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盐城地区的说媒与相亲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古今皆然。婚姻是文明社会人类自身繁衍的主要形式,因而特别受到关注与重视。婚俗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自由恋爱,从“六礼”到新式婚礼等等,形式在变,内容在变,但对嫁娶的重视程度却是古今不变的。所谓“六礼”,即:纳彩(求婚)、问名(询八字)、纳吉(卜吉兆)、纳征(行聘礼)、请期(择定婚吉日)、亲迎(完婚)等六道礼仪。在人生重大历程中,出生和去世都是别人为自己操办的,只是婚姻是自己直接参与操办,自己当主角。 所以,自古以来,婚礼是人生几大礼仪中最为盛大、最为隆重的。
过去,盐城地区以外来移民的为多,五方杂居的特性决定了盐城人的婚姻形式兼容幷蓄了多种礼俗,但基本形式和礼仪则大体不同。“父母之命”和“媒妁之言”一直是合法婚姻的象征。封建社会强调“男女授受不亲”,有所谓“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之说。男女双方一般都要经过媒人从中说合,才能“结连理”、“谐秦晋”,“通二姓之好”。这种说合,就是“说媒”。
婚嫁必须要“明媒正娶”,要有“三媒六证”。所谓“三媒六证”,是指婚姻关系正式确立必须有男方媒人、女方媒人和中间媒人三方六人作证,这样才显得慎重而合理数。由于现代青年男女大多自由恋爱,请的也是“现成媒人”,人多是四人,男女双方各一对媒人(系夫妇二人)。请媒人有时还得考虑所请之夫妇是否生有男孩,可见在说亲之初就赋予了生育的含义。
旧时有职业化的媒人,俗称“媒婆”。媒婆对地方对地方上已到提亲年龄的未婚男女及其家庭情况了如指掌。很多情况下,她们会主动上门说合。客观全面地反映双方的情况本是媒人应遵循的“职业道德”,但也有一些媒婆为了撮成婚事以便从中得到各种好处而肆意夸张,瞒哄双方。 有句俗话叫“会做媒的两头瞒,不会做媒的两头搬”。“两头瞒”是对双方隐瞒要害问题,实际上是凭三寸不烂之舌做“谎媒”。
媒人提亲后,双方不熟悉的,先访亲,有暗中打听或窥探的,也有人托人代访的。双方家庭如果大体同意这门亲事,便要相亲。相亲一般是男方先到女方家去。男方上门照例要带礼品,可以是两样,也可以是四样。男方到女方家去,主要是看看女方的长相;而女方到男方家去是“瞟人家”,重点是看男方的家境,看看房屋、家具、陈设等等。由于过去不少人家经济状况不是太好,因此就出现了“借家私”的现象,也就是为了使女方看了中意,向别人借桌椅、陈设的,还有干脆就借房而居。在农村,有男孩的家庭不管怎么说,一辈子节衣缩食也要砌座新房子,目的就是为了儿子能娶上老婆。
女方到男方家看人家,男方必须预先准备酒菜款待来客,除水果、点心外,还要特意为女方泡上一杯茶。这茶是不能随便喝的,有道是“一女不喝两家茶”,如果喝了这杯茶,便表示女方同意这门亲事。因而“喝茶”也就成了定亲的代名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