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盐城乐聚社区

[纪实中国] 盐阜地区衣饰习俗(3)

[复制链接] 0
回复
424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5-6-16 16:22: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盐阜地区衣饰习俗(3)
(特别鸣谢原市图书馆李长顺老先生提供资料)

      妆饰 旧时,男孩在未满10岁前于后脑勺留一撮胎毛,有的毛发长了,还编成小辫子;或头顶两边各留一块胎毛,待头发长了,编成小辫子;有的将头顶和下部的头发剃掉,仅留一圈头发,俗称“马盖头”;有的只在脑前留一块桃状的头发,而成“桃儿头”。成人在辛亥革命后有的剪“平顶头”;亦有人将辫子齐颈剪除后,仅于脑后散披短发;还有的剃光头。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流行两边分的西装头。
        近代女孩出嫁之前,都喜欢留一绺头发覆于额际,俗称“箍儿”。“箍儿”是未婚女子的重要标志。姑娘脸上的汗毛亦不能去掉,待成婚时请“扯脸”的妇女来帮其“开脸”,用细线绞去额头、脸颊和脖子上的汗毛,并将“箍儿”向上梳,将长发拧为一缕盘在脑后,成为一个大的发髻儿旧称绾鬏(wānjiu),俗称为“巴巴儿”。已婚妇女很讲究巴巴儿的装饰,要插以饰物。
       横插的叫“簪”,竖插的叫“钗”。簪子金、玉、银、铜、骨质均有,簪子上浮雕或镂雕成各种吉祥图案,或上漆或点翡翠,亦有以碧玉或翡翠作簪子的。“钗”子系一端为膨起的钝头的长锥形,称为如意形。锥部通常为金银质,锥根部分往往镶嵌有玉兰蓓蕾状的红、绿宝石或琉璃,或以金属挽成复合的环状作为钗头。
       旧时,不少平民妇女仅用几根“U”形的铁制叉子插于“巴巴儿”两边,用于固定发髻。
       旧时女子发式定型后,还要佩带饰品。年轻妇女做新娘或逢年过节时,往往在巴巴儿上插绒制的绿叶红花或鲜花。有钱人家饰以“步摇”。所谓“步摇”即是在簪、钗上悬坠下来几串小珠子或金银小链子,插在头上走起路来摇晃不定。女童和少女用黑色夹针或花发夹来拢紧头发,以红头绳扎发辫,并以发夹戴花。花有鲜花、绒花或以彩绸打成蝴蝶结扎于辫梢,亦有将蚕茧壳儿剪开如花状,染上色彩,戴于头上。
       从前盐阜地区一些老年人有留胡须的习俗,其样式与留胡须者的年龄、身份相称。如留“八字胡子”的人一般年龄不太大,而留“子孙胡子”的年龄要大一些。民国年间,一些人仅沿上唇留“一”字形短胡,时称“文明胡”,通常为社会上一些有地位的人,如医生、教书先生等。近代,有些人留起了仁丹胡,又叫“西洋胡”。
       从前人们胡须长长了,还要用小梳子梳顺,个别老年人留有很长的胡须,在就餐时两耳戴上钩子将胡须向两边分开,以便进食。



新盐城乐聚社区[www.xycsq.com]—————新盐城的成长有您的参与会更精彩! 天天茶馆版块: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欢迎您的到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