈善的感人事迹。社会不鼓励他们付出,但他们主动付出时,我们除了给予掌声只能默默学习。 当下中国的公益慈善仍有很大的资源缺口。与其总是议论“谁谁谁怎么不捐款”,不如自觉跟随先行者,因为行胜于言。事实上,这个社会,需要更多的汤丽莎!
[size=0.83em]QQ图片20170517111303.png (197.04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url=]保存到相册[/url]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1 分钟前 上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