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盐城乐聚社区

[煮酒论史] 黄海王---真实的孙二富

[复制链接] 3
回复
3599
查看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30

主题

2382

帖子

9241

积分

宣威将军(从四品)

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9241

人气网友

楼主
跳转到指定楼层
分享到:
发表于 2015-7-22 08:52: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黄海之王--孙二富
苏逸
    他,大名鼎鼎,载入家乡县志的人物。  
    在那个战乱年代,至少在江苏沿海,他的名字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最强盛时,从连云港到崇明岛的长江口,都活跃着他的身影-----他是如日中天的黄海王,无人能撼动的海上霸主。直到今天,在他逝去半个多世纪以后,仍然不时为人提起。
    我曾长时间凝视他的黑白照片,胖胖的脸,面容沉静,一点匪气都没有,甚至有点象个掌柜,一脸的和气生财。都说相由心生,从这憨厚、笃实的相貌中,我猜测他是个内心极善良的人。
    我也曾下过功夫研究他的文献,网上的,史书的,甚至小说,都找来看了。许多事实也印证着我的推断,比如,他收养仇敌的儿子,大家都劝他不要养虎贻患,但他看着这个不满周岁的男孩,还是狠不下心,下不了手,虽然孩子的父母曾为海匪,作过恶,被孙二富捉住正法,毕竟,孩子是无辜的,所以他还是养大了这个孩子。再后来,据说他在老家的故居被养子一家拆了,盖了新楼,这件事曾经上过新闻,闹哄哄一阵,如今也都偃旗息鼓,重新沉默在历史中了。
    官方资料抹红他,弃暗投明,追求进步。民间传说神化他,双手能打枪,百发百中,一口气扎到海底,一游就是几海里。或,闭眼躺在船上只要尝尝海水,就知道到了哪处海域,比GPS全球定位系统还厉害。还有一些传闻抹黑他,打家劫舍,上了岸,每次还要找一个黄花闺女,另外还有四个老婆,叛变投过敌,众说纷纭。所有的,尤其以这条叛变的传闻最吓人,甚至堂而皇之写入官方史志,似乎盖棺定论了。
    中国人的史书中,往往只有两种人,不是神,就是鬼。如果是神,即使做错了,也要为尊者讳,不惜运用一点春秋笔法,美容甚至整容。如果是鬼,那对不起,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而其中缺失的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就是人。孙二富到底什么样?显然他不是神,他也有血有肉,我们应该把他还原成一个人,活生生的人,这才是对待历史的正确态度,真实的孙二富才能显现。
    比如他爱喝酒,喝烈酒,这可能与他从小海上生活有关,海边风大浪高,潮气也大,海边上许多人都有喝烈酒驱寒的习惯。酒可是好东西,海边人不仅常喝,还用白酒和盐泡制醉虾醉蟹,风味独特。酒适当喝一点,对身体有益,可以逼出体内寒气,否则容易得类风湿,严重的还要骨节变形,疼痛,苦不堪言。孙二富喝酒豪爽,海量,整坛的带上海船,船上有时没条件加热,就喝冷酒,冷酒热性,喝了一肚子的火,五脏六肺都在燃烧,沸腾,筋脉赍张,百邪莫侵。   
    那时的国家外患内忧,到处水深火热,可是在这蛮荒的南黄海上,天高皇帝远,孙二富和他的兄弟们过着电影《红高梁》式的生活,他们在海上行踪飘忽,大块吃鱼,大碗喝酒,这是何等快意人生-----然而任何事物都有正反面,酒喝多了容易伤身,误事,他的拜把大哥陶勇就曾多次提醒,但也无用。这个习惯根深蒂固,酒几乎浸润到他整个生命,没有酒,就没有孙二富。最后,他因酒多次中风,英年早逝。
