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特爱看书,但那时候物质缺乏,书自然也就少了,能读到书、读到好书就更不容易了。加上十年浩劫,好多书籍被革了命,文革结束的那几年,最多的书籍莫过于《毛选》了。 小学上课时常偷看小人书,对连环画特别钟情,尤其喜欢看那打仗的,特别是打日本小鬼子的。当然小说也看,有次在课上看《福尔摩斯探案集》,被老师搜走很快又还了我,也没批评我,据说老师很快就看完了。初中时跟风看四大名著,再后来武侠小说盛行,迷上了金庸、梁羽生。高中时琼谣小说在校园风行,我仍然钟情于武侠。参加工作后,喜欢买书,买了很多诸如三毛、席慕容、汪国真的散文和诗集,不过也就是翻翻而已,并不详看。儿子逐渐长大,买回很多中外名著,可是儿子并不领情,动漫、电子书籍无可替代。如今诸多书籍,常年累月沉睡在书橱里,怎么处理它,成了搬家打扫时最纠结的事。 近来,忽然特想读书。想想自己真奇怪,这前十年似乎不大想碰书,实际上人在三四十岁时,为家庭、为前程在奋斗,心情浮躁,是难以静下心来看书的。如今快五十的岁数了,梦想已没有太多的色彩,感觉周围逐渐安静下来了,就常怀想着有一天,有一炷幽香,一盏清茶,一卷古书,凝神静气,一读就是三两个小时,黄昏的余光透过窗子落在书桌前。可读书是需要心境的,很想找个荒僻所在,把俗世的头颅低下,清除纷披如潮的杂念,心无旁鹜地读书。让文字从心头流过,冲淡狂热和浮躁,洗净无绪和铅华。好比世间已无知心者,书卷多情似故人。其实就是想静静地读书,弥补一下这么多年无心读书留下的遗撼。 少时读书,老师总是教导着默诵,一篇篇情感炽热的文章让你燃烧得死去活来。待到中年,再读那些文字,就会觉得沉甸甸的背后全埋藏着苦涩和责任。是否到了晚年的时候,那些曾经美好的文字会变得清淡、索然,满目沧桑和荒凉呢?会不会忽然对书产生一种敬畏呢? 我喜爱书,但不会像有些人说的,爱书胜于爱生命。每天读上几页书,喝上两杯茶,想想过往和将来,心便充实起来。生活如流水,时光从手头轻轻滑过,看周遭的人来了走走了来,总有些伤怀在心头萦绕。好在,身边有书,顺手抽出一本,管它内容是什么,管它学问增长,读读就是了。让心情折叠在多情的书卷中,告诉自己,往昔已不再,要还原生活本真,让岁月成为一首淡淡的幽怨的歌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