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淑华拉着这辆人力板车,带着91岁老母亲出游
一辆简陋的人力板车,一年多时间的风餐露宿,24000多公里往返19个省的漫漫长路,徐州丰县退休教师谢淑华用自己瘦弱的身体拉着九旬母亲环游中国,完成了妈妈“一辈子在锅台边转,也想出去走走”的心愿。 今年64岁的谢淑华,是丰县商业职工学校一名退休教师,家庭殷实和睦。2013年4月,谢淑华结识了来徐州演讲孝道文化的王锐老师,得知他要组织一个“人力房车”队,拉着父母周游中国,谢淑华当场就报名参加。 “妈妈愿意出去走走,我就愿意拉着,孝心不能等,能走多远走多远。”促使谢淑华突然作出这一决定的,是母亲许美荣曾经发出的一句感叹:“你们都有机会出去旅游,我一辈子就是锅台前转到锅台后,什么时候能够到外面去看看,也就心满意足了。”母亲虽是随口一说,孝顺的谢淑华却记在了心里,并下定决心要帮妈妈实现“到外面去看看”的愿望。 在交通如此发达的今天,为何非要用人力板车拉着母亲去旅游?谢淑华道出两个原因:首先,母亲有严重晕车症,无法坐任何机动车。之前谢淑华也曾开车带着妈妈去徐州,上车短短十几分钟,老人就头晕,“下车就吐,饭也吃不下”。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谢淑华想用这种方式报答母亲几十年的养育恩情。母亲13岁出来讨饭,不辞辛劳把她培养成村里第一个大学生。在她看来,自己如今事业有成、家庭幸福,都离不开母亲的付出。 说走就走,2013年5月,谢淑华拉着车从上海出发,一路北上,目的地北京。没有GPS导航,没有电动助力,靠一本地图册和沿路问人,谢淑华和其他5个家庭一起开始了“房车”之旅。 这辆名为“感恩号”的车是由上海一家爱心企业捐赠的特制“房车”,车长约2米、宽约1.5米、高约2.2米,里面放着被褥、简易炉灶、修车工具,还有老人爱吃的面条、煎饼、肉酱,车底垫了4层海绵垫。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白天是交通工具,晚上就是“旅馆”。上海东方明珠塔、南京玄武湖、河南少林寺……每到一处,老人们总是笑呵呵的,十分开心。 43天后,行走3500多里,车队顺利抵达北京。当到达天安门广场、走进毛主席纪念堂时,看到妈妈满脸兴奋,谢淑华终于舒了一口气:“心里从没有那么满足过,因为我从没有见过妈妈那样开心,笑容那么灿烂!” 2013年9月17日,有了经验的谢淑华愈战愈勇,从北京转而向南,去年1月11日成功抵达祖国最南端——她要让过惯了寒冷冬天的母亲感受一下海南岛的温暖。 一路上,无论北上还是南下,谢淑华抬头拉车,老母亲沿途看景。她们经常早上5点多就起床,平均每天行走近百里,赶不到饭店,就支锅生火,自己做饭,有时也拿方便面对付一顿。 走郑州,少林寺里诵佛经;到武汉,户部巷中吃热干面;在长沙,橘子洲头看毛主席像……每到一处景点,老人都兴奋得像个孩子,眼睛里充满好奇,生怕看漏了什么。去年重阳节,母亲许美荣第一次见到黄河,“在河上坐了船,还在船上吃了饭。”老人印象最深的还是“黄河土鱼”,“好吃哩!”现在,老人精神状态很好,只是有些耳背,一提到女儿拉着她出来旅行的事,高兴得合不拢嘴,“开心,一路风景很好!就是心疼我女儿,脚上磨那么多泡。” “我拉着妈妈走天下,本意是想让妈妈看看这个世界,现在变了,我的目标是向全国人民弘扬孝道。”谢淑华说,走遍大半个中国以后,她的价值观有了很大提升。“以前想到的是孝敬自己母亲,现在则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用行动把孝敬老人的观念传播出去。” 去年9月24日,在韩国首尔RAUM艺术中心,谢淑华走上演讲台,向中韩两国各界人士讲述自己为报答母恩,用人力车拉着年过九旬的老母游历祖国河山的故事。“孝心不能等,希望韩国孩子们不要学习我们的方法,但愿能学习我们这种精神,抽出时间多陪陪父母,让他们多一点幸福、少一点遗憾,多一点快乐、少一点烦恼,过一个安详晚年。” 本报记者 顾 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