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盐城乐聚社区

[纪实中国] 盐城地区行旅习俗

[复制链接] 8
回复
7958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5-6-24 11:13:3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盐城地区行旅习俗
(特别鸣谢原市图书馆李长顺老先生提供资料)
车 盐城过去陆上交通工具中最常见的数小车儿,即独轮车,用硬杂木制成。其车轮较大,通常由六块弧形厚木块通过公母榫相互咬合而成,亦被雅称为“六合车”。车轮外侧触地处环包一圈铁皮。车轮片与车毂之间有18根木制车辐连接。车轮上方是车架,两边可坐人或载物,中间高高的护轮框架既是车轮的护栏,又是乘坐者的靠背。车架两侧后方装有支腿,以便停放。两根长长的木质车把呈八字形,推车人颈背斜搭一条麻布绳编成的扁扁的“车辫子”。“车辫子”两端套住车把末端的“车别子”。小车儿载人装物时重心高,易翻车。推车的人既要有力气,还得有技巧。尤其当小车儿荷载半边重半边轻时,其重心更难掌握,要靠推车人运用肩膀、双臂和腰部的力量,将车适当倾斜着推,使重载的半边高于另一边,并不时加以调节。小车儿重载时,前面往往还有一人以绳曳引以助力。有时小车儿装上柴草之类的杂物,堆得高高的挡住视线,推车人就只好从车架上方所载物品的一条空隙中看前面的路。这时有的人家便叫小孩在前面用绳子拉车引路。在盐城沿海,为满足渔盐之需,多用一头或多头水牛拉两轮或四轮木车,俗称牛车。牛车车轮高出车厢,车身长一丈三四,宽六七尺。一车可载二三千斤。由于牛车又高又大,民间亦称其为高车。

t01d8facce77b8bb885.jpg (10.31 KB, 下载次数: 0)

t01d8facce77b8bb885.jpg

t01e547c0a7322af650.jpg (16.72 KB, 下载次数: 0)

t01e547c0a7322af650.jpg

t01ff040edacdb990b0.jpg (32.42 KB, 下载次数: 0)

t01ff040edacdb990b0.jpg

t01582ebeeaa284c4ea.jpg (17.34 KB, 下载次数: 0)

t01582ebeeaa284c4ea.jpg
新盐城乐聚社区[www.xycsq.com]—————新盐城的成长有您的参与会更精彩! 天天茶馆版块: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欢迎您的到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6-24 11:14:08 | 只看该作者
自行车。民国时称其“千里车”、“钢衣车”、“脚踏车”。据民国22年出版的《东台史料》载:“人们练习自行车颇多,往来当称敏捷”。旧时,较早购有自行车的不少是医生,人们在使用自行车时还装上了一些附属物。如在前后轮轴外套上七彩花圈儿。为利用自行车横杠与斜杠之间的空隙,还用布缝制出一种不规则四边形的布包,以布带系在杠子上,用以携带物品。这一发明首现于东陶(东台安丰)地区,后逐步在全县推开。为运重物,后车架子上边还常悬挂竹制的拖箩———俗称拖篮。过去车龙头前尚无车篓,有些人为走夜路照明之需,便装有使用电池的长方形专用灯。


新盐城乐聚社区[www.xycsq.com]—————新盐城的成长有您的参与会更精彩! 天天茶馆版块: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欢迎您的到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6-24 11:14:35 | 只看该作者
三 
在盐城,黄包车的出现略迟于自行车,约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黄包车和自行车在地处偏僻的盐城,当时实属罕见时尚之物。当地最早购用黄包车者亦为医生,均为出诊代步所用。  
盐城开通汽车始于上世纪初。1930年盐城至东台首次通行汽车,湾。在东台,有3人合资于1935年租借载客汽车作长途客运。旧时汽车凭蒸气发动机驱动,在车尾装有一锅炉,以木柴作燃料,后来改为烧煤炭。这种汽车通常可载五六人,因车速慢,车身两侧的踏板上亦有人站立其上随行,俗称“吊帮”。 