    他爱看戏,没戏看时,听他老伙夫唱七字段,七字一句,照样听得如痴如醉。那场景值得一记,夏夜晚饭后,凉风习习,老伙夫拿出一本发黄的线装书,开唱,实际是照本宣读,天渐渐黑了,就点亮马灯,继续。旁边一个胖胖的身影,躺在竹椅上,摇头沉醉。
    看戏多了,容易技痒。有一次他在部属的劝掇下,和长女上台演戏。当时他已身为团长,粉墨登场后,唱不了几句,脚踩戏袍被绊倒,一个踉跄,摔倒在台,引来一片笑声。倒是他的长女,将门出虎女,把个《打渔杀家》唱得有板有眼,不逊色于正规角儿,台下掌声雷动。
    我始终认为,严格意义上,孙二富不能称海匪。因为他从不劫持民船,他打的都是海匪,最初拉杆子时,打出的牌子就是成立渔民自卫队,发旗子,护航。后台老板也不是他,是个叫吴道生的秀才船主,出钱买枪拉人,吴看中孙二富当时名气响,有号召力,就把他请来做“二当家”,事实上他早就在吴手下干了,有着多年的合作关系,但是人和枪不归他管。所以后来陶勇千方百计想拉他时,他说了句实话,要征得大当家的同意。官方史书说他当时还在犹豫,实际不是,他很积极地响应,游说吴,最终促成吴一起加入新四军。虽然吴在半年后离开,但也没能把全部人带走,留下三四百人,这部分人归孙二富管。新四军高层怕孙也溜,就把他手下人全缴械了,他无奈之下被逼出走。
    这就是他动摇出走的真相,他没叛变,而是重新投靠吴道生。
    他为人重情义。许多人都是嘴巴说得好听,什么为朋友两肋插刀,到头来翻脸不认人。而他,却一诺千金,至死不渝。而陶勇正是看中这一点,和他结拜兄弟,便于掌控。果然不出所料,都已经把他手下集体缴械,不信任到了这种程度,到头来,组织上还是要用他,陶勇一出面,他不计前嫌,重新归队,甚至奉命潜伏,打入国军内部,最后拉出一支队伍。可惜他吃力不讨好,也许是戏演得太真,连内部人都不相信他是潜伏,至今官方文书中都说他动摇叛变。
    传说他有四个老婆,实际上,他一生中娶过三位夫人,第一位是家里抱养的童养媳,第二位是铁匠女儿,第三位是木匠女儿,都是贫苦人家的孩子。如果不是因为要执行潜伏任务,他这辈子大概只有一个结发妻子。可能组织上考虑到孙二富不识字,给他配上“姨太太”,秘密党员,身兼传送情报和监视他双重功能。他带上“姨太太”出发,成功完成任务,没想到日久生情,弄假成真......
    这样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本应大书特书,可是很遗憾,到目前为止,没有一部象样点的电影或小说描写过他,有也是瞎胡闹,根本没有把他写真写活,不知道将来有没有人来填补空白。如果我来写,小说题目就是《黄海王》,没有什么比这三个字更好了。
    孙二富结交朋友很多,国共双方都有。甚至有兄弟在海峡对面当高级指挥官,为此,解放后他担负起统战工作,在生命最后的岁月里,他最遗憾的是,没能把他的兄弟都带到这边来。他带着这一遗憾离世,谁都想不到他走得如此匆忙,包括他自己。
    世事多纷扰,如果他九泉之下得知陶勇的归宿,我想,他肯定不会再有遗憾。走得早未必都是坏事。毕竟他曾经爱过,恨过,拥有过,这就足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15-7-22 09:07:43 | 只看该作者
虽然不认识这个人,但他的事迹很感人!
http://xycsq.com/forum.php
欢迎加入QQ群:车友驿站 17812259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15-7-22 10:25:21 | 只看该作者
乱世枭雄
我不是好人,一辈子没有做过坏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0

