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愧祖先 ----写在东台旧城改造二十周年之际(之二)
步行街的文化广场东边,就是旧城改造前的东十字街,这里有我祖辈曾经经营的南北杂货店。店面坐南朝北,环绕十字路口,当时顾客购物十分便利,生意络绎不绝,非常兴隆。 这座房产在祖辈手中历经风风雨雨,经历了从中华民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改朝换代,经过解放初鼓楼路的改造拓宽,参加了社会主义的公私合营、国家经租,后来文革冲击没收。祖辈吃进千辛万苦,尤其文革中戴高帽、挨批斗打成黑五类,忍受非人虐待。 我隐约记得,每次批斗回来祖辈从不垂头丧气,照样是五分钱熏烧摊兔子头,二两五小酒一醉方休,他们毫不自卑。因为他们心中问心无愧,为人坦荡荡。 公元一九八四年早春二月,两个检察院的同志拿着一纸平反状,还祖辈一生清白。落实政策后房产重新回到祖辈手中,可祖辈们为此已失去太多太多。 今天,令人羞愧的是这座历经百年的家产在祖辈那么困难的时期都没有败落失去,却在我手中把他消失了。他消失得无影无踪让人找不到一点蛛丝马迹,他消失得冠冕堂皇,美其名曰旧城改造,他消失得莫名其妙毫无感觉被签字按押。无奈,遗憾,自责和悔恨成了我每次故地重游的伤痛。 面对这份家产的消失,就好像遭遇了强盗,凭他高兴随便扔几个钱,然后扬长而去,哪管你生死存活? 那时,你是钉子户,就是抗法,动用国家机器拘留你。你上访就派人盯睄你。为了房子回迁,让你排队等个三天四夜,再把你打发安置到后街后巷。反正房子没了,你再不服就冷落你,牵着你的鼻子走,逼着你低头。 旧城改造,不是党中央国务院的基本国策,也不是党和政府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说白了,就是地方当权者,为了政绩,为了钱程,将寸土寸金的土地换成GDP,为自己脸上贴金。然后是喋喋不休的歌功颂德,标榜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人民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又为城市增添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旧城改造本身没错,它是深入民心的德政工程、和谐工程,体现出更多的人文关怀。但它不应是全盘推倒,而应该是“扬弃”。 溱湖水乡,我出生成长的地方。古镇溱潼,历史上隶属东台的一个区。几十年过去了,同样是千年古镇,依旧是小桥流水,依旧是渔家灯火。今天我带着儿子在古镇游玩,依旧能寻觅到我小时候游玩的处所。今天的溱潼,一边是旧城拆迁改造,一边是整体挖掘保护,两手同时进行,将这座繁华的古镇打造得更加繁荣。 再看东台,汉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始有东台,又数百春秋,鼓楼路街衢既成,然而这座上千年的历史古城的完全消失,只不过用去十几年。 我们不能埋怨,当时异地交流的当权者,因为他们不是食东台烟火长大的,读不懂东台的传统文化,看不透东台的悠久历史。但作为土生土长当权者的左臂右膀和前呼后拥,难道你们也“子卖爷田不心痛?”面对古城的消失,在东台人祖先面前,难道你们不是东台的"李鸿章"? 那时的当权者,有的已告老还乡,颐养天年,有的已化作青烟,驾鹤西去,有的已背离人民,身陷囹圄。就是他们给东台人民一个永远回不去的老东台。 去过北京王府井的步行街,让你体味到一个货真价实的老北京,到处体现王者风范。皇城根下,给人对北京那种厚重的历史联想翩翩。 到过上海南京路的步行街,透着一股海派清风,让人领略到不折不扣的老上海,一下子走进昙花一现的冒险家的乐园里。 今天改造后的东台步行街,除了讨价还价的市井买卖,就是比卫星窜得还快的房租,比魔术师变得还快的房客,或者是沽名钓誉的关门亏本放血大拍卖。这种让人找不着调的步行街定位,绝不是祖辈们留下的特色和风格。 凭海临风,沧海桑田。煮盐缫丝皆国之命脉。这是东台的历史。商贾云集,日益繁盛,民淳物丰,底厚蕴深,这是老东台的真实写照。 至今回味无情的推土机推倒的老房子,散发出阵阵木香,苦苦的飘荡在东台城的上空,久久不愿散去。 记录当年东台盐运辉煌历史的四老爷衙门,只剩下一块冰冷的碑石,如今半躺在文化广场一块不显眼的绿地上。 如果说,旧城改造,我只失去了几处房产,那么东台游子失去的是引以为豪的做人“底气”,一个真正的东台人失去的成长的“根基”,我们下一代失去的是做一个东台人的“地气”。 抱愧祖先!
统治者犯的罪并不是被统治者的错,政府有时会成为强盗,但人民永远也不会。——维克多.雨果(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