新盐城乐聚社区[www.xycsq.com]—————新盐城的成长有您的参与会更精彩! 天天茶馆版块: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欢迎您的到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6-24 11:15:39 | 只看该作者
船 盐城串场河以西众多的大小河沟给陆路交通设置了障碍,而纵横交错的水网又给人们以舟楫之便。古时,从水路经串场河、运盐河到泰州、扬州颇为通达。在盐城西部的水网地区和东台、兴化一带,居民出行更是离不开船。近一半人家多自备有一叶小舟,可载三五人不等。举凡运粮送草、走亲访友,非船不可。船行逆风、无风或载重较大时,仅靠篙撑橹摇,行驶缓慢,耽误行程。为了加快速度,往往一人或数人在河岸上肩背纤绳,拉船前行。  
班船 过去盐城人出行远道,水路为首选。旧时出行有“帮船”搭乘。帮船一般有固定航线,按定期班次往来航行,故又称“班船”。这种班船以载客为主,客货两用。客舱“高篷、通舱、可坐、可躺”,一船载客二三十人。班船还应店家要求,兼营货物,托运地产鸡、鸭、海货等土特产出去,运回布匹、火柴、水烟、肥皂等日用品。这些班船都相当守时。客人只需再乘黄包车到港口,即可顺利接驳去上海的客轮。旧时的班船非常讲究信用,某商号的货带个信就能准确无误地捎回来。 班船一经开出,纤夫们一点也不敢怠慢,4把纤(4个纤夫一班,两班对倒)拉得急急地走进夜幕。旅客乘坐班船并不冷清,在船舱里可来回走动。老搭档们桌子一拉,长牌可来一宿,第二天打着哈欠上岸。间或中途还有拉琴的、唱戏的、卖香烟、瓜子、糖果的上来帮你打发时间。途中,船上供应早晚两餐,晚上是两荤两素,早上是4个碟子加1碗粥。正常往来的熟客大都有固定的船户。一般考究的出行者时常掐着日子,专等某班船。轻松而热闹的旅途环境,使班船 在交通工具中独领风骚,甚至当“机器快”(机动船)出现初期,也没有班船的人气足。  
     当时除了大的班船,也有五六吨的小型快船“圈篷子”,来往于各镇之间载客营运。这种快船,在1928年前后由浙江绍兴地区传入,船身狭长,尖头翘尾,行驶阻力小。顺风张帆,顶风拉纤,双橹齐发,快于一般木船,日行五六十里,人称“摇摇快”。盐城至东台8小时可达。20世纪20年代末,在东台乘“黄壳儿”去南通,顺风三天可至。


新盐城乐聚社区[www.xycsq.com]—————新盐城的成长有您的参与会更精彩! 天天茶馆版块: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欢迎您的到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5-6-24 11:16:19 | 只看该作者
    轿马 说起旧时出行的坐乘,不能不提及轿子和驴马。轿子通常为方形,用竹子或木头制成,外面罩以幔帷,轿内设置座位。高度通常为4尺多,宽度与深度相同,一般在3尺左右。门前悬挂与轿帷同色的轿帘,两侧开有方形的耳窗,悬有窗帘。座位两侧各有一根杆子向前后伸出,供人抬着前行,轿杆长度通常为1丈6尺。轿夫抬轿时分为前杠、后杠。二人抬轿时,后杠看不见前面的事物,全靠前杠以打号子的暗语“报路”,后杠随即以号子应答沟通,以协调动作。旧时,轿子分官轿、客轿、医轿、花轿、神轿等几种。客轿为2人抬的青衣小轿。喜轿,亦称花轿,装饰艳丽,罩有红色绣花帏幛,轿顶装有花灯,专供婚嫁迎娶之用。而神轿系迎神赛会时,抬菩萨上街所用,号称“大驾”。至于医轿,旧时为医生出诊时专坐,比较轻巧,一般用蓝色轿帷,轿外往往悬挂有医生的名牌。  
    古时的盐城,地广人稀,水草丰茂,适于养马。三国时。东吴孙权在此地养马。随军家属也居住与此,时人称“女将”。现在东台大丰一带农村人还时常称老婆为“女将”。来源就在此处。明朝官府为军事之需,施行“马政”。盐城负有为朝廷养马的任务。其时,马亦为民间代步所用。至清朝,由于停施马政,盐城养马户逐渐减少。  