主题

2382

帖子

9241

积分

宣威将军(从四品)

Rank: 11Rank: 11Rank: 11

积分
9241

人气网友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5-7-22 10:38:20 | 只看该作者
     大家对孙二富可能比较陌生,由于今年是海军建军60周年,才有幸一睹将军的风采,关于将军的种种故事、传说全部浮出水面,各种版本都有,有一部分文章介绍将军时歪曲事实,影响将军的英雄形象,在此让读者了解一个真实的孙二富,他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奠基人之一,他是一个优秀的指战员,他对中国革命的贡献是巨大的。           
     孙二富,又名孙二副、孙二虎,加入新四军后改为孙仲明,谐音重见光明。1908年孙出生于美丽神奇的江苏渔港小镇——弶港的一个贫苦渔民家庭,父亲孙一俊在他很小时死于一场海难事故。7岁时他随继父下海捕鱼、钩蛏,18岁时在船上当二老大,渔民因此喊他“孙二副”,后成船老大名扬弶港沿海,人又叫他“孙二富”。
抗日战争前后弶港经常遭到北方一带几股海匪的烧杀抢掠。
1927年农历8月25日到春节期间,海匪连续三次来弶港,将弶港洗劫一空,烧毁民房54幢。1938年海匪集中几百人,匪船30多艘到弶港北边的蹲门、巴斗抢夺财物。弶港的渔民深受其害,苦不堪言。孙二富亲眼目睹海匪的恶劣行径,决心为民除害。他与秀才船主吴道生揭竿而起,很快聚集400多人,成立弶港渔民自卫队,保家乡抗海匪,在他的狠狠打击下,各股海匪纷纷溃散,在弶港站不住脚,有时闻听孙二富大名,便溜之大吉。
孙二富从小与大海为伴,对弶港近海沙头、港汊、浅滩,了如指掌,他曾有一次遇到10多条海匪船,将敌人船只从浅水引向深水,从深水引向活沙浅滩,几个回合,把敌人肥的拖瘦,敌船在追击中不断搁浅,被他打得晕头转向,最后缴获匪船一条,并将船上10多名为非作歹的海匪当即枪决。
他的自卫队由此成为弶港沿海战斗力最强的海上武装,确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故又称他为“孙二虎”。这支武装成为渔民自己的子弟兵,一方面保证弶港不受外来海匪侵略,一方面也保证了海上渔民的安全生产。
一九四〇年,新四军一师师长粟裕率领一师机关和苏中区党政机关驻扎东台的三仓,指挥全苏中的抗日战争,三仓东面紧靠弶港,为了打破日伪军对三仓根据地军事和经济上的围攻,巩固发展苏中根据地,并建立自己的军事工业,决定组建“苏中海防团”,开辟沿海根据地同浙沪鲁等地进行贸易往来,建立海上交通运输线,粟裕派三旅旅长陶勇到弶港筹建海防团。
陶勇早已了解到孙二富胆量大,为人义气,慷慨大方,熟悉海性,富有海战经验,而且富有民族正义感,与日军、伪军、国军都无瓜葛联系,陶勇找到孙二富商谈合作抗日,孙二富爽快答应。
1941年8月,他的400多人队伍,被编入新四军海防团,他任团长,孙二富看到要想抗日,力量还是太小,必须扩大海军,他一方面想要报答陶勇的知遇之恩,一方面也想报效国家。他肩负特殊使命,执行秘密任务,打入敌人内部,到如东掘港凭自己的声名本领很快取得伪自卫总队队长陈茂卿的信任,当上伪大队长,后终于找到机会在1943年春借口在春汛期间下海收税为名,将300多敌人从掘港据点拉出,乘6条大海船开回弶港,他的部队与水上公安纵队合编为苏中军区海防团第二团,孙任团长。
从此,孙二富在南到长江口,北到连云港的海疆上,纵横驰骋,所向披靡,打海匪,打日本鬼子,无一败绩。
1945年到1948年,海匪头子仲兆奎等配合国民军反动派大举进攻解放区,常到弶港沿海一带活动,孙二富奉命率40条船歼剿,船上员工基本都是弶港及弶港沿海一带渔民,在各次战斗中,海防团战士,奋勇作战,敌人均遭致命打击。
1944年,他经通讯科长柴如奎、政治处副主任何振声介绍入党。 到1944年海防纵队成立时,已有船只48条,人员1000多人,孙此时任纵队副参谋长兼二团团长,抗战后成立华中军区海防总队,他任参谋长。从此数百里海岸线和近海控制权都掌握在新四军手中,打通了上海、浙江、江南、山东、盐阜等地的海上交通线。
苏中海防团由此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先躯,在海军成立时成为主力部队。
孙二富在解放初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苏北军区海防团团长,继续在海上巡逻作战,打击海匪,保护渔业生产和海上交通航运的安全。
1953年因病休养。1956年,一代名将孙仲明病故于泰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高级回帖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快速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trl + Enter 快速发布  

发帖时请遵守我国法律,网站会将有关你发帖内容、时间以及发帖IP地址等记录保留,只要接到合法请求,即会将信息提供给有关政府机构。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