新盐城乐聚社区[www.xycsq.com]—————新盐城的成长有您的参与会更精彩! 天天茶馆版块: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欢迎您的到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5-6-24 11:17:48 | 只看该作者
    旧时道路  路 盐城新中国成立前仅有土公路,无晴雨公路。 沿串场河范公堤有一条南北土路。
在主要河道一侧或两侧都有纤路,这是专供拉纤者行走的道路,主要纤路在串场河两侧,其他河道的纤路弯曲狭小。遇缺口小河,需蹚水而过,或拉纤的人登船,过了缺口小河后,再上岸拉纤。  
    桥 盐城河多桥也多。清末,见之于史料记载的重要桥梁便有130多座。旧时,乡间小河之上常设独木桥。盐城古为盐区,煮盐之薪柴多用船运,因此位于航道上的桥通常造得较高,以利草船过往。  
    昔日之桥多为木结构。稍宽一些河上之桥用料多, 有些桥因材料不够,连船板、磨担也用上,有些桥不用木料,而用毛竹,甚至用鲸鱼骨作桥面 。为使桥坚固,有些桥用砖、石建成。
    渡 旧时,河面宽阔之处,只能借助于渡船衔接两岸交通,俗称“渡口”。渡船一般为方形平底,船面中间有一条宽厚的木板,以便独轮车上下、停放。这种渡船一般可载两三辆小车或十多人过河,有些渡船两侧装有护栏。木质方头平底渡船的速度虽慢,但却较平稳。  
    行旅用品 过去富户外出,常有挑夫随行。一根扁担,两只箱笼,行旅用物尽在其中。而一般民众、商家学子步行出门,行李均力求简便轻软,最常见的行旅用品是青布包袱。这种包袱材料是三尺左右见方的月白布或蓝印花布,在其中一个角上缝一根布带。行李物品包在其中,用带系好,另两只角则由背部斜掮于胸前打结。这种包袱轻软贴背,并不象肩挑、背扛或手提那样吃力,而且两手还可以腾出它用,最适合外出之人。 


新盐城乐聚社区[www.xycsq.com]—————新盐城的成长有您的参与会更精彩! 天天茶馆版块: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欢迎您的到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5-6-24 11:18:37 | 只看该作者
    民国以后,外出求学的学生和生意人开始用起一种手提藤篓。这是一种由黄藤或竹篾或柳条编结的箱笼,有盖,盖与篓身有插销固定,另有手提把柄。这种藤篓的优点是贮物空间增大,可以放置书籍等硬物,一般用品放置其中可不变形,外观形态也较包袱气派和现代。  
    不久,一种轻便、美观的藤箱问世了。这实际上是一种小木箱,外面用纤细的黄藤编结物紧紧蒙上。由于纹理精细,十分美观,既可作行旅之用,亦是时髦的一种实用装饰。  
盐城地区气候温润多雨,雨具为行旅必备之物。旧时民间雨具一般有两种,一是用于乡间的,通常为斗笠、蓑衣和木屐(或钉鞋);一是用于城镇的,主要是雨伞和套鞋。  
    斗笠当地叫斗篷,形状类似宽边草帽,通常用芦苇制成,也有用细竹篾编织而成。图案为六角形小花,两层中夹以油纸或竹箬,因而又称篾篷或箬篷。戴时有两根细绳系于颈下,可防风吹走。蓑衣则是以茅草或棕丝制成的雨衣,两手可以伸出活动。蓑衣用茅草或棕丝一层一层垒加缝合而成,蓑衣一般为农家自制。城镇杂货店亦有出售,多为棕制。雨鞋则有木屐。木屐是农家水车上的枷(读“哈”)儿,以绳系于鞋上,行走时鞋不沾水。另有一种钉鞋,以加上大圆头钉的木板为底,上为布鞋,鞋面以桐油涂抹防水。穿这些雨鞋行走,难免举步艰难。  
      城镇居民的雨具则通常为雨伞和套鞋。雨伞亦有两种,一种是当地生产的黄油布伞。此伞为竹柄、竹撑,上面蒙以白花旗布,刷黄后反复以桐油涂抹,有的还在伞上写上主人名或堂号、店号,以区别他人。这种伞十分坚牢,不仅挡雨,而且抗风能力也特强,但显得粗笨,力气小的妇女、儿童往往撑不起、放不下。另一种是外地引进的油纸伞。油纸伞轻便、美观,弱点是不牢,纸面容易碰坏,遇有大风也可能吹“喇叭”。旧时城镇人的雨鞋主要是套鞋,分高帮与矮帮两种。矮帮为普通套鞋,样子象元口走鞋。高帮因形似元宝,故又称元宝套鞋。矮帮套鞋风行一时后便因功效不彰而被淘汰出局,另一种雨靴(亦分高筒和矮筒两种)又逐渐替代了元宝套鞋。


新盐城乐聚社区[www.xycsq.com]—————新盐城的成长有您的参与会更精彩! 天天茶馆版块: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欢迎您的到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67

主题

1万

帖子

7万

积分

冠军大将军(正三品)

Rank: 14Rank: 14Rank: 14Rank: 14

积分
73872

人气网友内测之星

8#
发表于 2015-6-24 13:38:43 | 只看该作者
都 是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9#
发表于 2015-6-24 14:36:00 | 只看该作者
盐城解放时这个独轮起了大作用啊!
http://xycsq.com/forum.php
欢迎加入QQ群:车友驿站 17812259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